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小朋友初次使用电脑,他们各以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坐在电脑前操作键盘和鼠标。近距离一看,他们手中的键盘和鼠标跟目前正在使用的任何键盘、鼠标都不相同。甚至在初次见到时,你会想:这也是鼠标?
没错!这些或许正是即将流行的鼠标。在使用过程中,鼠标的哪些部位容易被磨损,哪种布局的键盘最容易学习和使用,在浏览或凝视电脑屏幕时,手对鼠标和键盘又有哪些操作动作……这些基本的实验数据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从而影响实验产品的最终形态和功能。
以上描述的情形,正是一个鼠标设计过程中通过对没有操作经验的儿童所进行的实验。
引擎:创意的力量
在IT领域,iPod所创造的热销风潮已经成为演绎设计力量的经典故事。出色的设计,被看作带动销售的引擎。
著名设计公司IDEO创始人之一大卫·凯利于1982年为美国苹果公司设计出第一只鼠标。或许他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IDEO能成为设计业的巨人,但今天这家设计公司的触角已经从IT产品领域伸向消费品行业,甚至是医疗保健行业。2004年,IDEO的收入高达6200万美元。
“酷”产品统治了货架,设计公司成长为巨人。在今天,仅仅把产品设计得很“酷”已经不够了,设计师还必须更多地考虑使用者的消费体验以及产品背后的品牌等因素。
2005年初成立的上海元基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抱有成为本土设计巨人的雄心。
“在元基,我们用团队设计师创新取代个人设计师创新,把设计创新客观化,这是我们成功的途径。”公司创始人卜军说。2005年上海元基已经初露锋芒,通过具有东方特色的设计,将本土园林工具品牌LEO推入国际市场,还为 可口可乐规划亚太地区IT产品开发计划。
夏新A8手机的热卖,使国内手机厂商开始重视设计的力量。庞大的国内手机市场,甚至引起手机设计企业群落从韩国到中国的兴衰流变。
同时,国内手机厂商的设计队伍也在迅速扩张。据波导研究院负责人吴黎辉介绍,目前波导研究院共有770多名工程师,为波导自主设计手机方案。
迷思:设计师的苦恼
别急着羡慕苹果的成功,先看看史蒂夫·乔布斯是怎么做的。
1997年,苹果收购NEXT软件公司,乔布斯得以重返苹果(1985年乔布斯被苹果董事会辞退)。被媒体大力渲染的一个细节是,回到苹果的乔布斯身穿短裤和运动鞋,脸上的胡子已经几天没刮,坐在椅子上慢慢转着问:“告诉我,这儿出了什么问题?”管理人员开始汇报,听了几句后乔布斯跳起来了:“问题出在产品上!产品的问题又出在哪儿呢?”随后,管理人员的回答再次被打断,乔布斯大声咆哮:“产品差劲!”
随后,乔布斯发布了半透明机箱的iMac电脑,并使苹果电脑一举成为时尚的象征。2001年,风格简约、纯白色的随身音乐播放器iPod发布,借助在线音乐网站iTunes的力量,iPod随即热卖全球,两年内销量达1000万台,并获得了20%以上的毛利率。
并不是所有的设计师都像苹果的设计师一样,有幸与乔布斯讨论产品的界面直到晚上一点钟。
记者采访过的多个手机设计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抱怨:发新品像打仗,公司往往为了让新品急着上市,而没有给设计师足够的时间去修改产品的瑕疵。
同时,如何在市场销售和创意之间平衡也让设计师头疼。“有时市场上哪款产品卖得最好,抄袭其设计风格的产品很快就会上市。公司领导追求市场销量,设计师被迫跟风,对创新极为不利。”这位设计师说。
卜军分析说,目前国内的工业设计界还比较浮躁,追逐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可持续发展。上海的主流工业设计公司可以归为“买办”,主要接来自国外的订单,为外资企业服务。其设计过程和设计价格不能为我国企业接受。深圳的大多数工业设计公司则通过论斤卖图纸的模式服务于珠三角的本地生产企业。第三类则是寄居于200多所高校中的工业设计团体,以学术研究等“务虚”为主。
前路:东方设计?
出色的设计师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出色的设计作品往往不会止步于产品。
卜军说:“创新设计的产品必须自问是不是真的有创新的附加价值。”对设计公司或企业里的设计师来讲,大到汽车、数控机床等工业产品,小到手机、MP3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他们都能画出图纸。但图纸能否被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否被用户接受,这些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卜军创立的上海元基打出了“东方设计牌”。LEO是浙江省的一个园林工具制造商,上海元基全程辅助该品牌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撕掉中国制造这张皮,从外观包装上容易做到。但来自中国乃至东方的品牌如何被欧美市场接受,在设计时必须整体考虑。”据卜介绍,在LEO的碎枝机及割草机等产品设计中,他大胆借鉴了中国传统国画里的精髓,让这些园林工具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紧密相联。
“神秘的东方”、“传统中国的经典”也成为手机设计师争取中国市场客户的武器。诺基亚的倾慕系列手机,在设计时参考了时装布料的图案和色彩。中兴通讯一款小灵通手机采用了青花瓷和传统中国家居窗棂的出音孔设计。
不过设计师们也承认,以东方中国为主题的设计作品仍是少数。“从目前来看,国内多数设计仍处于追随者的阶段。要做到重视质量,不提供‘二流货色’,国内的设计从业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位资深的设计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