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文化部揭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标识向海内外公开征集投票选出
据介绍,标识是文化部委托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向海内外征集的。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启用后,将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标志,主要用于研究、收藏、展示、出版等领域。文化部将专门制定相关规定,规范“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的使用。
相关新闻
|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作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遗址,画面是四只神鸟围绕着太阳飞行,专家也将其命名为“太阳神鸟”。这是本世纪中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
据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彭常新介绍,由国内著名专家联名推荐的这一金饰图案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结合公示期间收集到的社会公众建议,国家文物局最终确定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上方采用简体中文“中国文化遗产”;下方采用汉语拼音“ZHONGGUOWENHUAYI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文字,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CULTURALHERITAGE”或其他国家文字。标志的标准色彩为金色,也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标志核心位置的金饰文物图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单独使用。
■获评的四大理由
造型精炼天生好徽识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太阳神鸟图案寓意深远、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其造型精炼、简洁,具有较好的徽识特征。
崇拜太阳凝聚民族精神
太阳神鸟图案是中华先民崇拜太阳艺术表现形式的杰出代表之作,以此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物出土表现保护成果
太阳神鸟金饰2001年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是21世纪我国考古的一个重大发现,体现了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太阳神鸟图案所表达的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神圣使命感。
动感十足蕴涵和谐包容
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十二”与“四”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而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
"太阳神鸟"金饰
"太阳神鸟"金饰外径12.5厘米,内径5.29厘米,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外廓呈圆形,图案分内外两层,都采用了透空的表现形式。内层图案为等距分布的十二条弧形齿状芒饰,芒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外层图案由四只等距分布相同的鸟构成。鸟均作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的状态,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图案的旋转方向相反。在红色衬底上观看,该金饰内层图案很像一个旋转的火球或太阳;外层图案中的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与太阳相关的神鸟,据此,专家学者将其定名为"太阳神鸟"金饰。
通过对"太阳神鸟"金饰进行成分分析,确定其含金量达到了94.2%。系先用自然砂金热锻成为圆形,然后经过反复锤炼,最后根据相应纹饰的模具进行刻划和切割,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太阳崇拜的习俗。
(编辑:陈保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