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sey说自己工作在商业性的波普文化和潮流当代优质艺术两个领域,所以每次说起他,话题总是围绕着“Unlearn”和“BLK/MAKT”。 Unlearn是Dave Kinsey个人创作的主题,意思是“回到没有学会之前”,鼓励大家用不同于大家自己的视角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并重新思考那些一直被我们认为是很普遍和无可非议的事情。他觉得人生不会毫无希望,大多数时候,是我们的视角出了问题,所以我们要记住自己有权利转换视角来看待事物。 Dave Kinsey的作品往往运用大块大块的色彩,但是在同一幅画中又很少有对比很大的颜色出现,通常是用同一色系的颜色配以流畅的线条和模板字,简洁地勾勒出人物的体态、生动到夸张的神情。而在一些如手、眼、眉的细节部位,他又豪不惜笔墨地刻画。Kinsey的作品风格一改涂鸦常规,却更让人印象深刻。在“多和少”,“繁复和简练”之间,Kinsey有着自己的哲学,也让后来者们至今不敢挑战。 单纯地谈论Kinsey的风格,往往很难让人将他与街头艺术和涂鸦联系在一起,那么为什么他会是北美洲现代街头艺术发展中必需提到的艺术家之一呢? Dave Kinsey于1971年出生在美国的Pittsburgh,并在当地著名的艺术学院受到系统的传统美术教育。70年代的中后期开始,街头艺术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经历的从地下到地上;涂鸦本身也经历的从字形到人物角色的变化。到了80年代的中期更被年轻人疯狂地热爱,成为潮流文化。所以Kinsey的艺术之路从一开始就受到街头艺术彻彻底底地影响。毕业后,Kinsey离开故乡去西海岸寻找自己的机会。他从给一些地下酒吧设计海报和宣传册,一直到当上Circus Distribution的艺术总监,期间经历了众多波折,尝到了世间的百态,这就是他的创作主题”Unclear”的起源。 他工作过的Circus Distribution旗下有三大品牌:DC Shoes、Blunt Snowboard杂志和Droors and Dubs户外服装。身为创意总监的Kinsey要管理这三个品牌,不断地做使这三个品牌都能保持在同类中保持。他,每天都触摸着街头艺术的心跳。这份工作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结识了众多志同道合的涂鸦艺人。与S.F (OBEY) 交好的那段时间,是Kinsey的在街头涂鸦最多的一段时期。然而这份工作对于Kinsey最大的帮助是众多圈内和圈外的人看到了他的才华,并开始追随他的风格,这是Kinsey艺术生涯的一次重要转折。 2004年的时候,随着设计师玩具风潮席卷全世界,Kinsey与adFunture合作,创作了一套(三款)搪胶公仔。那次合作轰动了整个玩具届。首先是因为,三款造型是Kinsey为那次合作全新创作了三个人物,分别是:Sadness (沮丧的人) ,Madness (抓狂的人) 和Content(满足的人)。其次,adFunture出色的生产工艺完美地展现Kinsey作为优质涂鸦大师的创作风格。无论是人物造型还是玩具的上色,都细腻得无可挑剔,仿佛是直接从画布上蹦出来的一般。当人们谈论设计师玩具与传统玩具的区别时,Kinsey系列常常被作为典型的例子:设计师的创作理念,精良的制作工艺,以完美地体现设计师的风格和创作理念为品质要求的玩具。 涂鸦艺人的一大特色是非常注重作品与环境之间的共鸣。除了Kinsey在街头留下的那些作品之外,近期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美国为Hotel Des Art这个项目做的ART ROOM(艺术客房)。对于房间的创意,KinseyI的目标是“要让人们感觉恰到好处,不能太过激也不可以乏味无趣。” 在用了好几个小时来观察不同的房间之后,Kinsey终于对其中的一间有了感觉,他说:“我最初的灵感来自于阳光照进这个房间的特殊角度,我的那幅画就是依照我自己站在那片阳光下感觉到的能量来创作的。” 当他在街头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受到人们的尊重之后,他又作了些什么呢? 2001年的时候,他搬到了洛杉矶,经营自己的创意公司BLK/MARK。 这是他遇到了美丽的Jana。Jana出色的商业头脑与Kinsey的艺术创作产生了爱情上的化学反应和事业上的物理反应。BLK/MARK吸引来了Adidas, Warner Bros, NISSIAN, 和老东家DC SHOES等客户。现在Kinsey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经营BLK/MARK。对此,很多圈内人都觉得他有点弃艺从商的味道。但当由Kinsey主持设计的absolute的海报整版出现在众多杂志上和酒吧里,当他给Heniken的设计挂在百米多高的巨幅广告牌上的时候,当看到100% Kinsey风格的DC Shoes海报的时候,人们才察觉到他作为艺术家商人的高明之处。 Dave Kinsey是艺术家也是商人,“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他在两个领域的发展。就如他自己说的:因为他有着自己的风格,所以艺术创作和商业案的创作都能带给他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