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备案资讯 > 正文

中国“澳门历史城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2006-06-12 14595 0


  7月15日,正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决定,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一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建筑群成为中国第31处世界遗产。 “澳门历史城区”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也是2005年中国申报的唯一的世界遗产项目。它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为一体,其中的古建筑有20多个。 图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 新华社发

  新华网德班(南非)7月15日电(记者袁晔 刘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15日一致同意,将“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体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建筑群及相关街区成为中国的第31处世界遗产。

  本次会议15日上午在讨论澳门的申报项目时,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就一致表示同意。当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坦巴·瓦卡什宣布这一决定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很多代表向中国代表团表示祝贺。坐在主席台上的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巴达兰为这种场面所感动,当场书写一封短信交给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大使:“真是了不起的遗产。衷心祝贺中国的成功,分享你们的喜悦!”

  率中国代表团与会的张学忠在会场外对新华社记者说:“澳门项目没有任何争议地顺利通过,这在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历史上很少见,不仅说明澳门历史城区本身具备突出的文化价值,更是与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澳门特区政府和广大澳门市民的努力工作分不开。”

  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崔世安说,“澳门历史城区”成功申报世界遗产,这是中华文化的骄傲,也是全体澳门居民的光荣。澳门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建议,尽最大努力做好遗产地的保护和教育工作,继续促进澳门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澳门历史城区“是今年中国申报的唯一的世界遗产项目。这个街区以澳门旧城区为核心,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连为一体,包括20多个古建筑,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的中西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主席张柏说,“澳门历史城区”最突出的价值有两点:一是澳门的历史建筑同时承载了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二是澳门处于海陆交通的便利位置,中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后向外辐射,对中国内陆、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的文化影响都很大。

  2002年7月,澳门在中央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支持下,正式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程序。2004年初,“澳门历史城区”被确定为2005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同年9月接受专家考察。今年2月,“澳门历史城区”通过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估团的评估。

  第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10日至17日在南非东部港口城市德班举行。审批新的遗产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在此次会议上,有45项备选遗产项目提请审议。本次会议前,已有134个国家的788处自然、文化、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完)


会场传真

  “我真正感觉到中国的伟大”

  15日上午10点12分,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的顾玉才先生几乎跳着走出会场, 见到在会场外焦急等待的中国记者后, 他拍掌笑道“过了”。 记者忙请他介绍会场情况。 顾先生说, “澳门历史城区”是今天讨论的第一个项目, 专家们刚对其作完介绍,中国代表还没发言与会代表们就开始鼓掌, 意思是“不用讨论了马上通过吧”。

  刚刚做完发言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大使眼中泛着泪花, 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他说, 会场内的气氛实在叫人感动, 巴勒斯坦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含泪告诉他, “我真正感觉到中国的伟大”。 因为有关哪个国家的遗产项目能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讨论一向十分激烈, 昨天有一个项目一直讨论了一个多小时都没有结果, 而中国的“澳门历史城区”从专家介绍到大使致辞感谢, 总共还不到一刻钟。


                  图为板樟堂前地。 新华社发

  何厚铧说:澳门将一如既往地保护好文化遗产

  新华网澳门7月15日电(记者王红玉)获知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消息后,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表示,特区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保护和推广这些文化瑰宝。

  何厚铧说,澳门的历史城区是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西文化在中国相互融会的最具代表性的印证之一。我们深信,广大市民将会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积极参与澳门文物的保护及推广活动。而特区政府将一如既往,致力保护和推广这些属于澳门、属于国家的文化瑰宝,让不同地区的人更了解澳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之所在。

  随笔:澳门向世界递出文化名片

  新华网澳门7月15日电(记者王红玉)一向以博彩业闻名于世的澳门,如今骄傲地向世界递出一张新名片。随着澳门历史城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城的国际形象不知不觉中多了一道文化的光环。

  澳门回归祖国后,特区政府积极落实各项文物保护政策,加强对文物建筑的修葺,并注意把握不同风格和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间的平衡,进而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将澳门历史建筑群(后扩充为历史城区)推向世界,彰显澳门的文化形象。 >>>详细内容


行走在澳门历史城区

  新华网澳门7月15日电(记者王红玉)走出香火鼎盛的妈阁庙,绕过中西合璧的港务局大楼,在深而窄的街巷中信步而行,不经意间,又来到了民居包围中的郑家大屋。行走在澳门历史城区,“历史”总会不期然扑面而至。

  作为16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的桥头堡,澳门在4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兴建了一批颇具欧洲特别是葡萄牙特色的建筑、极具澳门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以及中西合璧的建筑物。于是,那些爱好探幽访古的游客会惊异地发现,在“弹丸之地”澳门,依然保有中国最早的一批天主教堂、中国现存最古老且完整的修道院、中国第一座西式剧院、远东地区第一座灯塔、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炮台群……而杂处其间的,则是中国岭南风格的庙宇、清末院落式大宅和广东“西关大屋”式民居。一些颇富历史纵深感的广场和街道,不着痕迹地将这些单个建筑连成了一体。


                图为民政总署大楼。 新华社发


解读澳门历史城区的文化内涵

  在专家看来,澳门历史城区内建筑群的空间分布,首先就体现了文化的并存与融合。这是一个集合多种不同思想信仰、生活习惯的居民生活空间:供奉中国海神妈祖的妈阁庙,与在澳门被一般民众认作航海主保的圣老楞佐教堂相隔咫尺;葡萄牙人生活区亚婆井前地旁,坐落着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郑观应的大宅;圣若瑟修院则是专为培养中国修士而设的神学院;岗顶前地上有葡人“大会堂”岗顶剧院,也有中国富绅何东的旧居。议事亭前地更是澳门华洋市民欢庆集会的中心广场,其周围的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玫瑰堂、营地街市、卢家大屋、主教座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等不同风格的中西建筑,更在毗邻而居中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相映成趣。

  在400多年中,澳门不仅形成了中西合璧、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也兼容了不同的宗教、信仰、文化以及生活习俗。最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些社区里的人,至今仍保存着各自独特的传统。

背景:澳门历史城区

  “澳门历史城区”包括:妈阁庙、港务局大楼、郑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圣奥斯定敎堂、民政总署大楼、三街会馆(关帝庙)、仁慈堂大楼、大堂、卢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庙、旧城墙遗址、大炮台、圣安多尼敎堂、东方基金会会址、基督敎坟场、东望洋炮台(含东望洋灯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超过20处的历史建筑,以及同分散建筑紧密相连的妈阁庙前地、阿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稣会纪念广场、白鸽巢前地等7个广场空间。

(编后:网上有一个摄像头的场景与“板樟堂前地”非常相似,仔细比较又不同,请欣赏http://202.175.10.45/ViewerFrame?Mode=Motion&Language=4可调整摄像头的角度及分辨率等)

(CSC编辑)


165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