支撑日本文化市场 寄托国民内心渴望 日本国民对漫画的狂热,导致漫画成为巨大的文化产业。首先,漫画是日本出版界的支柱,漫画周刊年发行7亿册,占周刊发行总数的40%。 据说在1992年,漫画周刊《少年JUMP》竟印了618万册。漫画月刊每年发行5亿册,占全部月刊的20%。漫画单行本发行5亿册,占全部书籍的35%。周刊月刊单行本加在一起,日本每年要出版17亿册漫画!此外,日本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卡通片价值为5000亿日元,这是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金额的4倍。 价格很便宜,每本还不到一碗面条的钱 相对于其他印刷物,漫画因大量发行,成本降低,所以比较便宜,每本价格在220日元—600日元之间,还不到一碗面条的钱。许多出版社也并不期待在漫画杂志上赚钱,而是把它当做广告,这更加降低了漫画的售价。当然,这并非意味着不赚钱,他们是等着将杂志连载的漫画收集成书时再猛赚一笔。 在日本,漫画家也比小说家活得滋润。漫画家面对纯粹的画家绝对不会自卑,他们人气很旺,电视中常可目睹他们的风采。记者手头就有一本《日本漫画家名鉴500》,刊载了日本著名漫画家的简历、作品等数据。而且,漫画养活的人不只是漫画家,那些严肃的出版社,那些书店,都要靠娱乐性的漫画赚钱和支撑。 了解社会和逃避社会的一种方式 笔者客居日本,目睹日本社会生活处处存在表层文化与里层文化的对立。现实中日本人沉默寡语,崇尚团体,压抑个性。但是,日本人的内心深处却充满梦想,充满对自由的渴望。 上世纪50年代以前,日本漫画的主人公大多是“好孩子”类型,而到了六七十年代,主人公便成了“反抗者”。社会学家说,这是儿童在反抗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社会压抑。对日本人来说,漫画也是逃避社会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少年JUMP》中,你既看不到家庭,也不存在教师,更不用说什么“地方共同体”,有的只是朋友,而这种朋友仅仅是一个符号,抽出了社会背景。 回顾上世纪60年代,现代漫画的表现形式刚刚形成,而这恰好是战后“婴儿潮”那一代人步入少年的时期。这时学校教给孩子的是一种系统的知识,却忘了告诉孩子社会是什么。而漫画则以感性的形式告诉孩子什么是现实世界。以至于有的日本社会学家这么说:“要想理解日本社会,与其读三流的社会学著作,还不如读漫画书。” 在日本书店,你可以发现漫画中色情成分占很大比重。有一种是赤裸裸的描写,例如印有“18岁禁”标签的,作品中就有性器官描写。在书店,这类漫画贴有黄色“成人漫画”的标志。有些色情漫画还要包上塑料袋,防止读者“立读”。另外一种是间接描写,如少男少女的漫画,不会直接描写性器官。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教育界对漫画的色情描写展开过一场争论,其结果如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争论一样,不了了之。但就文化政策而言,对待漫画中的色情描写,日本是疏导多于禁止。 不论想学什么,都能找到相应的漫画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漫画的确教给孩子学校教育忽视了的一些东西,如应该如何看待性,如何看待暴力,如何与别人交流,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现存教育体制没给他们答案,父母也不知该如何施教。在这块教育的荒芜之地,漫画开拓了自己的领地。 尽管许多知识精英对漫画颇为不屑,认为这将会导致“一亿人白痴化”,但很多研究者指出,漫画不仅仅是娱乐,而且寓教于乐,不论你想学什么,往往都能找到相应的漫画。例如学高等数学,你完全可以不去抠那种板起面孔的教科书,而可以找来一套漫画高等数学。你可以读到林林总总的“学习漫画”,如漫画电脑、漫画哲学等。 用漫画克服自卑,接近崇高 近代以后日本人强调要“脱亚入欧”,日本人总认为自己更接近欧洲人。观察日本漫画人物造型,其形象介于东西之间,反映出日本近代之后追赶西方的心理特征。 漫画原本具有“讽刺”与“游戏”两种含义,但战后这两方面都已萎缩。在现代日语中,“漫画”一词已经超出同形中文汉字的语义范围,即这个概念除滑稽夸张及社会批判以外,还发展出长篇故事性的特点。正是这种新型“漫画”,代表了日本“战后漫画”的潮流,让世人耳目一新。 战后漫画折射了现代日本人的某种存在方式——漫画家为日本读者创造出一个广阔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中的极尽细微相对照,日本人对那个虚拟空间极端热中。回顾漫画历史,人们不能忘记1963年元旦那天,手冢治虫创作的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在富士电视台首播的日子。那个力大无穷的铁臂阿童木征服了日本,日本列岛万人空巷。阿童木这个虚拟的形象已经影响两代日本人的童年幻想。 日本社会鼓励孩子的漫画创作。在东京都城铁代代木站台上,有面墙是专为那些有表现欲的孩子准备的,墙上贴满白纸,任何孩子都可以在上面创作,纸张每日更换。在日本的中国孩子耳濡目染,很多人也对漫画着迷。如笔者认识的一个中国旅日家庭,其子学漫画无师自通,画的中国历史题材有模有样,竟可在国内出版社出版,而那个小孩才念小学五年级。 日本漫画杂志1992年后开始从巅峰跌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漫画杂志,其发行量也只有从前的一半。但在日本,漫画精神并未消失,漫画可以克服自卑,可以超越自我,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之后,日本卡通片的发展,游戏软件的发达,都得益于漫画。 也许,漫画是一种幻想,但却是一种令人激动的历险。通过漫画,孩子们超越渺小,试图接近崇高。或许,对伟大与崇高的渴望,才是漫画的本质。 (CSC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