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万块来自中国的旧瓦正漂浮在大洋中,它们前往的目的地是著名的水城威尼斯,用它们建造的“瓦园”将出现在9月8日开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这将是中国国家馆首次亮相这一著名的建筑艺术大展。
建筑师对话艺术家
昨天,策划展览的范迪安和王明贤披露了中国馆“瓦园”的详细策划方案,他们认为建筑师王澍和艺术家许江的参展,“标志着中国当代建筑进入国际建筑最重要的展示空间,和国际建筑界进行直接交流”。
这个名为“瓦园”的方案将在威尼斯处女花园的一块场地上,使用6万块瓦片和竹蔑等材料修建一处800平方米的侧斜瓦顶,人们可以通过一条曲折竹桥登临其上,远眺威尼斯的景观。瓦园一隅,王澍和他带去的工匠会建造一处竹材敞廊,油画家许江以象山校园青瓦屋顶为题材的的组画《黑瓦、白瓦》将悬挂在那里,与威尼斯满城瓦顶相对,形成一位建筑师和一位艺术家的对话空间。
有意思的是,和去年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参展建筑师张永和一样,王澍也使用了竹子这一“中国符号”。
建筑师王澍介绍,这片瓦园将以浙江地域的竹扎结构为支撑,用的6万片瓦则全部是旧城拆迁后回收的旧青瓦,半个月前,6万块块瓦片、竹子及其他建造材料已经装箱运往威尼斯。本月中旬王澍也将前往现场指导中国工人进行建造,迎接9月8日的开幕式并展出3个月。
“瓦园”概念来自建筑实践
王澍介绍,“瓦园”这个概念和自己在浙江宁波、杭州的一系列建筑实践有关,他发现民间一直有建材循环利用的传统可持续建造方式,很多民间工匠的技艺在当代中国快速的、大量的、低成本的建设中仍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他和民间工匠一起进行了一些古建维护项目以及新建筑的修建。这次,他仍然邀请浙江的民间匠人到威尼斯,和自己一起去造这个“瓦园”。
中国馆总策展人范迪安认为中国馆方案从文化上呼应了本届双年展的总主题“超越城市”,和一般建筑展以图版模型展示作品方案的方式不同,中国馆没有图纸、模型,而是一个一次现场营造的类建筑作品,“这个方案探讨的是如何把传统建筑、艺术等资源在剧烈的都市化建造中进行运用,是一个既有本土背景又有国际实业的议题,相信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永久性中国馆还是未知数
因为去年中国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是临时场地,因为很多人关注在威尼斯设立永久的中国国家馆的计划。范迪安透露,威尼斯方面有在军械库开设新的国家馆场地的动议,如果顺利,中国馆有可能率先获得地块建造中国馆,亦有热情的在意华侨表示愿意给予资金支持。
除了国家财政支持,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得到尤伦斯计划等民间机构的赞助,尤伦斯已经连续三次赞助中国艺术家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其代表费大为表示将继续帮助中国艺术家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