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用至发霉的典故“高山流水”送给香港人靳埭强和留德学者林家阳的初次邂逅,可谓高士相惜的传世佳话。
不过如果靳埭强稍微注意到那位雄心很大的林家阳那个“万事皆有主见”的性格就该有个觉悟,两个都有着自己观念和极强做事方式的血性汉子虽然足以同苦难,但却没法共享江山。“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与“靳埭强设计奖”分离便是个佐证。
前几年靳埭强与林家阳这两位患难兄弟一起倒也意气风发的指点江山过一阵,将所谓的创新教育与设计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这类老生常谈就算了,至少在我眼中,靳埭强与林家阳对于中国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教育的发展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功绩不可磨灭。
在两人携手发展中国设计教育与其自身名声地位一直到分手的过程中,其中不得不提一下的是“靳埭强设计基金奖”,这个奖项创建于1998年10月。它在林家阳推行自己设计教育观念中是不可缺乏的一个环节。
在当时国内鲜少有权威性重大设计比赛的背景下,林家阳以其敏锐的洞察力,适时地捕捉到了机会。但是苦于刚刚杀回大陆,有姓无名,有心无力。这个名是名气,力就是号召力。硬要独自吹响这号角是多么的孤寂落魄,更何况每年这几万大洋的奖金加上邀请其他大师的费用虽然不多,却也是一笔开支,急需有人为此买单。而此时,在香港已经声名显赫的靳埭强,正不满足于做一个设计师那么简单,自1957年定居香港。先后创办新思城设计制作公司,靳埭强设计公司,在香港及海外设计竞赛中,获奖三百多项,包括多项纽约创作力年展优异奖、美国CA传艺优异奖、洛杉矶世界艺术比赛金奖、英国刚古纸机构形象设计金奖等等,并自豪地出任过香港设计师协会三任主席,在小小弹丸之地,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撑死了也就是一个“地主”,因此向外膨胀的欲望理所当然的爆发出来。
两人一拍既合,由林家阳为发起创始人,靳埭强出钱设立了“靳埭强设计基金奖”,同时靳埭强担任基金奖主席。借助于香港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这样的名号,林家阳开始广泛传播自己的创新教育理念。在当时大陆设计教育无比落后的背景下,两个人等于用机枪与大炮这样重量级先进武器很快征服了那些长矛和大刀土著。无论是出于私人名利目的或是为了推动设计教育改革的也好,却必然地带领着中国设计教育迈入了一个新天地。
当两人在中国发展的如日中天的时候,问题来了。“靳埭强设计基金奖”虽然是靳埭强出资设立,发起人却是林家阳,在这数年的发展过程中,“靳埭强设计基金奖”尽管红火无比,但是比起在全国各大高校巡回讲学的林家阳的名声而言,“靳埭强设计基金奖”和靳埭强本人都成了林家阳的附属品。林家阳创办了“靳埭强设计基金奖”并推动了中国设计教育,成为设计教育改革家。靳埭强充其量不过是把名声从香港发展到了内地,从“地主”到了“大地主”。这样的不满是很正常的,对于从小没有接受过正规设计教育的靳埭强来说,能够踏入设计教育领域,可以称得上是对自己人生遗憾的一个弥补,然而这一切在林家阳这里显然已经无法得到,分手是必然的,在什么时候分手更适合才是需要考虑的。
作为两个人合办的产物“靳埭强设计奖”如何分割也是个问题,一个出钱,一个是创办者。早期“靳埭强设计奖”本身就是“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根本就是同一个比赛.为了便于宣传,才叫"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显得比“靳埭强设计奖”有气势更权威.谁知这正好为后来的分家提前做了准备,逐渐开始在同一个比赛的过程中宣扬两个名称“靳埭强设计奖”和“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也是一中策略.到第七届,时机已经成熟,才真正的分离,林家阳宣称“靳埭强设计奖”和“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六届中的“靳埭强设计奖”是靳埭强获得的“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的冠名权,如同“西门子移动”在“全国大学生设计大赛”中获得的冠名权一样。其实大家稍微注意一下,就知道冠名权一说法是多么的矛盾,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冠名权方似乎是小天鹅集团.然后是大赛组委会是拼命地感谢靳埭强先生从第一届到第六届大赛每届3万元的经济支持。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靳埭强毕竟得到了已经成熟并且知名的“靳埭强设计奖”,也算满意。林家阳已经有了自己活动的资本,同时为了保证分离后的“全国大学生视觉设计大赛”成功,采取了所有作品免收参赛费的方式在吸引注意力。
分崩离析后靳埭强,借助于李嘉诚基金会的实力,选择了看起来可操纵性相对容易的汕头大学艺术学院作为活动基地,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与长江设计研究中心这样不伦不类的名号诞生也就理所当然。但是在设计方面的卓越以及无与伦比的天赋,并不能在设计教育上同样得到体现。就像画家们每天作画无聊之际总想对设计把玩一二一样,最后落的是一败涂地。靳埭强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前半生打造的功名,在其后短短几年设计教育家的身份中被糟蹋一无是处。汕头大学比起江南与同济等毕竟是不入流的学校,放眼全国则属于中等之下,在强大经济支持下的长江二字却成了累赘,香港人仍然不懂大陆人的心。由靳埭强自己负责后的“靳埭强设计奖”2005便遭置疑,这样置疑直接追究到靳埭强是否江郎才尽这样的话题上来,在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时代,无法提供给大众更多新的东西,过去的成就只能成为赞叹,而不起任何推动作用。原来超前的设计观念,现在看来是无比的可笑,不知道是中国的设计教育真的进步了,还是靳埭强停滞不前了。更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辈有人才出啊。靳埭强是时候金盆洗手了,否则难免会死的难看。电视剧情大多时这样这样演绎的,其实现实中又何尝不是。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终究是人,即使大家把你当神膜拜也没用。其实毋庸置疑,人的智慧终究有限。
而令林家阳意料不到的是,即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设计教育改革的领头人,却也难以左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发展方向,自己的理想也难以实现。因此在靳埭强去长江学院之前就已经被迫移师上海,但显然在同济大学获得更多虚无的荣耀名称外,在内心里却是苦闷不已,光杆司令打江山。否则在西门子“移动创意”营时候不会简单的回江南寻xx了。从同济大学传播与艺术学院学院目前的人员结构来看也足见其艰难。由于常见林家阳讲座,印象很深,时隔两年,在桂林电工再次听到的那熟悉声音的时候,突然发现林家阳看似于以前,竟明显的苍老许多。生硬的镜架下依仗黑嗷消瘦的面庞,凹陷的眼眶,定定的眼神,坐落于那破旧的小讲台前,只见台下一张张稚嫩的脸,表情木纳呆滞,眼神空洞的让人心酸。眼睛一热,这些孩子的身影是多么的熟悉。讲座的内容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已经听了不下十次。既有些感慨,也有些伤感。这些年林家阳对中国设计教育的推动作用,也成就了他自己成为一个著名的设计教育家,改革家,如果非要贯上一个艺术设计大师的称号,那便显得社会太不公平。我想林家阳最为遗憾的是,自己的理想终究在现在还没实现,这并是简单的和靳埭强分手的原因,靳埭强应该只是这个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角色。只可惜创新喊了那么久,就像贫富差距一般泼洒于这广阔的中国大地。创新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区域,差异已经拉的很大。因此无论是喊创新也好,还是不喊也好,终究会遭到另外一部分人打压。林家阳在这一代孩子的记忆里只定格为一个符号--“创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声长叹……林家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靳埭强也已经过去了,时代发展太快。
我不敢说两人如果不分手,是否会再红红火火地风光一阵子。
只能说,这是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在需要一个新的“大师”、“真正的大师”!
编者按:
本文来源网友主页,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