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在广东的深圳,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为中国打下密集劳力经济的基础。90年代,在上海浦东,中国金融系统以惊人的速度建设起来。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推动创新概念。在北京中关村,在那些风格大胆的建筑群外墙挂着的户外广告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概念词或许就是创新两个字。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英国,是全球能源和原料最重要的买家。在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意识到,必须向更高层次的经济型态进化。不论政府举办或是企业自己举办的各种活动,创新已经成了声调最高、标榜最力的口号。乍看来,一夕之间,中国似乎就要从替外国公司代工的经济,演变成自主创新型的经济。
但是中国的创新时代是不是就这样来到了呢?如果我们把眼光拉回历史会发现,在过去150年当中,西方的商业跟随着工业革命已经建立了深厚的传统和经验。跟根据理特管理顾问公司(Arthur D Little)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面临的创新障碍属于基础层次,即在部组织、流程与职责方面没有建立适合创新的环境。而外企的创新障碍主要是内部资源匮乏。在创新的基础上,外企在计划流程与管理上已建立了相当的经验。
以善于优化产品的日裔企业索尼爱利信为例,它按照西方传统的商业理念遵循市场法则,一切以供需结果为创新标准判断以及推动革新。“我们会把丰的想象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有一套残酷的标准,所研发的产品如果没有遵循这个供需价值,即使产品计划看起来再好我们也会选择放弃。”索尼爱立信全球研发中心中国区总监束灿说。按照这个原理,索爱所研发的产品,只有大约30%最终会上市。
创新流程的关键成功因素是创意管理,国内企业对产生創意和评估创新的方法尚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管理阶层不懂得如何经营创新环境。最能顯現信息時代创新方法的,要以谷歌(Google)为代表。我可以看到它的创新方式,和工业时代创新的概念完全不一样。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说:“我们所推出的90%的服务产品,最终都因用户的不支持而告终。”Google难得的是,它不仅允许,而鼓励员工去实验自己的想法,并且分配大量的资源支持员工进行产品开发。为了让创新想法获得检验,谷歌甚至能暂时放弃营利。“我们并不特别着急商业模式。我们先要追求的是用户体验。因此你可以看到我们有些产品根本没有营利模式。”“我平时在创新工作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创造创新的环境,不让自己阻碍了员工的创新。”李开复说。
这应是一个值得庆祝的年头。中国不仅认准了方向,世界许多最富活力和创造力的企业也来到中国,不断散发影响,加速中国的演变,为中国许多领域迅速登上世界舞台提供了良机。在历史上的许多案例说明了中华文化在接纳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产生的碰撞、冲突、最后都激发了智慧的火花。上世纪30年代,多元文化的上海培养了中国首批流行音乐、现代文学、艺术和当代电影人才。香港输入英国的文化后,使得这个弹丸之地创造出丰富的电影工业,和完善的金融和法律系统。台湾融合日本文化,使得它传承自中国大陆的古老的汉文明走向精致的路线,产生强大的文化输出力。曾任职韩国三星公司现任TCL电脑公司产品设计总监的徐航说:“我最怕自己的经验局限,限制了自己和我周遭的人。”
1980年 ,在广东惠阳人民政府机械局电子科基础上组建起来的TCL,原本是个反应缓慢的庞然大物,具有国企浓厚的官僚色彩。近来一系列的动作,却让人看到它向国际化迈进的努力:在与阿尔卡特、汤姆逊合资之后,今年它开始大规模在全球范围招募有国际眼光的人才,计划在今年内招聘2200名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这家公司逐渐表现出自已推动变革的决心,它和世界其它主流企业一样开始重视设计,大胆启用外国设计团队,几乎像外国企业一样用相同的眼光推广品牌以及策定广告赞助计划。对于创新方向,或许PayPal中国区总经理廖光宇说得最中肯:“外企要中国本地化,国内企业要学着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