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谈谈奥运“水立方”设计--赵小钧演讲实录

2006-07-13 7001 0

   大家早上好,刚才听了赵老师的演讲,我感到非常有收获、而且很兴奋。赵老师提到的几个事情我记得很深,一个是他用了“高、新、感”三个字,然后他讲到了痛苦的过程和轻松的结果的关系,然后他提到了设计智慧的实现,这件事情我最近也是极其有感触,赵老师的讲的过程里面,他提到了降低制造成本,换来设计价值的关系,在最近我的很多工作里面,我觉得这种情况的出现越来越明显了。实际上到中国社会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很多社会上一些各个方面的因素渐渐的在融合,融合的过程里面我们是可以通过做到互相各自利益的一种尊重,换取大家互相价值的一种承认,实际上这个过程在我们这个行业,设计师、知识分子所提供给社会价值的时候,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央或者我们党也是很理解这件事情的,所以在最近听到了所谓的和谐社会,所谓在很多场合谈创新,都是为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带来了很微妙的变化。所以在这个变化里面,作为设计师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我觉得非常有感触。赵老师两次提到了在世博会里“我也进来了”这句话,我认为这句话非常的好。呆会儿我会讲“水立方”的设计过程里面遭遇到的一些事情,“我也进来了”反映了一个心态,当我们这么多国家,我们有很多的工作面临外来的引入或者说是冲击的时候,我们保持什么样的心态,能够在里面获得更好、更更大的价值,这是非常受启发的一件事情。

   我自己是一个建筑师地跟座的设计师有一定的区别,不完全一样。而且我见到大伙有一些自卑,因为在93年、94年的时候也做过一段时间设计,但是没有做成功,做了两年又开始做建筑设计,还好,转变没有走错,因为在设计的行业里面后来也做了一些事情,也有了一些收获。在“水立方”的设计来讲,它对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水立方”里面我们也有很大的责任,很多行内、行外的人说成是中国设计师主导的设计,但是我身上有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大伙的期待、大伙的希望,甚至可以说在目前新闻化框架下大伙的一种愿望。所以“水立方”的好坏对我来讲确实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在很多的场合我也介绍到“水立方”今天在室内设计里面,特别是在座的有些朋友、有些前辈,还有一些同行可能在其它的场合听过我的一些介绍,这次我加了后来在工作过程里的一些内容,以及后来“水立方”设计里的一些内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我介绍一下“水立方”设计方案时的一个动画。(大屏幕)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先给大伙介绍其它的一些内容,大家可能都知道,“水立方”跟鸟巢”的关系,它是在奥林匹克公园里面最主要的两座建筑,东边是“鸟巢”下边是“水立方”,它在奥林匹克公园最前端,也就是在北四环最醒目的两座建筑。在这里我给大伙介绍为什么它就是这样一个盒子?很方、很完整、很简单。


   (大屏幕)屏幕上看到的是北四环,这是北京的中轴线,鸟巢在这个地方,“水立方”在这个地方,在中轴线的两侧,从这个图片上大家可以很清楚的解读到,他们两个是奥林匹克公元最醒目的两座建筑,这两个建筑怎么样能够给人非常舒服的关系、能够给人非常景观的关系,能够给人非常醒目的关系。“水立方”不光是奥林匹克的场馆,更多的是为了以后的运营。为什么要设计一个方盒子?从这个效果图上我相信每个人都能看得出来,它是一个对比关系,这两个房子少了谁都不行,必须让它们和谐的关系下共存,这才是最主要的目的。“水立方”的设计是在鸟巢之后,我们不敢相信没有鸟巢的话水立方会是什么样子,这都是没法去衡量、没法去猜测的一种情况。在设计“水立方”的时候,重要的原因是先有是鸟巢,鸟巢正好是在我们街道设计任务的几天之后它宣布了中标,然后媒体、整个学术界,我们的行业里面都引起了非常大的一种冲击。因为鸟巢还是有非常大的设计价值。“鸟巢”也就成了我们设计水立方的最主要的前提,基于这个前提我们要设计一个跟它相匹配的房子,当时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得很通俗,说鸟巢给人的感觉很强烈、很肯定、很确定。它在整个奥林匹克公园里的地位,毫无疑问它起了一个主导地位,这个主导地位是不容抗拒的,而且其它的任何后来的体育馆、后来的会议中心等等的这些建筑都不可能对鸟巢产生任何意义上的一种覆盖、一种强迫,等等这样的意义。所以水立方首当其冲跟鸟巢摆在一起的时候,它的关系是最值得考虑的。从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上,我们跟外方就已经产生了一些不同。一开始我们三个中国人在悉尼一起做设计,跟外方的合作过程里面,我们都在画草图,我们三个人很奇怪,我们画的草图都有一个特点,我们都画了一条水平的直线,我们的屋顶做的是平的,但是外方的在屋顶上做了一个球状的样子。当时就这个问题我们跟外方之间有非常多的对话,这其中基本上集中到了游泳馆,它应是什么样的地位?我们非常清晰的告诉外方,游泳馆是一个配角、而不是一个主角。在这个问题上也经过了比较长时间的磨合,才达成了一个共识,我们要做一个配角要做一个非常认真的配角。接下来就是要做一个时间的配角,为什么它要做配角?把它说得更通俗一点,在中国文化的意义上,配角的作用怎么样对既定的事实产生理人、产生尊重,在这样互相认同的家下然后再发挥自己的人性,这是中国为人处事的基本格局,从古至今我们都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看不到凡高,但是你看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这样,这对于理人、尊重是一种妥协,但是这种理人、尊重并不能最大化在完全妥协之后每个人其会完成自己的创造力,一种灵性的发挥,那么这样的理解、这样的解释就成为了我们水立方在文化意义上最基本的原则。这就是为什么它会是一个简洁的“方”这是最初的原因。


   大家知道在设计上从根本上讲,它有两部分的东西,一部分是你要分析条件、分析你所面临的问题,不管是文化,还是当地的绿化等等等等,这些东西都需要通过一个非常细致的理性的分析,提炼出来成为你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刚才所谓的配角就是这样一种分析的结果,或者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上和对这样空间形态上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做一个好的设计,就像赵老师刚才说的,一个好的设计必须有一个高情感的投入,这才是一个令人快乐的设计。在这样的事情下,所谓的高、新、感是怎么体现出来的?这一点是我自己感觉非常得意的一件事情,因为在自己的设计生涯里面,能够有这样的心境去做一个设计的机会,非常之少,在国内你要经常做一个设计的事情,一天你要遇到很多的问题。在国外也是一样,我们三个人到悉尼做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把电话一关什么都不管,就是去做设计。外方的设计师也是一样的,一天接很多的电话,白天看不到人在外面跑,晚上夹个包再回来。然后开会,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作为我们这样的从业人员不管是室内设计还是建筑设计师,能够进入到这样一个感性的状态里面是极其真实。好就好在在这样的设计里面我们到了悉尼去了,刚到悉尼的第一天,我们三个人在酒店,那个酒店很不好,很小很挤。但是那一天我们个人分头收集了资料,关于水、关于很多的资料我们在一起放,那天应该说是最幸福的一天,因为关于水的建筑我们设定了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就是要把这个建筑跟水联系在一起。当时我们三个人统统都勾出了这样一种感受,水是很奇怪的一种物质。不光是大海也好、还是冰也好,当我们每个人见到水这种东西的时候,心情都会有一种愉快的提升,不管是什么状态下都会有这样的心情产生。所以很多人到海边去、会去滑雪,或是怎么样,听到水的声音,哪怕你洗澡的时候,心情都能得到一种调剂,所以水是非常有魔力的东西。当我们仔细的去梳理、感受水给我们的感受的时候,我们三个人在那天的聊天的时候,解决了这样的作用,把这种感受放大了,以至于放大到我们整个的设计过程里面,这种感受时时在左右我们,去判断我们得到了很多设计上的选择,怎么去把这个设计过程尽可能的体现到里面。所以在这种过程里面,情感上的东西、以及想为别人对水的原始上的快乐,这种东西在整个设计里面是时时存在的,而且我们通过不同的场合,不同交流和碰撞慢慢的放大。后来我们解读这个设计的时候,“方”是我们解读理性的东西,一直到后面的试验设计的形态,等等这些因素是被这两个因素时时交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结果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管这个房子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在整个的设计过程里面,作为一个建筑师确实品尝到了非常大的来自职业、来自事业上最大的快乐。这是这个放大最大的快乐之一,后面我还要讲另外一个快乐,也是极其巨大的。

   这是关于为什么是“方”,为什么像水抛一样的盒子。通过这种方式的解释,我相信大家更能够理解,其实我确实不不是理论家,让我解释它有什么样的手法,它是怎么造成的,我试着说过,但是没有说过,还不如理性的去讲解一下。(大屏幕)这是“水立方”开始的一些图片。这是我后面提到的关于方、关于水、关于鸟巢的关系,等等这样的一些解释。包括水的形态,一直到外面的景观,包括室内设计用了哪些元素,都是用了这样一些基本的立意。这是“水立方”的外观最典型的图片,后来大家也都把它视为方案设计效果图里面最有感染力的一张,这个结果也乡赵老师说的,过程确实是很坚信的,但是出来的效果是随意的、是看不到我们所理解的建筑,横平竖直的理性关系,我们确实希望用这样的形态传递出水的,不确定因素给大家一种情感上的沟通。


   接下来讲一讲实在的东西,这个泡泡看上去是很有意思的,它到底是什么东西?简单的说,这个泡泡是一种粗料,但是跟我们平常的材料是大不一样的,它叫“ETFE”,如果有极端的解释是没有意义的,说一些用途的话,大家会更容易理解。大家知道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有一个船闸,这个船闸是一个平开门也就是在河床里,船进去水位就起来,这个船闸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材料,就是门下面的边,因为下面的河床是一个金属的材料,这这两个地方要来回的摩擦,那么这个门最下边的材料就是这种高分子结合物,它叫做“聚氟乙烯”,这在化工里面是非常有趣的一种材料。用这样的一种薄膜充起来的气形成了这样的东西。像一种塑料一样,实际上看到的是两层体,中间是双结构。这个两层体的意义有一种生态建筑物在里面。简单的来说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接下来我要讲一个结构,在这里多说一句,很多媒体多次都在问我,到底是谁做的?其实谁设计的不重要,包括外方,如果拿掉谁都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其实最大的快事就是来自于一种融合,这种融合说大了是中西文化的一种融合,说小了是我们在起初设计的时候意见相佐的,我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就像赵老师刚才说的,并不是说一开始你的还是我的,或者说最后你的还是我的,因为我们去到悉尼的时候,确确实实有一种心态是我们进来了。不是说我们要跟你如何如何。是这样一种心态,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最后形成了非常令人感动的情况。因为盒子是我们提出来的,而且在提出来的过程中跟外方有一种波浪,盒子的确定是很坚信的,但是最后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沟通,不管是外国人也好、中国人也好为它倾注了真心真意的过程,这种快乐是我所说的设计里面另外一种最大的快乐。

   简单的来说,我们设计的东西,盒子和方是我们提出来的,这种结构是非常令人震撼的,这是外方提出来的。那么“EPFE”也是外方提出来的,三个加在一起形成了这样的东西。结构是什么样的?是我们看不到很随意的结果,那么这个结构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刚才看到立面的时候,表面上的泡泡是不规则的,实际上它是很规则的,这里面有一个几何游戏,这种几何游戏打造了一般形式下的理解。这种几何游戏是这样来的,大家知道在平面上有六边形,它可以无穷的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最经济的组合方式,在立体上也存在着这样的关系,这是在上个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的一位数学家推理出来的一个结论,它是由立体和若干个16面体组合。还有一个原理,大家看这样一个多面体我们用一把刀去切它,我们用一个很自然的切面去切它,不是一个横平竖直的关系去切它,每切出的断面都是不同的形状,这个形状就是我们在利面上看到的不同大小的水泡。有一个动画很详细的解释了这个过程,但是因为放不出来,所以我只能用嘴来讲。这两个原理节形成了一个几何游戏的基本法则,也就是说在一个整个的空间关系上,我们先去布满这样一些多面体,然后给定一些角度,这个角度还是有讲究的,给定还不是一个随意的角度,假设给定某一个角度的话,我们去做一个切割,在这个断面上看到的图案就是大小不同、不规则的一些多面体。当我们跟这样一个基本空间值的关系的切面,产生了一定关系的时候就会看到我们表面上获得的切面图案是一个四方连续的,就是它还会重复的,这是一个几何游戏的基本法则。(大屏幕)然后我们再想一下把每一个多面体的边变成一个钢结构的网面的所形成的薄膜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形态。(大屏幕)看上去像丝瓜瓤子,它是一个非常自然状态的一种形态,这就是“水立方”的真正结构形式,后来这个结构形式是非常令人骄傲的。基本的几何游戏做完之后,由中国的工程师、由深大的老师,从“水立方”结构接下来,一直到后来的对接,核算,最后进行了数字化变成了一个非常精确的方程,然后再把它实现出来这个过程也是非常艰苦的、同样也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这是钢结构内部的一些形态。刚才我说的看上去是自然的水泡,实际上它是一个四方连续的图案,所以这在工程意义上、技术意义上、造价意义上有不同的方式,这是非常有规律的,但是看上去是没有规律的。


   时间过得很快,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水立方”的功能,它是一个方盒子,从外面看有一个后入口前面是观众出口,这里面有很多的技术条件很有意思。它的内部安排是这样的:这是南侧,比赛池和跳水池在东北的角落,这是热身池,这边是很大区域,当时这样的方案出来以后,网上有一些评论,说游泳池应该是长方型的,因为有比赛的关系,所以做长方的显然是为了某种设计上某种主观的要求所做的功能安排,实际上是不合理的。事实上当我们决定“方”的时候,产生方的契机就是在某种关系上产生了一种最方便的解决途径而得到的。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它分析的结论可能是有一些指向性的,但真正要去选择的话还不是唯一的,但是做出来以后大家可能认为恰当,但是只要你的主观因素是非常清晰的,它应是一种合理的结构。这是它的一些功能,(大屏幕)我就不多讲了,地下是一个停车场,这是设计房。然后有一些其它功能的区域,这个门是观众入口,这边是接待贵宾的,三层观众就基本坐满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大屏幕)这里面有很多的指标。在“水立方”的积淀设计里面我们也尝试了大规模的积淀设计工作,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多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机能、讲我们的声学、讲我们很多的条件,这里面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同时也得到了科委、院校很多的帮助,这里面我不能细致的来讲。



   主要讲一下比赛厅,嘻水池,大家说在北京有很多的游泳池,为什么还要建一个?实际说在北京符合比赛规格的游泳池真的很少,17000人是一个很可怕的数字,包括想要把亚运会场馆改造成变成能融下一万七千人都是不可以的,所以做这个游泳馆是必须的。同时做这样一个游泳馆赛后长期的运营是前期的条件,我们所有的设计、所有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赛后为出发点而做的,而赛时仅仅做了这样的一个安排。(大屏幕)这些地方的结构都是按照赛后的形态来完成的。赛后的旁边有两栋小楼,这两栋小楼是基于很多长夜上的策划构思而实现的。

   商业模型我们考虑过很清晰的功能要求,在这里我单独拿出一点来说。(大屏幕)这一条在任何一个体育场馆里面都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见到的体育场馆会说一道门一关外面的人就进不去了,但是在“水立方”里面做了这样一个城市型的安排空间,城市空间意义就在于,可以对外开放,想进入更多的核心区域我们还有其它的门径系统,所以这一部分的空间就形成了具有城市意义的街道,同时以后的区域跟其它的街道有一些联系,大家可以想象,有个数字,北京一年的旅游人次在03年是2700万人次,应当等同于长城、颐和园,在这样的情况现,我们在保守的理解这件事情,一年会有300万人来到奥林匹克公园,所以这是城市意义上的开放的一条街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具有旅游价值的场所。因为里面会有很多特殊的设计和吸引人的地方,从经济价值也是考虑得很周全,300多万人,一个人买一个纪念章的话就是20块钱,一个人20块钱会给“水立方”带来很大的经营价值。所以水立方会做很多方方面面的安排,简单的说它是一个最赚钱的房子,这样说一点都不过分。这是建筑设计上的一些基本介绍。

   我们再来说一下后来我们所做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全是在我们办公室,特别是我们一起去悉尼,我们三个人中有一位王敏,是一个女孩子,主要是她来主持完成的这样一个设计。这个设计基本的理念还是关于水的命题,然后我们用了很多的手法和一些基本的元素去完成的。在座的都是一些建筑行家,我们在这里说是班门弄斧。从这件事情上能够捕获的乐趣是更加多的。这个图片我们保留在很多设计的汇报方案的第一章,因为想让它来解释水这件事情,这一直以来是我们在设计里面很重要的牵引。这些水泡在刚才的动画里面没有放出来,那个动画一开始就是一些水泡,然后水泡里面会出现一些形态。在这里面我们还做了一些铺垫,就是水的不同形态,它跟水泡的关系,然后还有一些细节化,在这里可以看到水泡影响了我们后面一些很重要的元素。比如说它的界面、它的关系。以及水泡对外界的光线有一种反映、一种反射。这种水的变化在后来也可以体现出我们的手段,有一种趣味。关于跟水类似的,在我们设计的前后,在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方面的思潮,很多的工业设计或者艺术设计的领域里面出现了一些质疑类的东西,基本是风格的一种体现。在这里从元素上来理解,像冰,冰是一种固体的水,但是冰在自然界里面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形态,这种形态感觉是完全自由的,而且它给人感觉并不是完全坚硬的,而且经过自然的互动以后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形态,水跟大自然结合在一起也形成了一种互动的关系。(大屏幕)这张图片有两三年的历史了,在水的状态里面经常会看到一种快乐来自于水,这是它的可变性,水并不是拘泥于一种形态互动的。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做了很多技术上、或者是人为上可变的一种元素。


   (大屏幕)我们的设计分这么几个方面,主要是公共空间,这里面分三个点,一个是东南入口,一个是西南入口,一个北面的入口。


   下面讲的的第一个是东入口大厅,我简单的来讲,在赛时的时候它有很大的作用,在赛后的时候,我们把它铺开变成一个水上的入口,在比赛没有开始的时候,这个入口会更多的产生一种趣味性的状态。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些自然元素,是一些水泡体现出来的形态。在这里面我们采取了这样的材料,我们尽量用一种人工材料实现的,我们基本上用了人造石的材料,因为这种材料我们是想把虚幻的,或者说并不是能够在这个房子里很简单的剪接到经常看到的形态里,产生一种比较浪漫的形态。(大屏幕)这是入口的效果图,大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白色的料子,这个白色的料子在地面石的处理上很好,还有跟水的一种互动,用了一种散点式自由的布置方式。有些细节也可以看得到,在任何一个边界我们都做了一个圆角,这在整个“水立方”的设计里面始终坚持了这样一种基本的设计方式。墙面结合了一种开洞以及灯光的一些设置。




   (大屏幕)这是我们的商业街的设计,刚才提到了商业街基本的功能是将来为一个城市开放的空间做准备。那么这种水滴状渐落的元素一直保留着。里面有很多场景的安排,因为从商业街往这边看,这边是一个大的嘻水乐园,里面就应该熙熙攘攘、比较热闹,同时是以水为主题的场所。同时商业街会形成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场景,在里面会有一些展示,一些宣传。同时商业街整个的顶和侧墙上是我们“水立方”最主要的外墙材料、一种接近人的体现。在这里我们还用了“人工采石”来解决整个的处理。基本的构成方式我们在“数纸板”上用了一种窗口的方式来做了外窗材料。这是整条街的形态,这是夜景,在上面和侧墙都是泡泡,这些泡泡都非常的清晰,而上面的泡泡是透明的,在白天可以看到外面。而且这些泡泡大概有14种的组合关系,也就是说,它的图层、图膜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在数纸板上做的打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数控截面,在这样投影的安排上,我们找到了国内最先进的厂家去做了投影的设计,让不同颜色、不同形态、不同内容的投影上去,这个图案带给场景的互动关系和一种变化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设计手段。(大屏幕)这是西入口的大厅,西入口的大厅是在赛后,这个旁边有一个入口是贵宾和保安人员走的,还有一些目的性的客户会在旁边的门厅走。因为整个的活动是基于水的,这个门厅是人从干到湿的界点,或者是由干到湿的一种转换过程。所以在这里我们用了一些对这样的内容引喻的方式,包括我们在这里放了水、放了灯光,用了一种喷雾的方式,而且我们做了一些很小的发光体是白色的。形成了一种光源的效果。人在某种时刻的时候可以穿过这样一个区间走到柜台里面做自己的事情,这是一些很细的光线。(大屏幕)


   (大屏幕)这是南北连接桥,我们刚才说了这个房子是华侨华人海外的捐赠盖的房子,这里面会有一些小的雕像,在这个长廊里会有一些产生的冠军的事迹、当时比赛的展示会放在这个房子里面,这个房子会处于一个泡泡墙的下面,人处在里面会感受到这个房子的构成。


   (大屏幕)北入口大厅也是一个连接口,因为这个连接桥在日后使用的时候,同时会基于会所、俱乐部使用的效果,把它做成了偏向于儿童的空间,在这里做了一些多媒体、电子性互动的做法,比方这个墙,人去碰它的时候,因为里面是光电设施,它的颜色、它的图案都会变,这边也是,你去碰的时候里面会冒气泡。这个费用也是比较高的,刚才地面的处理做得时候强调的是趣味性和互动性。




   后面是一些厅堂,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再讲一下泡泡吧,泡泡吧是在东南入口的上方,这个是限制人去的,这个地方在我们建造的时候特别留了一块让人们下来跟泡泡接触最近的地方,就变成了一个酒吧。人们到这里来不是很容易的,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的人到这里来,但是它形成了一个最令人兴奋的场景。里面的家具也做了一些光线处理,变成了一种可变、“棒浪性”的,“RFD”形成的一种可变性光的一种做法。这是它可能会产生的一些形态。(大屏幕)



   在整个“水立方”的设计里面,只在很少的一些地方用了色彩,只有在电梯厅里面我们用了一些色彩,这个色彩在电梯厅的外围还是白色的。每一个电梯厅都有不同的色彩。而且在每一个电梯厅的罩壁上,我们说服了甲方需要做一些艺术观的处理,然后去寻找一些很少的艺术家为每一个电梯厅的墙上做一个单独的艺术品的设计可以看到每个电梯厅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它转出来之后还会形成白色的状态。这个是饮水器,我们尽量人人感受到水,很多人在这里感受到与水之间非常真切的感觉,这里面有水的声音、水的流动,水在玻璃深通过光流下来的一些水的光影,水流动时候的一种形态,把这些因素通过这样一个小地方“狠狠”的做了一下。这个地方不是很随意,但是做得很简单。包括一些饮水管,做了一些加气泡的设置,大家可以看到气泡里面的水的流动。一个是设计做到这样,一个是机会非常少,另外做到这样的层面上真的是设计的一种趣味。在做的过程里面大家不是太在乎,但是在做得过程里面玩的兴趣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是室内设计因为时间的关系简单给大家说到这里。还有一个比较令人感兴趣的一个事情就是ETFE,(大屏幕)我稍微给大家讲一下,因为这件事情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多的关注,曾经有一度非常大的冲击,网上、报纸上说到了,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等等一些情况。就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在整个过程里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个工作我设计之外的一些感触也有很多,现在国家在很多的情况下,像成思危等一些高官在很多的场合里面讲创新,我觉得他们讲的这些东西是高屋建瓴,因为在我们的文化建设里面你受到的创新,所受到的阻碍是无以言表的,当外方的设计师提到了泡泡以后,在我的心理觉得非常的好,非常的有意思。在巴黎我肯定放,但是在中国的时候我会考虑一下要不要放。最后豁出去了,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下会是什么样的状况,但是我考虑了再三最后还是用了这个东西。但是我理解当时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一种担心,这种担心是一个障碍。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设计师,你真的是无所设计用一种情感去做的时候,你会碰到一些东西让你兴奋,这可能就是非常有创新的东西,但是回到现实的时候,你会感到这种创新可能给你以后的构成带来一系列的麻烦,你会否定自己的灵感,这是中国文化带给我们设计师很大的心理障碍。那么如果不去冲破这种障碍我们的进步可能是有限的,但是冲破这种障碍是有代价的。所以我说设计之外的感触是什么?我在做“水立方”的时候下了很多的“狠”,我把所有的功能摸一次、经受一次可能这种障碍就会很大的减少了,以后再碰到同样的问题的话可能心态就会变得不一样。我们两年做的工作非常的坚信,但是你用心去做这个东西的时候,也会发现周围的一些帮助也是非常让人感动的。说到这里,说到了和谐社会,我觉得这个个案真的是一种很正面的举动,非常的令人感动。这是一个题外话,(大屏幕)“ETFE”有一些世界上的实例,这是英国的一座房子,它的功能比较简单,是一个温室,曾经有一度网上说到这个东西发霉,有很多的专业人士到这里来看确实有霉点,其实不是霉,是青苔,为什么会长青苔?这个建筑里面有一个热带雨林的问温室,因为在热带雨林的湿度是100%,进去以后都发潮,我们有很多的例子证明了只要没有这种湿度长青苔的状况是没有的。其实带给我们分析问题、分解问题,推理问题都是不足的,但是外国的每一项技术,如果我们非常认真的去分析它,其实都会有能力去破解它。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各方面的利益会趋同,在这种情况下,从经济利益的一种原本的出发点会看到,在一些理性的问题上,会有一种对理性的呼唤。到后来的一些事情上,开始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专家,都认为“ETFE”是很难的,但是当我们的专家都认识到了以后,才会接受它。从这些问题的解决上来看,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个“ETFE”的工作会难很多。

   (大屏幕)我们讲一下ETFE的特点,有两层膜,当两层膜在一起的时候,它就透光了,如果分开以后就不透光了。如果水立方失火的话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室外的房子,后来我们界定了出来,不用我们的规范去解释这些事情。然后在最先进防火软件的配合下。其实它的安全度比我们的规范严格的界定更高,但是还是看到了我们的创新的难度,当你用规范卡到那件事情的时候,我们的规范肯定做不成,反过来我们怎么样用办法凌架到规范之上,还是有一些困难。(大屏幕)这是明年的世界杯体育场,这个房子很有意思,当时也进到了国外技术,这个房子是变色的,因为1860和拜仁的主场是不一样的,给我们介绍的时候是一种粉末,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不同的光会有不同的颜色。一会儿变成白的、一会儿变成蓝的,这个技术很好,我们很感兴趣,后来他们告诉我们说,不是这么做的,你们现场看到的就知道了。我们去的时候看到了三个窗帘,一个红色、一个白色、一个蓝色。事实上这个真的不是高科技,到了它们的工厂去看,设备,任何一个乡镇企业都能做,而且国外的材料厂家就是乡镇企业,非常简单的设备,就把这个东西做成了,但是里面的技术含量很高,在这样的一个产品里面,它的价值链在设计、咨询、计算这样的过程实现,实际上占到了60%。真正的材料成本是非常少的,所以说这是一个真正具有前途的构成方式,不只是说材料。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个案引证。

   社会舆论有些说法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我就不一一讲了。刚才提到了在北京的东西就是发霉,因为“ETFE”的稳定性比玻璃还高,所以从这种情况来看的话,ETFE发霉是不太可能的事情。这是一个效果图,(大屏幕)这就是我们的“泡泡吧”。这是当时做的模拟形状,这个是很大的。这是一比一的实物,当时测试的颜色,测试拓宽的一些模型,所有的板我们做了几百个,这几百个的板有什么意义?就是不同图层,不同的图案,不同的颜色,它的热学等等的一些指标应该是什么东西?最后选择了什么样的组合?因为从外到里,我们最多的是七层膜,最少的是四层膜,所以我们在技术上必须要有大量的实验。这是在屋顶需要保温的情况下一种膜的状态。这个状态是我们现场做投影时候的一些画面。像水轮,也可能有一些图案,这些投影在内部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这是在做物理实验的时候,做冲压、挤压测试硬度关系。然后是夹具,简单的说就是把两层膜夹起来。(大屏幕)刚才一开始讲基本关系的时候,就讲到了关于两层膜,关于室内热能的处理方式,在夏天的时候,它基本上是这样一种控制方式,冷空气进来,然后冷空气再走,把直射光的热量带走。然后在冬天的时候会让辐射进来,然后再让加过热的热气反进来等等,这是不同情况下的热能处理方式。然后还有一些自然通风的做法。像一些噪声的控制,这是自然通风隐藏在“ETFE”下面的一些设备,我们还做过很多热能的计算机模拟,这些软件都是国内最先进的、或者说直接从国外引进的。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这方面的投入是很大的。因为“水立方”整个的设计从我们公司的财务帐上来讲我们是赔本的,而且赔是不少,赔是不少,就是这样的一些工作。这样的软件我们拿到加拿大做了一些实验,这些工作看上去不是百分之百的,但是它带来了工作的顺畅,因为有了这样一些基本的数据,每一次专家会我们就过得非常的顺利,这里面的好处是非常巨大的。因为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真真切切的接触到了,各个技术领域世界上最高端的东西。这种积累对一个公司来讲,我觉得这是我们干十年都做不到的一种状态。(大屏幕)这是固定的通风口,这是做声学实验,做一个很大的洞口,底下放一个膜,上面放了一些水,然后再做一些声学的处理。

   这是钢结构施工的进度,大家可以看到自然的图案,钢结构已经基本出来了,(大屏幕)明年的6月份屋顶就能封顶,在年底的时候,“ETFE”就基本能做完。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这些。



赵小钧简介:

  享誉世界的中国建筑设计师,中建国际(深圳)设计有限公司董事/总建筑师 高级建筑师,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198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系(硕士研究生)
  主要作品: 1、深圳金融培训中心 2、深圳碧云天住宅 3、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览中心 4、地铁总部大厦 5、中海深圳湾畔 6、安柏丽晶园 7、中国联通大厦 8、金地翠堤湾 9、国家游泳中心
77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