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备案资讯 > 正文

中国美术馆今年5月主要展览安排

2006-06-12 20172 0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场地:4号展厅

展出日期:2006.05.10 14:00——2006.05.18 14:00


内容介绍:

  作为“中意文化年”期间意大利在华举办的系列文化活动之一,桑德罗·特劳蒂画展将以其洒满地中海炽热阳光的绘画作品给中意文化年增添欢庆气氛,并给中国观众带来纯正拉丁艺术的审美享受。

  桑德罗·特劳蒂(Sandro Trotti)1934年生,是罗马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意大利当代著名画家。题材丰富,画风多样,格调高雅。无论是早期的新未来主义抽象构图,还是近二十多年来的新表现主义人体作品,特劳蒂的绘画无不显示出严谨精致的现代学院主义气息。从材料肌理和透明效果的追求到画面构成和人物造型的推敲,从对物体运动和多维空间的理性描绘到对人类生命和自我情感的热情表现,特劳蒂的绘画展现了他探索的巨大广度和深度。无论是肖像人体还是静物风景,其作品在鲜明的个性中又折射出西方当代艺术潮流发展的轨迹。从抽象回到具象,由冷静的理性转向热烈的抒情,特劳蒂的绘画是西方后现代主义绘画演变的缩影。作为一个意大利画家,特劳蒂的绘画天生具有拉丁艺术和谐优美、热情明朗的传统基因。没有痛苦只有平和,没有沉重只有明朗,特劳蒂的绘画为我们再次找回了马蒂斯那把已遗失百年的安乐椅。画如其人,特劳蒂为人豪爽热情,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个他向往已久、筹划多年的来华展览是他送给中国观众的一个友好致意。

  本次展览将展出特劳蒂近年创作的油画、版画和素描作品共90幅。尽管这只是特劳蒂近期创作中的极小部分,这些展品仍然可以让我们看到画家在艺术之路上走过的新足迹,进而从中探听到西方当代艺术大海的新信息。

展览名称:张步画展

  主办单位:李可染艺术基金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

  场地:1、2、3号展厅

  展出日期:2006.05.10——2006.05.18 15:00


  

  内容介绍:

  “张步山水画展”于5月10日至18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

  张步是上世纪后期以来中国画艺术变革潮流中令人瞩目的画家。他1934年生于河北丰润。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著名中国山水画家李可染先生。他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并取得显著成就的画家,曾任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河山画会会长。

  张步的山水画,是对自然与生命浓墨重彩的激情讴歌。表达出画家具有浓郁浪漫倾向的审美理想。他在艺术上崇尚变革并锐意创新。他的作品,明显脱离了传统的模式,在沉厚的水墨基底上着重突出色彩的表现,并以浓艳绮丽却不失淳朴浑厚的表现特色,形成其鲜明的风格,显示出画家在艺术上的开拓与创造。

  此次展览,是画家张步近三十年来的艺术回顾。依藉中国美术馆中央三个展厅的规模,展出画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创作的130余幅山水画作品。充分展示出画家热爱生活赞美自然的艺术心迹和新颖独特自成一格的艺术面貌,以及他在艺术创造上所取得的成果和他对中国山水画推陈出新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展览名称:第十一届全国人像摄影展

  主办单位: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人像摄影杂志社

  场地:6、8号展厅

  展出日期:2006.05.09——2006.05.18 14:00



内容介绍:

  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始于1961年,已经成功地举办了十届。2006年5月9日至5月1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6号和8号展厅将举办第十一届。颁奖大会于5月9日下午14时在北京举办。

  本届影展来稿分八大类,分别是人像写真、婚纱摄影、儿童摄影、创意人像、广告时装人像、人体摄影、纪实人像和技术技法类。除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外,收到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1200余名作者的6千余幅作品。经过评选产生团体金牌3个,银牌6个,铜牌8个,个人金奖7个,银奖16个,铜奖32个,优秀奖278个,入围奖200个。其中,优秀奖以上参加此次展览。

  本次展览的作品,反映出当今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的精神面貌,代表了中国人像摄影行业技艺发展的现状和水平,同时也预示出今后人像摄影发展的趋势。

展览名称:荣源——萧勤七十回顾展1955--2005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场地:4、6号展厅

  展出日期:2006.05.20 12:00——2006.06.02 12:00

  



  内容介绍:

  萧勤,原籍广东省中山县,1935年生于上海,1949年随姑父母至台湾,1956年以留学生身分,离台赴西班牙;之后转往意大利、纽约,创作、教学,前后四十年;1996年回到台湾,任教台南艺术学院,二○○五年自该校退休,获聘荣誉教授;同年并获得意大利总统颁赠「团结之星」(Star of Solidarity)骑士勋章。做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萧勤的意义还不仅仅在对台湾现代美术运动的推动与影响;而是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运动」的时代课题下,他为中国传统的思想与媒材,找到了一个新的结合与呈现的方式;在国际前卫艺术的舞台上,他也提供了一个东方人特有的观点与形貌。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透过艺术,展现了一个敏锐的心灵,在孤寂漫漫的宇宙逆旅中,独特的领悟与因应态度,值得所有对生命有所思索的人们,共同了解、认识与珍惜。在萧勤看似多样而复杂的作品中,其实呈显的是萧勤对历来创作理念与内涵的一个巨型统整与融通。那绵密连连的线条,就像中国太极拳招式中缓慢却道力十足的动作,带着一种深沈的呼吸律动,和身体、乃至宇宙的运行同步。许多原本带着探索与猜测的主题,如今已经成为一种极为普通、自然且结构完整的语言。萧勤在这之间,运用自如、反璞归真,甚至所谓「宇宙在吾心」,心即宇宙,大智无言,大形无象。达成的是一个思维臻于成熟圆满的既古老又原真的美丽新世界。

  此次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荣源—萧勤七十回顾展1955-2005”将于2006年5月20日至6月2日12时在中国美术馆4号、6号厅展出。届时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将是作者七十年来,凭着他永不绝望的斗志,在生命的逆旅中,透过缜密的思考、敏锐的心灵,和丰盛的作品,传达了一个宇宙过客,对这无垠时空与生命旅程,最隐密而珍贵的体验和呈现。



展览名称:冯其庸书画展

  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红楼梦学会

  场地:2、3号展厅

  展出日期:2006.05.20——2006.05.28 12:00



  
  内容介绍: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中国红楼梦学会主办的《冯其庸书画展》将于2006年5月20日至28日12时在中国美术馆2、3号厅展出。

  冯其庸,名迟,字其庸,号宽堂,斋名瓜饭楼。一九二四年二月生,江苏无锡县前洲镇人。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社会职务:中国红楼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汉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炎黄文化学会副会长、《红楼梦学刊》名誉主编、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长期以来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以及中国大西部文化艺术历史的研究,尤以《红楼梦》研究著名于世。

  他曾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讲学,还曾应邀赴德国、法国作学术访问,调查德法两国所藏敦煌吐鲁番文献。1984年12月,由我国国务院文化部、外交部联合派往前苏联鉴定《石头记》古抄本,达成两国联合出书协议。

  冯其庸还从事书画和摄影艺术创作,书法宗二王,所作行草,潇洒多书卷气,所书多自己的诗作,更具有文人气息。画宗青藤、白石;山水宗宋元,多得董巨笔法。他的书画和摄影为当世所重,曾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过大型展览,得到学界的极高评价。

  本次展览将展出70余幅画作,系画家自多年积累的力作,充分体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和作品风貌。

展览名称:《夜幕下的巴黎——布拉塞,1933》——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摄影作品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文化中心

  场地:5号展厅

  展出日期:2006.05.13——2006.06.10 





  内容介绍:

  “夜晚的巴黎”出版于1932年12月,六十二幅图片,由保罗-莫朗作序。布拉塞带着探险家的激情,流浪者的自由,自我的陶醉,在一段时期内,留下他不定的足迹:圣马丁运河、乌尔克运河一带,紫丁香街区,意大利街区,美丽城… 正如他的伙伴亨利-米勒所写的“我们喜欢的地方是那些凄凉的角落。之后我们会在小酒馆里歇脚。”

  如果说他喜欢夜晚甚于白天,是因为:“夜晚给人以联想,它不是在表现。夜晚让我们心绪不宁,我们惊讶于它的奇特;它在我们身上释放出一些在白天被理智所驾驭的力量[…] 我喜欢从夜晚中挥霍这些光线强迫表现出的力量。”

  布拉塞工作时非常注意节约资金,正如大部分时间,他要事先了解要拍的画面。夜晚的巴黎中的大约四分之一的图片是一次拍摄成的,另外四分之一拍了两次,剩下的不超过三次。要知道这个拍摄持续了将近两年的时间,而每个晚上他可能带回的都是二十四个未用的感光片,这样的自我限定的确很了不起。对于比较重要的主题,他拍摄从来不会超过三次,比如刑场附近伫立的“内伊元帅的塑像”,或者在蒙马特的小酒馆偶遇的“宝贝女孩儿”。只有当他在处理一个主题时他会拍摄多次,如:“面包师”、“淘粪工”。

展览名称:文楼雕塑艺术展

  主办单位:中央美术学院

  场地:1、8号展厅

  展出日期:2006.05.21——2006.06.02 12:00

  



内容介绍:

  披戴着半个世纪社会历史变迁的多采风云、浸染着中西文化融通交织的澧磅情韵,文楼艺术展将以它丰富的内容含量让人们全面地认识到文楼先生的艺术创造。这次展览不仅是一个展现文楼先生雕塑艺术代表作的成果展、也是一个向世人披露艺术家心灵世界和情感追求的情感展.这个凝聚了文楼先生创作历程的展览,除了是他的作品展和他的情感展之外,还是一个有着沉甸甸分量的文化展。因为从文楼先生艺术探索的序列和风格形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真诚的文化理想。只有这种理想,才是内在地支持一位艺术家数十年艰辛探索的根本动力,也是从他作品表象中可见可感的活的灵魂。

  自20世纪80年代起,文先生就已经开始对中国美术中的文人画体系作全面思考。《竹系列》雕塑就是这种思考的成果。竹的高度耐性、弹性与韧性,有象征气节的传统意函,与文人画所强调的人品理论相对应。因此,"竹"一直是中国文人画中十分重要的题材,他的《竹系列》创作在意念上继承了文人画的思路,从简洁抽象的造型入手,以不同的金属材料和表面处理手法呈现作品的形、质与色调,具有传统的造型语言,又显出鲜明的现代感。中国文化传统讲求治学上的"通",文楼先生对"竹"的体验,为"竹"作的造型,表现了一种将自我意识投身到自然物学上的"通感",也表现了他在金属材料上化"刚"为"柔"的"通术",更表现出他在中西融合的艺术道路上臻达的"通境"。文楼先生置身于特殊文化环境的香港,他的这种"求通"之路,显得更有价值与意义。他在雕塑创作中所走的中西结合的道路,为中国当代雕塑发展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与成就。在雕塑"竹系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欣赏之后,他对自己的艺术探索仍旧坚持不懈,仍要继续探索,再再探索。当21世纪中国艺术蓬勃发展之时,他将近半个世纪所经历的艺术历程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启示。




23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