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动画行业,不论虚实与否,火势确实不小。 构建国产动画片播映体系 2004年,各地少儿频道、动画频道的组建可谓岁月峥嵘。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全国近300个市(区)落地。与此同时,北京、湖南、上海动画上星频道相继开播;全国另有15个少儿频道“开机”,289家省级、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少儿栏目。照上述播出窗口数量粗略计算,我国年动画片播出量不会低于15万分钟。参照国产与进口动画片6∶4的播出比例计算,国产片需求量约为9万分钟。以1∶3首播与重播的编排比例计算,年产至少3万分钟国产动画片实为必要。 构建国产动画片播映体系是一把实火,有助于扩大需求。但迅速扩建频道犹如搭起许多戏院,没戏可演或尽是些粗制滥造的戏,上座率不高,便会生出新的问题。对制作单位而言,如今生产3万分钟动画片要投入人民币3亿元,净回报率不足15%,余下两个多亿就只有像只纸船,在河里打漂了。对有些动画频道来说,如无外力,1亿多元的资金投入量如能支撑其运营两年就是幸事。这便是市场主体的实际处境。因此,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需要配套的资源、环境,更需要配套的政策。单纯增加频道、扩大需求未必是孵化动画产业化的灵丹妙药,兴许是一厢情愿。 早计划比晚计划好,粗放型频道建设发展模式值得商榷。 普遍加强生产与规划意识 去年,国产动画片中出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作品,如中央电视台摄制的26集动画片《围棋少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的52集动画片《东东》等。这些作品主题鲜明,贴近生活,艺术上有创新。总体而言,去年缺少像上一年度《哪吒传奇》那样令人骄傲的作品,产量较去年减少24%,为23800分钟。其中“蓝猫”减产5000分钟。 虽然没能实现“月产3万分钟动画片”的壮志,但作品更加精益求精,是一种可喜现象。 在不断扩大播出平台的同时,加强动画片题材规划工作,力在繁荣创作,这是实招。2004年6月首次动画片题材规划数量达到20万分钟,其中不乏值得投拍的题材。但由于技术的原因,数量上20万分钟的动画片制作不等于4000集电视连续剧的制作。 综合现阶段中国动画业的能力判断,年产3万分钟且一半以上达到国内B级片的水准即属高难动作。在生产能力不均衡的条件下,投拍剧目过多造成有数量无质量,产量缩水;用其他类型的节目填充荧屏的结果又会使动画频道不动画,非驴非马;再不济就只有播放进口动画片了。果真如此,打造的“国产动画片播映体系”也就面目全非了。 2003年全球动画片产量仅有19万分钟,中国今年20万分钟题材规划量是虚火旺盛所然。播出机构和制片单位应该审时度势,该出手时再出手,避免处理不当把实招变成虚招,会有虚晃一枪之嫌。 建设动画产业与教育基地 人们普遍认同中国每年有人民币600亿元的动画消费市场。这使我们相信动画业可以创造产值,同时并存着一个人才需求市场。 去年12月6日,主管部门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三辰卡通集团等9家单位列为首批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将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4所院校命名为“国家动画教育基地”。9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中半数无动画专业履历,“基地”之外的人们像是雾中看花,看不到争作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标准;“基地”之内的人像是在画饼充饥,有称谓没实惠,但工作一如既往。 大家以为有关部门的举措是一种表态,表示对民族动画业的重视,已经尽力而为。应该说,这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关注文化产业发展,调整自身经济结构。可是业内的很多事情,还需要一招一式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打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是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目前,全国大专院校开设动画(院)系从四年前的3所猛增至171家,在校学生近3万人。是否属过热现象难说,可现实情景颇为壮观。 (CSC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