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

2006-06-12 4966 0

  设计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设计人员,而是解放他们,帮助即将成为设计人员的人们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空,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聪明才智,完善并提供机会,让他们拓宽在行为、社会及自然科学各方面的知识面,加深理解,最终这些专门知识和方法对他们今后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考察研究、寻求可行的方案是大有稗益的。

  以下是我总结的所有设计人员共同具备的基本素质:

  敏感性关心周围世界,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对美学形态及周围文化环境的意义怀有浓厚的兴趣。
  智慧一种理解、吸收和应用知识为人类服务的天生才能。
  好奇心驱使他们想搞清楚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且为什么必须这样。
  创造力在寻求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时,有一种坚韧的独创精神和热情的想象力。

  这四种素质中,也许敏感性曾是最容易引起混淆的,这种现象也许会继续存在。早期艺术院校设置的各类设计课程,旨在赋予个性表现力,这种个性的表现对旁观者或许并没引起共鸣,但这种专业设置方法促进和巩固了批量生产方式,并像艺术品(古玩)一样被永久保存下来。在这种氛围下,毫无疑问,设计教育着重于形式主义价值观,而实际上排除了对人文技术方面诸要素的考虑。结果是,功利主义产品被当作珍品,与日常生活极不协调。简单地说,就是形式先于功能。即使如此,人类所创造的一切都体现了一种个性的表现,会不可避免地融入文化。

  有人提醒我们,如果工业设计一味寻求一种永恒不变的功能形式,它将一事无成;即使工业设计真要为每一种功能寻求一种普遍不变的形式,事实却是文化价值观将永远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布劳恩公司宣称基于理性主义对产品形成的认识,他们的产品已具有普遍特性。但在其他国度的人看来,该公司的产品形态依然明显建立在包豪斯几何学理论基础上,具有独特而又不失魅力的德国风格。印度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 Kurt Trivedi 曾这样认为:“全球性、没有文化特征的产品对发挥人类社会的创造力并不是一件好事”。“没有文化特征”这一概念体现由技术发达国家实行垄断的一种形式,它威胁到对传统和历史的继承。

  当今的设计师正处在一个电子技术爆炸的时代。这对老一代设计师仅仅依赖于本能和直觉进行设计是一种挑战。信息前沿的扩展好比一个“知识”的球体在以指数速度向外扩张。每个人都有机会从这股知识洪流中感知周围环境不协调因素的答案。作为社会的设计师,每个人都有一种感知周围环境不协调因素的本能,并寻求可能人道的可行方案来予以解决。我们共同的立场是:大家都认识到所有商业活动的目的都是满足其他人的需求和愿望。这是工业的人道和美学良知。所有设计师目标就是达成共识:只有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上,摈弃地方保护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才能实现一个确保商品、劳务平等贸易的国际气候。设计师的服务也将必然地成为国际商品。据我所知,意大利的设计师正效力于日本公司,而德国设计师又在为意大利的公司服务。日本设计师手头设计的产品将在美国生产,这些产品最终会远销到东南亚。在我的公司于1988停业之前,它所设计的产品包括在日本制造供美国人消费和在哥伦比亚生产,供意大利及北美人享用的同时,它也为一家设在瑞士的美国厂家设计供欧洲人使用的产品。另一家美国公司设计生产的烤饼机,在不同国家以不同商标出售,如:在加拿大是德国布劳恩商标,在瑞士是 Soles ,在德国是 Wego ,在澳大利亚则取了一个法国商标:Molier。这样,这种全球性的设计就会持续地在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内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势必促进产品形态和劳务形成其普遍特性。

  尽管如此,工业设计教育还有待人们抓住其本质特征去进行观察,即:它是在这即将过去的20世纪的技术背景下产生的特定职业。一些工业设计专业的设置指导方针仍然体现了以手工艺为宗旨“边做边学”原则。虽然采用这种手工艺的方法曾经设计出不同层次各具特色、形态优美的产品,但它却受到新技术革命越来越紧迫的挑战。有人也许会认为“边学边做”这种方式为未来的设计教育指明了一条较为正确的方向。简言之,将来的教育方式要求动脑,更甚于要求动手。 随着理性设计的主导地位日益加强,将有希望出现一个令人振奋的未来,它能为工业设计师提供一种机遇,使之能代表一种催化力量,为实现一个更加充满人性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工业设计教育一直不断地高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已走出对制品质量及其影响力的迷信,较之对高档产品,公众似乎对那些用后即扔,不会给下一代带来包袱的日常普通消费品投入了更多的热情。乍看起来,这似乎与传统的优质和经济实惠观念相抵触。因为优质意味着耐用和永恒价值,经济实惠意味着以最少的投资和精力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前者指要像花岗石一样结实耐磨,后者指要像蝴蝶一样不花力气又可吸吮花蜜。花岗石的形成需耗费大量的材料和能量,才能永恒;而蝴蝶则愿意享受一时的荣华,再被消耗和循环。花岗石是无机物没有生命,蝴蝶是有机物是生命力。我认为人类的产品像蝴蝶一样。

  在那些将设计等同于艺术的人们看来,以上简直是一种异端邪说。也就是说,它太多地考虑了个人表现力:工业设计意义的另一面,也就是它更多地关注经济实惠和公众利益。这一观念在欧洲也许比在美国会更快地获得人们认同。最近英国的一份设计教育研究报告建议:设计的基础课程应摆脱以美术课程为重点,以手工艺为指导的设计教育思想,以便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法国人似乎也改变了从艺术角度欣赏设计的文化传统,不再过多地强调个人奢华、代之以更多地注重真实的日常生活。然而,在意大利却诞生了一大批出色的设计人才。他们像设计举世无双的艺术品一样来设计工业制品,以寻求国外一批折衷主义者们的欣赏和仰慕。例如著名的 Olivetti公司,就聘请了两家分别由著名设计师 Ettore Sottsass 和 Mario Bellini 领导的设计事务公司为其设计产品。这种产品设计哲学注重产品的广告效应,以只吸引高层次消费者购买为目的。这种思想在意大利部论家 Vittorio Gregetti 玩世不恭的话语中得到了映证。他曾在课堂上以这样一段辩解安慰过他的学生,“只要一个人不愿重复别人的生活方式,他就可以过上舒适优雅的生活。”

  在其他科技发达国家,正涌起一股着眼于全民利益的设计新思潮。同样我们也看到,发展中国家也正在发掘自己的潜力,努力实现社会和经济平衡。着眼于明天的设计教育,经过认真细致的不断完善)将为大多数人的需求,而不只是满足少数人的奢望服务。



53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