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赛事 > 正文

建筑设计师眼中的设计战略

2006-07-15 18316 0
雅克·赫尔佐格 Jacques Herzong 赫尔佐格及德梅隆设计师事务所创始人之一,2001年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在中国,他因“鸟巢”而被人们熟知,尽管“鸟巢”遭到巨大的批评和争议,这个设计在他的心目中仍然有着令人惊异的位置。他认为,“鸟巢”的“遭遇”颇似当年的巴黎埃菲尔铁塔,多年后人们会看到意义所在。

  建筑不应追从任何一个潮流,不会遵循哪一种风格,当然也不会刻意与谁区别。它是随性而成的,就像一棵树的变化,在夏天是那么丰盛,在秋天开始凋零,到冬天就会变成枯枝,不同的时空总是造就不同的情形,所以我的建筑也是自然的。

  当然,由于不同的场所、不同的业主、不同的预算、不同的时间,我们喜欢为每一个项目作特定的设计。这时,建筑师应该思考如何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客户节约。比如我们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组委会办公楼中综合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最终将建筑的总投资控制在普通高层建筑造价范围内。

  但也不要走进误区,只注意节能而忽视了形式,任何民族都爱美,没人喜欢丑陋的东西。形式对建筑师来说意味着机会,要给予重视。我是德国巴伐利亚州艺术家协会的成员,该协会由30多人组成,有画家、雕塑家等,我还是柏林艺术家协会的成员,这个协会是个世界性组织,建筑师福斯特、皮阿诺等均是该协会的成员,我们探讨如何用技术来表现艺术。

  我的设计哲学是“基于知识的设计”(Knowledge based design),这需要不断地学习,而研究便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这儿有些博士生是学物理出身,他们研究的东西我也不全懂,但我可以请其他专业的教授共同指导,这一过程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出了成果,而且对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瑞姆·库哈斯 Rem Koolhaas

  荷兰大都会建筑公司首度设计师,2000年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评委会给库哈斯的评语说:他集幻想家、实践者、哲学家、实用主义者于一身,他关于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思想把他推上了当代建筑界的争议焦点。库哈斯在中国因为主持CCTV新总部办公楼而被人熟知。

  建筑在专业上被定义为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为世界增加一些内容。几年前,我相信这个职业太迟钝了—它依附于增加些什么而不是移去或擦除些什么的构思。而我们应该用与增加些什么同样的智慧去应付其尸体、残骸。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现象。我们只能通过搞一些虚弱的尝试去恢复或宣称它们的历史来应付城市衰弱的现状。使用其他的策略和手段应能更有力,且更富有创造性。如移去一些什么,然后建造一些全新的。《S,M,L,XL》一书的目标就是延伸建筑学活动的范围,建筑学活动的范围应同样包括无所作为或使他人做事——不寻常的事,这两类做法是建筑师从来不做的。 也许从商业的角度看,这些并不是有吸引力的选择。

  我不喜欢谈影响力。这是一件使从事创作的人非常不愉快的事情。当我们开始想象的时候,我们的手便会为“自我”所绑住,是恶梦的开始。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我们拥有或多或少相似的未来。但亚洲和非洲给人的感觉会更新一些。最近我正研究中国,调查那些在8年或几年时间内看起来从空白中突然出现的城市。在那里,盖一些新的建筑是日常的乐趣,也是日常发生的事件。我们注意到中国着手一个建筑项目设计的平均时间和进行工作的平均人数,我们发现,我们所到之处,一幢40层的建筑,三个人和三台电脑花了十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方案设计。有些项目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成果无疑更具有图解的性质,但同时也许更加贫乏。

  张永和

  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第一位建筑大师张开济之子。1984年获得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建筑系建筑硕士学位。1989年获美国注册建筑师证书并成为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

  建筑设计师这个职业有两方面的责任:一是建筑领域内的探索,一是社会的责任感。这两点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中可能是最不矛盾的。

  现在,国外设计师在中国很“吃香”,客观地说,“洋设计”的水平目前还是参差不齐的,甚至偏一些平庸。但有一件事很说明问题: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利策奖,一年一度进行评选颁奖。迄今为止,获此殊荣且在中国有设计作品的建筑师,除了贝聿铭先生外,好像还没有第二个人。

  从设计的思想方法来说,中外建筑师是不同的。国外建筑师不把施工从设计过程中分离出来,而中国建筑师在做设计时却很少考虑施工。比如幕墙的构造设计,中国建筑师是完全不必考虑的,这些都由幕墙公司来完成,这样做的建筑是分割开的,并不是一个整体。所以,客观地说,中国的建筑师的综合设计能力与欧洲建筑师相比有一段差距,而且是一个硬碰硬的差距。

  房子的首要功能是用来住的,如果一个设计师在北京工作,一定是把北京的居住条件、建筑特色、建筑材料、人文地理……方方面面分析得非常透彻,在这个基础上开始设计。好房子不是用来收藏的,如果要欣赏,呆在自己家里往外欣赏,远远比站在外面欣赏这房子的外观来得更真实和重要些。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对我来说,城市是给人住的,与人们相关的设施也是我们这些建筑师要考虑的,所谓地标性建筑和老百姓的生活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刘力

  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刘力回国出任5+1五合国际(Werkhart International)主设计师。生于建筑师世家的刘力认为,能超越现在的流行才是建筑师最重要的素质。

  设计是受委托进行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如何替人解决问题,这是设计行业和艺术创作的根本区别。就像是医生为病人治病,目的是将病治好,而不存在我想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难道刀口可以缝成蝴蝶结形状吗?所有的设计本质都是相同的——通过你的专业技术和形象创造,满足客户设定的命题。

商业是设计成立的前提,而不是对设计的局限和制约。如果没有商业关系,也就没人买单,那么你创造出的东西也就失去了社会价值。因此商业代表需求和订单,人们愿意掏钱买单,设计才能付诸实施。商业就是一个命题,在设计界没有自由作文。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看,包括工程技术和造型艺术两方面。造型艺术只是个界面,在工程技术上成立才是建筑设计的本质。当然,也有些建筑主要是用来体现其社会价值的,有地标性,标志性。但这样的建筑有一些就足够了,不能全都按照这个方向发展。惊世骇俗不是建筑全部的需求,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问题。

  设计界被戏分为“领带派”和“围脖派”。“领带派”是以服务行业身份自居的,而“围脖派”则以自我实现为主,是一些剑走偏锋、边缘的、另类的,甚至是行为艺术的风格。不可否认,这对行业的前卫探讨有好处,但这不是大众的需求,只是窄众需求。

  一个好的设计师要对投资方、消费者和社会负责。设计最根本的原则是为社会服务,设计师在设计前必须考虑以下这些需求——投资方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场地的需求、市场的需求。
206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