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人造子宫》全接触

2006-09-11 10506 0

吉尔达·斯坦纳 & 连兹·林格作品《坠落的花园》

  8月28日,吉尔达·斯坦纳 & 连兹·林格(Gerda Steiner & J?rg Lenzlinger)在第六届上海双年展的参展作品《人造子宫》(“Artificial Fertility”),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制作工作。许多志愿者参与了制作过程,并与我们分享了《人造子宫》奇特的“秘密”。

  尿素?子宫?

  “尿素和子宫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非要用尿素那么恶心的东西来做作品原料?”

  当吉尔达作品的效果图出现在网上时,人们纷纷提出这样的疑问。然而一旦明白艺术家使用尿素作为原料的深义,“子宫”就成为翻译“Fertility”一词的不二选择。

  早在19世纪初,尿素的诞生就引起了各界震动。当时人们相信,只有有机物才能进行繁殖,而尿素却制造了无机物生出有机物的神话。这可与20世纪克隆技术引起的轩然大波相比。“子宫”作为生命孕育的源点和场所,本身充满了伦理意味。当人类自己合成的无机物开始“生育繁衍”,当人类的野心试图跨越所有界限,人类的前途将会延伸向何方?

  吉尔达的作品正是将尿素结晶生长、不断繁殖的奇特效应,与“子宫”相类比,来反思人类与自然、上帝的关系。而艺术家奇特的艺术灵感与巧妙的表达语言,创造了唯美梦幻的效果。

  为了避免人们对尿素的误解,吉尔达还作出了专门说明:合格的尿素肥料根本不会有任何气味,对此他有丰富的馆内展览经验。而当观者面对这些不断喷涌的美丽的粉红晶体喷泉时,他们也一定会为这种奇观感叹。

  “材料最多的作品”

  本次来上海美术馆制作《人造子宫》的Miriam Stutz和Audre Cowesdes,是艺术家吉尔达·斯坦纳与连兹·林格的两名得力助手。他们8月20日就来到了上海美术馆,是最早进行布展工作的外国艺术家。

  为制作《人造子宫》,他们特地开列了一张“喷泉山材料清单”,清单上的材料名目各异:喷泉、人造植物、真植物……在志愿者的亲身经历下,《人造子宫》的确是本届展览中材料最多的作品。

  从城隍庙买来的很多逼真漂亮的假花被拆成一瓣一瓣的,分别绑在一根铅丝的两头。参与制作的志愿者感到拆这些漂亮的花有些可惜,他们笑称这可以用来“泄愤”。

  除了假花,吉尔达的助手们还选用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被剪碎的塑料恐龙模型、彩色塑料珠子、羽毛等等。他们甚至从小食品店买了橄榄、甘草芒果和猪肉脯,从药材店买了成色较次的人参和很多其他中药。

  艺术家助手解释到:这些东西都可以拿来做材料,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只是因为它们的形状比较有意思,可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这些材料全都是他们到上海之后在市场里找的,事前并没有严格的材料清单。

  随着一楼展厅装修大体完成,今天下午,最迟明天,《人造子宫》的安装工作就将展开。从今天上午开始,两位艺术家助手已经开始在一楼的展厅里锯树枝,树枝将被安装在人造喷泉上,而志愿者制作的穿上花瓣的铅丝就将被挂在树枝上。

  树枝运送到馆时还出现了小小的风波。这些由两位助手自己下乡挑选的树枝上,粘附着一些蛾子的蛹,其中一些还是活的。在清理这些蛾蛹时,美术馆一位员工的手臂溅上了虫子的体液,立即产生了轻微的过敏现象。双展办工作人员笑称,这正是自然的力量。

  由于美术馆副馆长张晴曾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介绍过吉尔达的作品,这件唯美的展品在成型之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9月5日第六届双年展开幕的日子里,更多的人将一睹它的风采。


116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