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名家 > 正文

黄德功:财富艺术人生

2006-07-18 9979 0

  ■人物

  黄德功,兰圃·同庆堂投资者,广州知名房地产开发商、蓝雪诗书画会的的荣誉会长,艺术品收藏家。自幼耳目渲染,玩耍笔墨于掌心。从师麦汉兴先生学艺得岭南艺术之真谛,倡导现代、优雅、经典的恋旧情怀。移民海外多年见识广博做事执着。


儒商黄德功,骨子里的艺术情结

  同庆堂·艺术品鉴馆印象

  兰圃———广州火车站旁一个安静的小园。一墙之外,是喧闹的广州火车站。这个世界很奇怪,安静往往就在喧闹的旁边。而在这一片打不破的宁静中,同庆堂以优雅的身姿,丰富的内涵,演绎着与众不同的茶文化。

  走进绿意葱茏的兰圃,拾级而上,同庆堂———茶道·艺术品鉴馆的名字出现在记者眼前。宋朝时代的地藏菩萨,在路边静静迎候,古朴诗意。品鉴馆,带出了同庆堂特有的定位:这是一家取唐汉遗风晋朝风流神韵,以东方文化复兴为主题之茶道、书画、古玩艺术品鉴会所。

  在欧式建筑风泛滥成灾的现在,同庆堂茶道艺术品鉴馆以“新东方主义”元素情结,在运用岭南地域装饰元素上令人眼前一亮。无论是室内空间还是园林小景,时而干净利落得来又暗藏雅趣其间;有时却是在中式风格的纯粹空间之内,使客人感受到国画般的开阔意境。一亩左右的空间内居然包容岭南文人诗、书、琴、画各种味道,并做到极致。走在其中,只觉得此地处处是艺术,处处是韵味。

  同庆堂以东方文化复兴为主题,民国时期为背景,很好的使各朝代,各国的艺术品相互融合在一个大环境中。在此品茶意味无穷。同庆堂投资者,同时也是这些私人收藏品的主人———黄德功先生说:“同庆堂说是一个茶馆,其实更像是我的私人博物馆。画会的朋友经常在这里挥墨泼彩”。

  在同庆堂,邀三五知己,品香茗,鉴书画,还可以预约私房菜,虽然不能完全远离喧嚣尘世,然而在同庆堂,也许你可以在一片兰香中体会久违的宁静。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同庆堂入门情景,把你引进一个艺术收藏的世界

  记者:为何取名同庆堂?

  黄德功:同庆就是普天同庆之意,寓意着好东西要拿出来分享。我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收购古董字画,只买不卖。我一直认为应该用经商的钱,来从事艺术品的收藏。一个人的涵养,是要经过很多熏陶和文化支持的。不管你有多高的造诣,学到的东西在吸收后,就应该回报。经过了20年的收藏后,应该是回报的时候了,所以我把一部分的珍藏拿出来,供大家欣赏。

  记者:有如此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如此钟情文化艺术,这一定与您的成长经历分不开。

  黄德功:这绝对是。我从小很勤奋,可以说是泡在图书馆里长大的。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一次机缘巧合,我跟随一位民间艺人麦汉兴学习。对古文化底蕴的培养,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通过跟不同的艺人来学习不同的知识,从而使我的国文底子比一般人深厚,对画画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商多年都没有放弃这方面的追求。事业上的成功,成就了这个契机,我决定做点别人没做过的事情,为文化,为艺术。”

  记者:同庆堂里汇聚了各个朝代,甚至各个国家的一些古玩、艺术品,而装修风格上你告诉我这是民国的调子,为什么呢?

  黄德功:茶道馆不应该用历史来作为卖点,历史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感受,用来消化的。在二楼有个牌匾,写着“五代同堂”,而装裱在下面的清朝的画,只有四代。画中独缺的那一代,正是我们这一代。我们有责任延续自己的文化,创造自己的时代。

  我个人非常喜欢民国时期,那个时期,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最大,而创造出来东西也最美,那时中国人很有创意地把传统的东西,用一种西方的装饰来改造,洋为中用。你看这些红纱,还有马头椅,还有这些不中不西的灯,都是民国时期的风格。既然民国时期中国人都可以把外来的东西经过创意变成自己的风格,为什么现在不可以做到呢?

  记者:同庆堂有人说有东洋风格,您如何看?

  黄德功:我也最讨厌别人这么说,这里其实都是老祖宗的东西,是我们自己的文化。我觉得中国文化最鼎盛的时期,应该是汉唐晋。现在东洋的很多东西都是唐朝的时候传过去,你看我这里有点东洋的影子,其实都是中国的。只不过他们学我们的东西。

  记者:喝茶是同庆堂的特点,在这里喝茶有什么不同呢?

  黄德功:人生没目标,就跟没灵魂一样。先不管别人是否看得懂,自己的故事一定得讲得通。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同庆堂的目标有两个:一,要做出有文化的东西,确切的说,我希望这里以艺术交友,聚文人雅客、时尚名流、商家会客。二,我希望对茶文化进行一点改造。

  我认为,茶文化并不应该是做做手势,按指定动作泡杯茶让你喝就完事了。这样太单一,所以我想到了茶吧的概念。那是一个跟酒吧差不多的半圆高台,这种形式的改变可以让喝茶年轻化。我在国外呆了很多年,外国人演绎中国茶的方式非常好,因为他们找到了当中的本质。不是一说到品茶,老三套动作就代表了一切茶文化内涵。茶文化应该是一个系统。从茶的味道,到小吃,到泡茶手艺、配套工具,甚至喝茶时照明台灯,还有周边的环境,都构在一个系统。

  品茶跟品人生差不多,刚入口好像很苦,但是很甘;虽然甘,但是茶底很厚,要有底蕴;即使是厚,还要满口生津,才长寿。因此,品茶品的是底蕴,非价格、高低档的意念。我最坚持的是,高价值,高品位,高品位非高价格,而是有其自己的立意和自己的故事。


同庆堂全景


新东方情结,岭南地域装饰元素,让人油然喜欢同庆堂


二楼悬挂着“五代同堂”的牌匾,寓意我们这代人的责任

  对话

  同庆堂,文(民)艺的复兴

  ■人物

  罗永平,同庆堂·室内设计,国内设计界名声日隆海归派设计师,现任广州凯利文化艺术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总监,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广州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志彦,凯利文化艺术公司总经理,室内设计师,陶艺家。

  罗永平:当时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没有想到这个茶馆会有那么大的投入。当经过双方不断加深了解大家的沟通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越做越疯狂,投资不断追加。可以说思想有多高,行为就追到多高的地步,给的自由度非常大了。

  在硬件的装修上应用了一些策略,本身这个建筑就得过大奖。做室内施工尽量保留原状。比如说楼下大厅,本来是过道,后来挖成下沉式,另有一番风味。室内施工费用不高,反倒是后来的配饰,展览品,花了很大的功夫。

  陈志彦:看到这个会所,我脑海里的出现了这几个字:文(民)艺复兴(粤语中,“文”与“民”同音)。首先是民:来自民间的力量。东西是民间,行为是民间,自发的力量。其次是文:文化艺术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展现。

  随着人的文化修养的提高,出现了一些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他们的经济的发展也能让他们在这些方面作出贡献。这也是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也可以说我们对文化艺术开始形成一些土壤,进入一个辉煌期。


茶室依然是民国时期的家具和装饰风格

  


104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