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 展览时间:3月21日-4月22日 地点:中国美术馆 ●在许多世纪以前,中国在文化艺术上同样是欧洲人羡慕的对象,在那时的巴黎人眼中中国是创造性时尚的发源地。 ●20世纪历史发生了倒转,法国文化成为上海20年代及30年代生活时尚的灵感源泉,并对中国的装饰艺术产生了很强的冲击。 ●本次展览追寻过去一百年来中法在装饰艺术上的交流,展示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直至最近中法两国设计师的装饰艺术、纯艺术以及生活用品方面的300多件设计作品。 把经典的极简主义的黑色和中国传统的梨花黄椅拼接在一起,这也许是对中西结合的最平常的理解,坐上去的感觉呢? 这个设计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一道景观,也发挥实际作用,是新奇的户外坐具。 (记者周文翰)如今,世界的焦点对准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而在许多世纪以前,中国在文化艺术上同样是欧洲人羡慕的对象,在那时的巴黎人眼中中国是创造性时尚的发源地,如中国的陶瓷、丝绸等手工艺品。 然而,20世纪历史发生了倒转,法国文化成为上海20年代及30年代生活时尚的灵感源泉,并对中国的装饰艺术产生了很强的冲击。 《激醒———中法艺术的碰撞与融合》正是追寻过去一百年来中法在装饰艺术上的交流,展示从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直至最近中法两国设计师的装饰艺术、纯艺术以及生活用品方面的300多件设计作品,该展览将从下周一起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到4月22日结束。 展览中国设计演变 这个展览将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部分,其中“过去”部分介绍上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在上海流行的“上海装饰”风格。这些作品是特别为适应20年代及30年代中国人的生活作风而创造,例如具有上海装饰特色的扶手椅,30年代时髦的上海人都喜欢在椅子上加个椅垫,以便和他们法国式的家居统一。 此外还有在十里洋场流行的旗袍,带着上海装饰风格的衣服较多采用西式剪裁变得更为紧身,更能展现身形的婀娜多姿,同时短式旗袍也成为新时代新女性的服装。 所有设计艺术作品都在中国完成,目的是为了完美展现中国的传统工艺。而在“未来”部分,有许多出自法国、英国、美国、中国的著名设计师之手的工艺品,这些手工艺品都是根据设计师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制成的,即使是看似简单的银盘也散发着浓郁的时尚气息。 “蝴蝶夫人”安德莉 60余位不同国籍、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全部用中国手工技艺特别制作的平面、家具、时装设计作品首次在北京亮相。 这次展览中的超级大腕,要属80岁的法国祖母级设计大师安德莉·普特曼(AndreePutman),在“概念设计”部分那许多标新立异的作品中间,安德莉·普特曼设计的日用器皿成熟低调。 她的作品总是被蝴蝶环绕,当Swatch委托她设计一款纤细的腕表时,惟一的要求就是体现Swatch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当她戴着自己的绿松石腕表徜徉在公园里的时候,一只同色的蝴蝶飞来栖息在她的手腕上,误将这只手表当成了晚饭,于是,安德莉·普特曼决定将此刻的偶然铭成永恒,成就了一幅精致的蝴蝶表。 (CSC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