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观者被“故宫珍宝展”上的青玉八宝绳花篮吸引 包含160多件(组)文物精品的“故宫博物院宫廷珍宝展”23日开幕,以“珍宝”、“钟表”、“服饰”及“三希堂”四部分呈现皇室生活的奢华、艺术的精致以及宫廷文化的风雅。从“书画经典展”到此次展览,上海博物馆在一个月内迎来两项大展,忙坏了陈列设计部主任李蓉蓉,昨天她向记者介绍了布展中的细节。 森严宫廷有“机关” “走进故宫,总是有一种森严的感觉,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建筑。”李蓉蓉介绍说,“我们在布置展厅时不可能再现宫廷建筑的所有符号,只能挑选最具特色的元素:红墙、金顶和绿琉璃。”墙上的壁纸则是原尺寸大小的故宫图片,地砖也选用和清宫内青砖相近的颜色,大环境的设计都是为了让观众“走进展厅就知道文物展品是哪里的”。 “故宫很大,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让观众觉得大,此次所有展品都是在通透的橱窗里展出,视线可以不被阻挡;而对于宫内一景接一景永远走不完的感觉,则用一道接一道的门来处理,尽头的一面用大镜子将有限的空间延伸。”她说。 在具体展品的陈设上,只在玉器底部用光,更显其剔透;对宫廷服饰采用上下分别打光,既能让文物在低照度下受到保护,又给观众带来好的视觉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故宫只存有两件的象牙席,此次展出时无法展开,展厅内用立在墙面上的原始大小的照片和卷着的席子巧妙相连,这一设计体现了珍贵席子的原貌,细心的观众也要经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机关”。 “简单设计”不简单 与此次展览中引入大量场景不同,仍在进行的故宫与上博“书画经典展”现场则显得稍稍简单。“简单的设计不见得花的时间就少,最难的是为古代艺术珍品寻找最合适的空间。”李蓉蓉表示。 “书画经典展”上的展品很多是手卷,在水平展出时,橱窗内墙的突兀成为布展的难题。“竹帘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装饰物,用它们围在玻璃外既能聚集光线,又挡住了白墙,观众的视线更自然地落在书画作品上。”这一构思可以说是整个展览中最为关键的一笔。 “故宫珍宝展”亮点 1、最高最重的金塔:崇庆皇太后金发塔 清乾隆年间(1777年)高153厘米重107.5千克 此塔为乾隆皇帝为纪念母亲崇庆皇太后,于1777年命宫中的造办处制造的,用以供奉其母生前落下的头发,是故宫现存最高最重的金塔。 塔通身镶嵌松石、青金石、珊瑚等珠宝,塔底为束腰合仰莲花形正方须弥座,两层莲瓣纹之间是三层金刚圈。塔身圆形,上宽下窄,正面安欢门内置铜镀金无量寿佛一尊。天地盘下周坠松石珠穗,盘上有日月形状,并镌刻“大清乾隆年造”款。 2、可“点播”曲目的钟:铜镀金少年牵羊钟 英国18世纪通高93厘米宽51厘米厚39厘米 底座的正面中央是三针时钟,钟盘两侧各有一小指示盘,左盘上的数字1~8表示这件钟所配置的8首曲子,右盘上的“silent”表示止乐,“strike”表示起奏。乐箱上站着手牵山羊的少年,音乐装置就在底座中。机械启动后,伴随着音乐声,底座两侧左右窗帘卷起,窗内马车奔跑,小花转动,公鸡争斗。特别之处是拨动左右两指示盘的指针不仅可以调换曲子,还能选择是否用音乐伴奏。 3、康熙皇帝的盔甲: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 上衣长75.5厘米两袖长158厘米下裳长71厘米 清朝统治者是在马背上打天下的,开创了鼎盛局面的康熙帝几乎每年都要带领子孙到木兰围场打猎练兵。此套盔甲正是康熙帝御用的。 上衣以黄缎为面,满布镀金铜钉,皇权的尊贵可从大阅甲上的纹饰体现:前身用金线绣正面升龙二,后背绣正龙一。左右护肩蓝地上绣金龙各九条,左右护腋、前铛、侧铛各绣正龙一条。大阅盔以牛皮为胎,缨络纹及梵文反映出皇帝对佛教的崇信。大阅盔缨是盔的配饰,顶部镶有大珍珠,下面有金缕丝镂空雕龙,西周垂黑色貂皮缨穗,制作精美。 4、乾隆晚期权力象征:“太上皇帝之宝”玺 青玉交龙钮12.7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 乾隆帝25岁继承皇位,尊崇皇祖康熙帝,执政期间更是以康熙为楷模。据记载,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乾隆亲自将宝玺授予嘉庆,颁布传位诏书,自称太上皇帝。“太上皇帝之宝”玺就是他退位时令人镌刻的,是其当上太上皇的权力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