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承载着北京的历史,每一条胡同都有一串故事。位于东城区的史家胡同也不例外。 细细考证起来,大名鼎鼎的清华大学应该就起源于这条胡同。 上世纪初,“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烧杀掠抢后还要清政府赔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庚子赔款”。这笔屈辱的赔款,造就了后来的清华大学。当年“八国联军”之一的美国,把大清赔给他们的款子退还给了中国,附加条件是要求清朝的外交部用这笔钱设立“留美培训学校”,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1909年,630名青年走进北京史家胡同,参加留美考试,其中47人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清华留美学生。阿忆在他的纪念清华90华诞的文章中说:“可以想象,拿着不该给但不得不给最后又被人家退回来的赔款去人家那里读书,这种复杂的心理怎么说得清。”正因为说不清,这些早期留美学生大都沉默寡言,一门心思苦读,成就了非凡的学业。当时只有21岁、风华正茂的梅贻琦,后来成为清华唯一一位终身校长。在第二年招收的70名庚款留美学生中,考得第二名的就是日后成为语言学大师的赵元任;第55名的是身系中国文化命运的胡适;气象学家竺可桢和法学家王世杰也在其中。 从这个角度看,史家胡同在历史上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如今的史家胡同,已经被高楼大厦挤压成一个狭小的空间,而且高楼的脚步还在前进。 (陈树成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