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名家 > 正文

建筑设计制约中的文化沉淀 功能 文化是永恒因素

2006-07-15 5455 0
建筑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水平与文化水准的显性符号。经过2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深圳的城市建筑风格多样、日趋成熟,已具国际大都市的雏形,并在建设规模、建造速度、建筑标准等方面相对国内大多数城市而言,独领风骚。近年,深圳又提出了建设“设计之都”的目标,建筑设计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深圳建筑设计目前处于怎样的水平,“设计之都”的理念将为这座城市的建筑设计带来怎样的触动,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清华苑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陈怡姝。

  记者:深圳建筑设计目前已比较成熟,请谈谈深圳建筑设计的总体特点?

  陈怡姝:我个人认为,可以用年轻来概括。深圳没有历史重负、没有传统束缚,在建筑设计上也体现了开放与年轻的特点。所谓年轻,我想不是狭义的年龄,而是文化体验。没有历史的城市,对投资者也许是优势,对设计控制方则反之。以市民广场为中心的深圳CBD曾大量引入国际一流设计者参与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和单体设计,在设计决策与设计过程中体现了年轻人一般的开拓胆识。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提到:“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城市的建筑设计应承担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的使命。深圳的建筑设计与其它城市一样,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是经济发展、意识形态的综合反映。年轻的城市文化缺乏对话,在割裂中更难以寻觅,因此,我认为深圳的建筑设计总体仍处于茫然状态,优秀的建筑设计为数不多。当然,深圳的建筑设计还有设计粗糙、实施中质量控制乏力的特性,我不能将之称为特点,因为在其它城市亦然。

  记者:在很多建筑设计竞赛中,主要是什么因素决定建筑师方案的取舍?

  陈怡姝:我同意林怀文先生在香港《建设透视》2005增刊访谈中阐述的观点:“每一个建筑专案都包含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建筑文脉、社会心理、建造技术、建筑材料、社会经济基础、流行时尚、业主要求、市场因素等影响因素。”以位于深圳市高新科技园的深圳飞亚达科技大厦为例,使用功能的高效组织、能源消耗的控制设计与造价的经济性是重要选项,既符合此类建筑的功能本质又反应企业务实的理念。每个个案的取舍偏重或有不同,其功能与文化是永恒的因素。

  记者:在深圳,住宅小区的规划各具特色,什么原因促使这种状态的形成?

  陈怡姝:深圳商品住宅起步较早,而市场是无形的手,市场的选择促进了住宅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的进步。另外,由于地域原因,深圳的信息资源较为丰富,香港、新加坡等城市的居住模式对深圳居住类设计有直接的重要影响;从设计手法与建筑语汇的模仿到管理方式、经营模式的借鉴,使深圳的居住建筑设计相对成熟。华侨城社区便是一个典范。当然,市场也有另外一面,利益驱使与鉴赏力的普遍匮乏,造成肤浅跟风。移植式的伪文化营造、布景般的生搬硬套,是一些已建成片区的遗憾。

  记者: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国际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中国的强劲势头?

  陈怡姝: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是丹麦人伍重设计的,法国的卢浮宫改建是美籍华人贝聿明设计的,建筑艺术是全人类公共的文化财产。近年来国际事务所在中国设计了不少优秀作品,并带来了行业理念上的变化。国外事务所在体制、管理、人才及设计理念、技术上有着相当的优势,带动了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需要关注的是如何真正的引进国际设计力量。一些工程受观念或资金的制约,或多或少地请国外建筑师给予所谓的概念设计,实际操作中缺乏控制力度,重炒作轻实质,势必会得到教训。

我们相信本土建筑师的不断成长,会带来更多元的设计状态。万科在数个由国际建筑师领衔设计楼盘之后,第五园更重视吸收本土建筑师的创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记者:您认为深圳建筑设计水平在全国处于怎样的位置?

  陈怡姝:深圳聚集了一批相当有设计才华与设计经验的建筑师,其作品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定影响。2002年在北京世纪城市国际设计邀请赛中,我公司与四家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同台竞争,我公司第二设计所提交的方案最终中标,这是北京CBD地区大型综合建筑设计竞赛中第一家由中方领衔设计胜出的项目。我看好在商业主导的今天仍潜心研究设计本质的深圳同行,在投资方作为设计主导逐渐转化为建筑师作为设计主导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精彩的建筑设计展现。我认为深圳建筑设计在经历了多产超速的年代后,开始显现了建筑师的进一步思考。这只是厚积薄发的开端。

  记者:您认为深圳打造“设计之都”的优势是什么?

  陈怡姝:社会提倡、尊崇设计是最大的优势。“设计之都”应具备多重因素,一是承上启下的文化根基:承上指中国文化的继承,启下是适应现代社会的营造与发展;深圳是南北交融的移民城市,具备文化的多元性,对信息捕捉敏感。第二,经济基础。深圳已经过了房子盖好就可以卖出的初级阶段,设计品质越来越受重视。记者:您认为深圳建筑设计还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陈怡姝:“设计之都”的关键在于人才,在于机制。深圳如何吸引优秀设计人才?如何营造适于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机制?这是极关键的。此外,媒体的设计评论和举办具有先进设计理念的文化交流活动也很必要。

  记者:您如何评价目前举办的2005中国(深圳)国际品牌设计商年展?

  陈怡姝:深圳首次以“创意、设计、品牌”为题举办大型国际展览,让优秀设计理念接触市民,无论展览的影响范围与力度如何,都是深圳设计界的福音,是城市文明的具体体现。


55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