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备案资讯 > 正文

细节的感动--“地球表面的图画”摄影展

2006-06-12 3415 0

  “我不想由它们去,我想敦促它们,别忘记我们。”——维姆·文德斯的摄影作品也许想唤起地球对人类的记忆,因为地球以其特殊的方式记录一切,但自以为是的人类却很健忘。总是把“以人为本”这句口号挂在嘴边的人类,对地球还有敬畏之心吗?人类有没有想过,如果人类总是对地球的生生息息视而不见的话,有一天地球也许会忘记人类甚至抛却人类。文德斯用“地球表面的图画”与地球对话,也与人类自身对话。 

  “世界电影大师维姆·文德斯——地球表面的图画世界巡回摄影展中国展”于4月30日下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该展览由广东美术馆、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展出作品37件。除摄影展外主办单位还在展览期间举行系列交流活动:4月30日在广东美术馆专家俱乐部举行学术研讨会;4月30日-5月30日在广东美术馆三楼展厅举行影片观摩活动,观众买票进广东美术馆看完展览后还可以免费观看大师的影片。

  该展展出的37幅作品大体上可分成6部分:第一部分:1983年,美国中西部地区(包括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和亚利桑那州)“不为人注意的建筑与场所”,6幅。第二部分:1988年,澳大利亚“无可穷尽的荒芜内陆”,6幅。第三部分:1998年,哈瓦那“逝去的辉煌”,4幅。第四部分:2000年,日本“寂静的寺院”,6幅。第五部分:2000年,美国蒙大拿州“被遗弃的建筑与场所”,4幅。第六部分:2001年,纽约世贸废墟“令人心悸的爆心投影点”,5幅。此外还有三幅单张:一幅是1992年在柏林拍摄的“苏联军人”,一幅是2001年在多特蒙德(德国城市)拍摄的“音乐会之后”,一幅是2001年在得克萨斯州拍摄的“锁门的店主”。摄影作品尺寸巨大,作品均系标准相纸印制的巨幅照片,及至幅长四米,风格雄厚超然,如同超越时间的绘画。所有照片均配以文笔及深度俱佳的说明文字,渗透文德斯对世界的爱心和沉静观察。

  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的维姆·文德斯在世界影坛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凭借自己独具魅力的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大奖,是20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New German Cinema)”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德斯多才多艺,用导演、作家、摄影家和旅行家任何一个头衔称呼他都不为过。 

  文德斯每一次摄影作品展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自1983年以来,他拍片和旅行时总带着一架老式全景照相机,记录下对他产生非凡触动的场景。他以独到的感性将镜头聚焦于美国、古巴的乡村、自然风景;以色列的加利利湖滨;澳大利亚腹地荒漠中的无尽公路;无边的风景在我们眼前展开,“天空比别处都大,那些干草卷仿佛巨人棋盘上的小卒”(《地平线:洛矶山》);沙漠与山脉以它们的空旷和寂静令观者折服;哈瓦那、休斯敦、柏林或是耶路撒冷,房屋的立面令人深深洞察文明的浮浅……为了拍《陨石坑》,“正午的火热里,我走了一小时,到达巨大圆圈的中心”。今天,还有多少摄影者是在用心用老式相机老式底片去捕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任何先进的机器都无法取代灵动的天赋与赤诚的艺术精神。

  虚静、疏离、遥远、静泊、诗意,好像离我们很远,但面对文德斯的“地球表面的图画”时,又觉得很近很近,这些心境与物境就实实在在地生长在我们的生活里,只要我们肯睁开眼睛,地球上每一个自然的细节都令我们感动。 

  地球与人类一样,有生命,有尊严,有灵性。 

  维姆·文德斯,1945年出生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其作品曾多次荣获戛纳、柏林、威尼斯等国际电影节的大奖,是20世纪70年代“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德斯用“地球表面的图画”与地球对话,也与人类自身对话。这次,是在广州。

  一观众在《橙色房子——古巴哈瓦那》前驻足。


36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