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德·图卢兹Henri de Toulouse-Lautrec-劳特累克是法国近代绘画大师,出生于阿尔比。阿尔比离法国西南名城图卢兹约60公里,城里的建筑物都是土红色的,朝霞夕辉里,红房子反射着红光,烘托着一种欢愉的气氛。但是,画家辉煌的艺术人生和曲折的人生旅程形成强烈反差,他悲剧性的命运令人伤感。
两次骨折改变人生劳特累克的祖上是国王的功臣。劳特累克的父亲阿方斯被封为"图卢兹伯爵"。阿方斯娶了同为贵族出身的表妹阿黛尔为妻,他们育有二子:长子劳特累克和次子里夏尔(1岁时夭折)。1864年11月24日,劳特累克出生在阿尔比附近的勃斯克城堡。现在,城堡里完好地保存着他童年生活的遗物。劳特累克70多岁的表侄孙女,独自管理着这座城堡博物馆。
劳特累克自幼聪慧,深得父母宠爱。长辈们一心希望他当军官,光宗耀祖。但是,两次骨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第一次发生在1878年14岁时,他从椅子上失足掉了下来,椅子并不高,却造成左股骨骨折;第二年,他在郊外的一条小沟里摔了一跤,造成右股骨骨折。原来,劳特累克患有先天性骨质疏松症。第一次骨折时,劳特累克身高1.52米,此后,他再也没有长高过,终生都得拄着拐杖。劳特累克有漂亮的栗发,双眸清澄,脑袋很大,而他的两腿却很短小,上下身极不成比例。
劳特累克残疾了,贵族家庭陷于悲伤与绝望之中。这是一场真正的灾难,它意味着这个贵族家庭惟一的男性继承人将被排除在贵族的社交圈之外,不能骑马狩猎,不能参加舞会;意味着他将难以走上仕途,继承祖先的荣耀;还意味着他将难有门当户对的婚姻,贵族家庭的香火难以延续下去。
所幸有一个保护他终生的母亲。阿黛尔的婚姻很不幸福,丈夫阿方斯是个声色犬马样样都好的花花公子,她无法驾驭他。儿子出事时,他们的婚姻已破裂,两人处于分居状态。她默默承受着命运的不公,把全部的爱倾注到儿子身上。是她发现儿子的绘画天赋,鼓励他拿起画笔,开创一条新的人生道路。劳特累克骨折后,母子的关系更加亲密。儿子为母亲画过多幅油画,她安详有如圣母。
开创油画新道路劳特累克善作画有家学渊源。两个叔叔都是画家,父亲也喜欢作动物雕塑。劳特累克自幼善速写,在速写本上捕捉下许多贵族生活场景,栩栩如生,令人惊叹。
劳特累克先后在几个画室学过画。1882年,他来到巴黎,进入第三帝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官方画家列昂·波拿的画室。后来转入了学院派画家柯尔蒙的画室。劳特累克在这两个画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结识了一批后来成为大师级人物的画家,如梵高、德加、塞尚等。德加以画上流社会和舞台生活见长,他的作品深深吸引着劳特累克。也许因为自幼跟着父亲狩猎、看杂技,也许因为身体有缺陷不能参加体育活动激起他对运动形态的向往,总之,劳特累克已不满足画人体模特,也不满足画静物和风景,他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劳特累克随身带着速写本、铅笔或炭条,现场捕捉素材,回到画室后再往画布上画。经过几年的探索,他开始另辟蹊径:大胆地用汽油稀释颜料,使油画具有水彩画的效果,画起来也更快,因而创造了一种"油画式漫画"。他还把油画和素描两种技法结合起来,使用画笔如同使用铅笔和炭条那样自如,画面线条简洁,色彩明亮。绘画史研究者认为,劳特累克"解放"了油画,给它一种不可思议的自由,通过对线条的控制,使油画达到从未有过的简约、明快。在写实主义传统深厚的法国画坛,劳特累克的探索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在蒙马特高地劳特累克到巴黎后,在蒙马特高地租了一间房。那时,蒙马特高地正从郊区村庄转成大众娱乐区,小咖啡馆、小酒吧林立。这对一个酷爱捕捉动态场景的画家,对一个正值青春期,却无缘享受爱情和性爱的年轻人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劳特累克几乎天天去一家叫"米尔里法东"的咖啡馆,并认识了红极一时的舞女古吕,画下了大量她表演时的草图。劳特累克还常去红磨坊,从那里的歌舞表演场面吸取创作灵感。当时,在蒙马特,世纪末的不确定情绪占着支配地位,许多人逃避现实到这里来寻欢作乐,红磨坊生意兴隆。顾客中不少是上层社会的绅士淑女。气氛热烈时,乐声、喧哗声掀翻了天,风化警察不得不来维持秩序。脱离了贵族家庭管束的劳特累克在蒙马特高地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也获得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他饶有兴趣地观察那里所发生的一切。他曾在蒙马特高地画下许多草图,画的是红磨坊里的歌女、舞女、妓女,以及看客、嫖客,这些草图经再创作变成了传世佳作。比之德加,劳特累克的作品反映了更宽广的社会生活。他用全新的画法,把19世纪末的巴黎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时期的有关蒙马特的大量作品,使劳特累克的名气大增,他被称为"红磨坊画家"。劳特累克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表现妓女的日常生活,以人道主义精神表现妓女的苦闷与无奈。因为聪慧和善解人意,劳特累克获得了老板和妓女的理解,他们甚至同意他进入妓院内部,这为作画提供了更佳视点。
画册《她们》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在蒙马特高地,画家走向事业高峰,也走向人生的毁灭,因为他难以自控地酗酒和逛妓院了。
从高峰到毁灭劳特累克不仅在油画创作上独树一帜,而且还是现代招贴画的开创人。19世纪末期,工业化生产迅猛发展,企业家需要对产品作宣传。借助石板印刷术而得到发展的街头广告艺术---彩色招贴画顺应需求获得大发展。
1892年,红磨坊老板向劳特累克订购歌舞厅的招贴画,他交付的作品《红磨坊》使画家一夜成名,整个巴黎都被这幅作品所吸引。他用三行红字重复写出"红磨坊",画面上一男一女两人是当时舞台上的主角,观众以剪影形式出现。由于画面的梯次布置,又由于单线勾勒的人物富有装饰效果,整幅画给人强烈印象,效果超过油画,也超过复杂的写实招贴画。劳特累克为"大使"咖啡音乐厅作的另一幅招贴画亦在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劳特累克不可抑制地泡咖啡馆和酒店,频频出入妓院。他身心俱疲,体能衰退。他患了梅毒,酒精中毒也更深了。1899年至1901年,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劳特累克轻度精神失常,还患有迫害狂症,脾气暴躁,和亲友的关系恶化。他被送进巴黎西郊的一所疗养所,但无济于事。放荡的生活毁掉了他勃勃的创造力,毁灭着活生生的艺术精灵。
1901年5月,劳特累克知道将不久于世,对自己的作品作了全面审视。劳特累克,这个终生都在追求艺术完美主义的画家,毁掉了大部分作品,只把自认为能传世的留下。8月,他回到母亲独居地、波尔多附近的一座城堡,同母亲度过最后一个月的时光。1901年9月9日,37岁的劳特累克在母亲的臂弯里永远合上了眼睛。临终时,画家喃喃地说:"妈,除了你,我一无所有。"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劳特累克在世时,名气虽大却不被官方认可。去世后,他母亲为保存他的1000多幅画作而奔走。起初,她想把画捐赠给卢浮宫,但遭拒绝;阿黛尔转而捐赠给家乡,家乡碍于面子收下了,但这些画在仓库里躺了20年。直到1922年,阿尔比市才成立图卢兹-劳特累克博物馆。博物馆设在城里最威严的建筑---建于13世纪的大主教城里。
而今,阿尔比对劳特累克这份丰厚的遗赠感激不尽。可以说,没有他的遗作,就没有阿尔比的旅游业,没有阿尔比活跃的经济生活。城里的不少餐厅,都挂着他所作的招贴画;我们下榻的旅馆,精致的镜框装着的是他的素描或油画作品;离开阿尔比时,旅馆为我们提供了一顿"劳特累克午餐",原来画家是个美食家,生前写过一本食谱。岂止是阿尔比,整个法国都从他的遗赠中受惠。在巴黎旅游品商店,他的画上了明信片、领带、头巾……劳特累克散落在各地的作品,已陆续被政府收购。除了阿尔比,巴黎奥赛博物馆也收藏着他的不少作品。伦敦、阿姆斯特丹、纽约、芝加哥、费城、圣保罗等市的博物馆也以拥有他的画而骄傲。1998年,为画家逝世百年而拍的电影《图卢兹-劳特累克》在法国隆重上映。今年,好莱坞影片《红磨坊》中,有一个角色用的是他的真名实姓。
劳特累克以他独创的画风,影响了整整后来几代画家。立体派创始人毕加索,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等都从劳特累克的作品中吸取养分。他对色彩的运用,他运用线条的简洁,都使后来者得到启发。"蓝色时期"的毕加索,受他的影响尤深。毕加索深有体会地说:"来到巴黎后,才体会到劳特累克是多么伟大。"劳特累克生前爱发的感叹是:"啊,生活!生活!"生活赋予他的,有创作的激情,也有毁灭的痛苦。百年后的今天,他的价值被进一步发掘,整个法国都以感怀之情纪念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