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造景 再现湿地景观
桥园公园在设计方面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靶山和若干鱼塘,修建成人工湿地公园。据桥园公园项目部副经理杨立强说,按照规划,靠近卫国道立交桥的靶山将堆高到15米,鱼塘将被重新组合,形成带状湖泊、点状小湖和自然湖泊相结合的景观。带状湖泊由东北至西南蜿蜒贯穿整座公园,14个点状小湖点缀园内。园内水系的水源来源于附近的月牙河,带状湖泊与月牙河相连,点状小湖与大湖相连,而自然湖泊则是靠降水,雨水多则有湖、雨水少则无湖。整个公园的水域面积将占到总面积的2/3。
手绘效果图
千花百草 堪称湿地植物博物馆
既然是湿地景观,就少不了各种湿地植物的装点。桥园公园内共有水生植物20种,栽植总量达125267丛,这其中既包括芦苇、蒲苇、荷花等乡土植物,也有首次在天津大面积种植的凤眼莲、梭鱼草、黄花菖蒲等品种,构成了一条湿地植物科普走廊。除湿地植物外,园内还有乔灌木43种,共计26453株,宿根植物40种,面积22000平方米,草坪面积84503平方米。
公园的西、北侧毗临卫国道立交桥,那里过往车辆较多,对游客在听觉和视觉上的干扰比较大。因此,公园结合地形设计了一个弧状绿化隔离带,隔离带中密植了适宜于本地生长的杨树,这样既遮挡了过往车辆,又将道路上的噪音隔离吸收,营造了一个城市中的世外桃源。
高台和长廊概念图
公园的东、南两侧交错分布着高台和下沉式庭院。高台高达五米,中间有一个小广场和荫棚,其上有一条横跨廊道相串联,每个高台上都密植一种乡土树种的幼苗。每两个高地中间是一个200平方米的下沉式庭院,庭院内以种植乡土植物为主,人们可以在依地势布置台阶上休憩,享受宁静。由于这两侧还面向居民区,因此在带状湖的北岸设计了开放的草地,草地上稀疏地种着树木,带状湖的边坡也用草而非石材装饰,形成了一个视野开阔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进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
以桥为名 桥园突出“桥”特色
桥园公园以“桥”命名,是因为其地处卫国道立交桥边,故名桥园。不仅如此,桥园公园还是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的公园,园内共有连接水域的平桥、拱桥16座,是天津市内拥有桥最多的一座公园。除了连接各水域之间的桥梁,带状湖两岸的临湖亲水带中,还有一条蜿蜒的步道栈桥穿越其中。全园桥梁均为木质结构,减少了人工雕琢的痕迹,展现了生态公园回归自然的理念。
桥园公园项目部副经理杨立强介绍说,公园内还将兴建一个天津桥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内将荟萃海河名桥、立体交通桥、人行天桥等各式各样的模型,展现天津在桥梁设计、桥梁施工等方面的高水平,反映天津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成就。
集休闲娱乐于一身 桥园造福百姓
桥园公园南临盘山道,东以天山路为界,西北朝向卫国道立交桥呈扇形展开,位于河东区万新村居住区内,周边社区人口近30万。在桥园公园建立之前,整个万新村地区的大型公园仅有成林庄路附近河东公园一座,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桥园公园建成后,该地区又增添了一座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桥园公园功能区分布图
文化和休闲中心效果图
为满足人们不同需求,桥园公园划分了“一条对角线,三个节点”的功能区。一条对角线指从公园东南角的正门向公园中心延伸的主干道路,三个节点包括,入口广场,桥博物馆和户外剧场。其中建在公园中心位置的户外剧场是群众娱乐休闲的主要区域,该剧场采用体育场式设计,将舞台建在剧场中央,周围依山势建成看台。与户外剧场形成对景的是一座可以供市民登高远望的高塔。另外在公园的西南角,是一组服务性建筑,建筑均为两层,飘浮于水面和湿地之上,建筑内靠近公园的一面为玻璃幕墙,人们从屋内可以看到公园美景。整个建筑群采用半围合布局,互相之间以廊道、栈桥相联系,主要提供餐饮、茶吧、酒吧、书吧等服务。
功能建筑手绘效果图
目前,桥园公园建设已经完成基本的土地整修工作,即将进入绿化施工阶段,据项目负责人杨立强介绍,桥园公园有望在今年“十一”部分对游人开放,届时天津市民又多了一处体验山林野趣、享受自然景致的场所。
宜白公园
列为2006年天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件实事之一的宜白公园(卫园)工程,已于今年2月正式动工,目前,宜白公园已经进入绿化工程招标阶段,预计年内完工。
作为天津今年兴建的两大公园之一的宜白公园,位于天津东北部,北辰区宜兴埠境内。公园规划总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已规划建成的新宜白大道30米宽绿化带,是集休闲、娱乐、展览为一体的开放型、现代化、生态化的大型综合性主题公园。该公园规划为“五带九轴”的结构布局。由主、次、小三个等级的小路将公园分为五个带状区域,九条不规则交织的道路形成视线通廊。在地表设计中,活用原生地形,形成绿丘、水体、带状图案及坡道景观的基础层面。宜白公园是改善从京津塘高速公路进入天津市沿线景观的形象工程,它的建成将带动京津高速公路沿线上经济,以及人文景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