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在关山月美术馆,以一场回顾展为标志,新一届深圳平面设计协会(SGDA)正式成立。被称为“新一届”,是因为它可以溯源到1995年的8月,那时,深圳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城市平面设计协会。
10年过去,新的协会将给设计师们怎样的机会?它会给深圳人什么样的期待?日前,本届协会主席、著名设计师韩家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新一届深圳平面设计协会主席韩家英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打造设计之都要用专业说话
记者:此届协会将有多少名会员?
韩家英:目前,约有数万名设计师在深圳。现在协会正在落实招募会员的工作,但精英会员不会超过30人。
记者:平面设计师们都充满个性,作为协会主席,你将如何协调这些设计师?
韩家英:大家在一起做事,其实主要不是靠协调,应该是“用专业说话”,因为在专业标准这一点上,大家都是没有疑义的,嘴上虽会质疑,但心里都知道这是正事,只要把事情做得专业、做得到位,意见就可一致。专业是最高标准。
记者:1995年成立设计协会时,深圳处于中国设计中心的地位。现在,10年过去了,在大环境上有哪些变化?
韩家英:差别很大。10年前,无论从经济、市场到开放程度,深圳在国内均处于中心地位,现在完全不同了,比方以前北京上海想印刷一本好的画册,都必须到深圳来,现在它们自己就能做到了。所以,深圳聚焦的位置现在就变得淡化,再加上它们的市场和经济比你还活跃、更开放、更国际化,带来的冲击是肯定而且直接的。
不过,恰恰是这种快速发展,并没有使本土设计师得到发展,因为进来的更多的是境外、国际的设计公司或设计师,既缺乏与本土的一个实在的联接,又没有扎下根。所以,它们只是城市整体的设计水平在大步提高,而本土的设计师并没有真正培养出来,所以反过来,深圳要打造设计之都,还有其最后一个机会。因为目前,成熟的、有能力有影响的、做得比较好的设计师,在全国还数深圳最多。这就要看我们的努力能不能达到目标,看深圳的平面设计在全国能不能站稳脚跟,使人们要找好的设计就想到深圳。这样,能够让本地的设计师有机会发展得更好。如果仅仅只是仰仗深圳这么一个市场,那这个设计师肯定是没什么机会的。
记者:协会将给大家什么样的机会?
韩家英:首先是计划今年12月的一个大型展览,“平面设计在中国05展”,这也是一个全方位的、完整的大赛,是一个很特别的大赛。此外,还计划在全国,搞一个“两岸三地设计精英邀请展”,还想引进欧洲当代设计展。这几个展览计划在年内实现。
希望通过这几个活动,吸引优秀设计师到深圳,将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到深圳,同时对深圳设计师的专业水平和眼光的提高,也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透过这些方式,慢慢就会形成深圳作为中国平面设计中心的地位。
记者:国内其他城市目前有过类似的做法吗?
韩家英:外地有过,但是,专业水平不够、规模也不够,这两点就基本决定了这样的事是“干了白干”,没什么用。因为平面设计在社会环境里本身就是一个很边缘的行业,你说它大,它确实遍地都是,说它小,也确实是件小事,大家不会把它当作社会的焦点去特别关注。但现在,如果我们计划的这些事情真的做成功的话,像这样全方位、大规模的活动,在亚洲也是少有的。
记者:深圳打造设计之都,哪些方面应该加强?
韩家英:我认为,深圳要打造设计之都,现在还只是“开始准备打造”,能不能打造成,要10年以后再说。这要老中青几代设计师的努力,而且,在国际领域、全国领域,都要有拔尖的人,要有重大的赛事,市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能体现出深圳的设计确实比别的城市牛。所以未来的10年是最关键的10年,要很多设计师都有这种“心”。
另外,能不能把市民教育得更能欣赏设计,而不是不屑一顾,这也是个问题。只有这样,设计师才有舞台。在北欧、日本,路边的围栏、垃圾桶都是设计作品,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是很大的。所以现在是要大力提倡设计的时候,在目前的机遇下,我们要将计划的事情尽快实施,现在深圳经济虽在全国领先,但很多东西还很难看,要靠社会的引导。
记者:你曾多次说过,设计师影响社会,是你一贯强调和坚持的立场。对此如何理解?
韩家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设计师设计的每一样东西,都在跟人发生着联系,这对社会的影响是无声而巨大的。比方说,我设计过一种纯净水的瓶子,有的人买这种水,可能就是因为它的包装比别的产品好看一点,这样,它就可能会伴随一个人生活10年或8年。
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能一直伴随着好看一些的东西,都能看到好看的东西,比如雨伞、笔、本子、瓶子,餐厅招牌、地铁广告,心里会有愉悦感,这就是陶冶情操。所以,设计师每一天都跟人发生关系,点点滴滴都对人的审美产生影响,这就是设计师在影响着社会。
记者:协会的事情相当于公益活动,你本身的工作就很忙,不怕占用时间吗?
韩家英:实际上成立协会,设计师们自己搭钱搭功夫,但这是因为大家心里装着一些事,还是很想干好。把行业整体的水平拉上来,对大家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