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深圳·深圳设计”———03’展的主题,不仅引发了设计师对这座年轻城市的视觉阐释,同时也体现了组织者对设计文化与都市发展互动关系的深层思考。 设计作为实现市场竞争的必然手段,在推动商品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对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极强的依附性。改革开放之初,国内大批优秀设计师云集深圳,正是因为深圳有先行一步的市场经济,充满竞争活力。深圳毗邻香港的信息优势,使设计能迅速获得国际专业资讯,从而形成较高的发展起点。陈绍华说,有三个事件可以说明深圳平面设计在全国的重要地位。一是“92’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览,这是中国平面设计史的第一次;第二件是1995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平面设计协会;第三件是“96‘平面设计在中国”展览,这一届与92’展相比,国内设计师的作品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出现了一个质的飞跃。通过这三件事,深圳平面设计获得了很高声誉,也使深圳成为国内,乃至亚洲地区的设计重镇。如今深圳设计的市场优势与地缘优势已不复存在,作为中国平面设计金字招牌的缔造者,深圳设计师如何推陈出新,如何保持较高的学术水平?人们期待03’展能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 回溯西方设计史,从新艺术运动、包豪斯到后现代,风格的嬗变总是在功能与审美、技术与艺术之间不停地摇摆;现代设计已无法将人的精神满足从物质需求中分离出来。对中国设计师而言,现代与后现代几乎是接踵而至,在经历混沌初开的狂喜之后,不甘守成的设计师在寻求新的形式语言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浏览03’展,张达利试图抵御电脑对手的创造力的消解,希望以手工制作的方式从书写与汉字中寻找新的视觉体验。韩家英的《天涯》海报(见图6)完全褪去了商业设计中缤纷的色彩,只有极简的黑与白,和解构的文字碎片。香港设计师靳埭强的作品(见图4),总让人联想禅的意境;陈幼坚(见图8)的卷轴式书籍装帧,源于中国古代书简的历史记忆。王粤飞从藏文字造型中抽象出至上主义的精神内涵,他的图形让人闻到浓浓的酥油奶香(见图1)。设计师对传统的关注,并非简单的复制,在传统与未来之间,存在着无限多维的可能性,设计师带着自己独特的视角,从中寻求答案。无论东方西方,文化是设计取之不尽的营养库。 评审团主席格力·艾米说,“获奖作品是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当代理解”,他认为本届展览的入选作品已接近国际设计的新理念,现代设计更多地关注人的精神层面,而不是功能;好的设计应触及人的灵魂。 03’展作品评审工作结束后,组委会没有放过难得的交流机会,力邀国际评委在出席展览会开幕典礼期间,举办设计论坛。12月19日,以“亚洲文化·国际设计”为主题的设计论坛在深圳商报国际会议厅如期举行。欧阳应霁任学术主持人,格力·艾米先生、平野敬子女士和黄炳培先生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国内外设计师、深圳高校师生及机关从业人员200余人出席了论坛。演讲者谈得最深入的话题是文化与设计的相互关系,创造性思维对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专家们从实践出发,他们对现代设计概念的阐释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0日,关山月美术馆举行了一场以青年设计师为主体的设计对话活动。旅德设计师何见平,香港的区德诚,和北京的宋协伟以自身的创作体验与深圳青年设计师进行交流。其中涉及到个性化与民族风格、商业性与实验性、创新能力与标新立异等问题,而这些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设计业而言,普遍存在着较为模糊的认识,且缺乏较基本的理论研究。 在03’展系列活动期间,多家媒体对这一设计盛会进行了专题报道,深圳商报作为主办单位之一,更是全程跟踪报道了这次展评活动。媒体的积极参与吸引了社会各界对设计文化的广泛关注,主办者还举办了由市民参与的“我最喜爱的作品”评选活动,希望借此机会,增强大众对设计的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 系列学术活动的安排,使03’展的影响力更丰满,更立体。 从96’到03’,时隔七年,组织者惊喜地发现,深圳平面设计在中国仍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影响力,设计师们没有被商业的诱惑磨去敏锐的触角,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96’展之后,一大批新生代设计师脱颖而出,他们的成熟是深圳设计文化长盛不衰的人才保障。 深圳市委市政府对03’展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等亲临开幕式和颁奖典礼。会上,王京生指出,深圳的设计文化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传统,活的文化”,这种文化可以作为深圳的一个亮点推广出去。他对03’展予以充分肯定,并指示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与推广深圳的设计文化。12月24日,王京生部长专门陪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鸿忠参观展览;其后,“设计之都”的概念在城市决策者的脑海中应运而生。文化是人类精神呼吸的氧吧,灵魂的家园。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和推动文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为设计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03’展成了深圳设计文化新的起点。 在颁奖典礼上,王京生部长向获“国际彩印全场大奖”的深圳设计师张达利表示祝贺。03’展的全场大奖奖金高达人民币十万元,是国内设计展迄今为止最高的。张达利说荣誉比奖金更让他欣慰。这个大奖来之不易。张达利将这笔奖金捐给了关山月美术馆,由该馆设立“张达利新人奖”,以资助立志设计事业的优秀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