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问题的问题之一
注:《美术观察》编辑部给我来函,让我写一篇“目前设计界出现的盲目创新的现象以及如何树立科学的设计创新观等问题”的评论文章,但我一直迟迟下不了笔,不是因为对这个话题没有感觉,而是感慨太多,要把这个问题说透,可能必须涉及另一个更广泛的问题,这就是中国人整体审美素养的缺失问题,而要谈中国人审美素养问题,又不得不涉及另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审美教育的问题。但教育问题还不是最根子上的问题,如果再要把问题的问题链接下去,那就要涉及到政治和历史那种复杂而敏感问题了。后面的问题反倒可以不谈,点到为止,大家既可意会。仅就前面的三层问题已经是够复杂的了。因为篇幅要求和笔者个人的局限性,也只能浅谈。故发到博客里望大家来议。
找北,大概是设计师一辈子要面对的问题,也是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
找北有两个层面,既“放”和“收”,前者要做疯子,后者要当法官。
疯子找北是要海阔天空,胡思乱想,大海捞针,寻觅闪光;
法官找北是要细审案卷,明察秋毫,法规度量,准确决断。
法官找北是要细审案卷,明察秋毫,法规度量,准确决断。
疯子需天份、悟性、敏感、想象力、超常思维、叛逆精神;
法官需学识、理性、冷静、综合力、艺术造诣、逻辑判断。
真TM不是人干的活!
楞是要把两个极端硬生生地扯到一起,折磨同一个脑袋!
所以,能做好创新设计者非人也,非人者何物也?——神也!
何以成神也——非千年之修炼则不达也!
所以,能做好创新设计者非人也,非人者何物也?——神也!
何以成神也——非千年之修炼则不达也!
好了,之乎者也去TM的!言归正传。
结论:能不能找到“北”的关键问题是在“修炼”二字。
千年修成神仙,那是神话,中国有设计师之说也就二十来年,创新之提法也只是近几年才热闹起来,中国要出神仙恐怕还欠时宸和火候。然而,时下却不乏立志成仙修神者,可喜可贺!但修炼者毕竟还未成仙,故创新找不着北在所难免,这是修炼过程中很正常的现象,若和西方近两百年的创新发展史相比,我们仍是蹒跚学步的孩童期。
在中国,创新找不着北并非仅仅因年轻,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中国设计师学设计要比西方人难得多,难在哪里,原因诸多。
首先我们没有这种文化的沿袭和传承,社会对创新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在意识和观念上没有足够的心理默契,而创新产品的社会效应和价值认同值等诸方面问题直接影响着设计师们的生存基础,在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知识不值钱意识根深蒂固的国度里,设计师们为着一己爱好和理想而苦苦地维持着生计,也许正是一种苦行僧式的修炼,他们更多的时间恐怕是找饭而不是在找北吧。
二是全民审美素质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缺乏审美教育的人群之一,自我们降临这个世界,睁开稚嫩的双眼始,我们不曾看到美的身影,以至于我们原本美的细胞严重退化甚至灭绝。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能够成为设计师本来就很不容易,更何况要面对那些见丑不丑,甚至以丑为美的广大客户和受众。
二十年前,我和学生们开玩笑发明了一个代名词——“落地电扇”。
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家电工业迅猛升起,曾经在内地风靡过一阵沿海地区生产的多功能电扇,即除了吹风主体功能之外,有照明、电子时钟、闹钟、温度计、收音机、甚至还有节日彩灯、语音提示和问候…,无奇不有,霎时间,觉得中国人特别有“创意”。这种集多种功能简单罗列撮合于一身的“落地电扇”们,大多都有个美其名曰的称谓——创新产品。每每看到这类“创新产品”我就会起鸡皮疙瘩。当然,“落地电扇”们共同的特点还包括质量差、工艺糙、造型傻、色彩怯。
八十年代中期,国内家电工业迅猛升起,曾经在内地风靡过一阵沿海地区生产的多功能电扇,即除了吹风主体功能之外,有照明、电子时钟、闹钟、温度计、收音机、甚至还有节日彩灯、语音提示和问候…,无奇不有,霎时间,觉得中国人特别有“创意”。这种集多种功能简单罗列撮合于一身的“落地电扇”们,大多都有个美其名曰的称谓——创新产品。每每看到这类“创新产品”我就会起鸡皮疙瘩。当然,“落地电扇”们共同的特点还包括质量差、工艺糙、造型傻、色彩怯。
因此,那些蹩脚、滑稽的所谓创新产品以及想创新而找不着北的蹩脚设计作品以及设计者也通通可称为“落地电扇”。
如果说“落地电扇”是中国乡镇企业的创新思维和审美素质的代表,那么,那么国内大型企业,甚至一些合资企业的产品实在也好不到哪儿去。
国内有一家著名的大品牌合资大企业,前些年大搞所谓的艺术电视机,希望已此来挽救日趋没落的电视机市场,于是乎,一批扭扭捏捏,矫揉造作、丑态百媚的“艺术电视机”出现在各大商场和专卖店,据说买得还不错,于是乎,其他厂家也相竞模仿。
住在小区里,时常会听到楼下国产小货车倒车时那刺耳的女声“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怎么听都让人别扭。这种“自主创新”的直白写实的噪音,如同公共厕所不用通用性别符号而用男女生殖器的照片一样,非要让人明白到傻白傻白。
类似这样丑陋滑稽的“落地电扇”式的创意、创新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举不胜举,然而,面对这些丑陋又会有几个人会感觉到不适呢?
国内有一家著名的大品牌合资大企业,前些年大搞所谓的艺术电视机,希望已此来挽救日趋没落的电视机市场,于是乎,一批扭扭捏捏,矫揉造作、丑态百媚的“艺术电视机”出现在各大商场和专卖店,据说买得还不错,于是乎,其他厂家也相竞模仿。
住在小区里,时常会听到楼下国产小货车倒车时那刺耳的女声“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怎么听都让人别扭。这种“自主创新”的直白写实的噪音,如同公共厕所不用通用性别符号而用男女生殖器的照片一样,非要让人明白到傻白傻白。
类似这样丑陋滑稽的“落地电扇”式的创意、创新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举不胜举,然而,面对这些丑陋又会有几个人会感觉到不适呢?
“落地电扇”现象说到底是一个审美问题,对于设计师的审美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问题的问题是有设计、生产“落地电扇”的,更有欣赏、消费“落地电扇”的巨大市场。
因此,我不能苟同“蹩脚的设计要靠市场来淘汰”那种简单的说法,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被蹩脚的设计师打败的例子还少吗?你找到了北又能怎么样?那些根本不思找北的广告人、设计师不断地制造着视听垃圾不是活得还更滋润吗?中国这个市场具有提升审美素养的功能吗?
每每出国回来最大的感受是视觉美感度的差异,这种落差相信每一个对美丑敏感的人都会有大致相同的认同,除了未经人为破坏的自然风光之外,凡是涉及到需要规划、设计的人为景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建筑还是商业文化的表现,这种差异明显地就显现出来了。请不要跟我说文化不同,风格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审美意义的普遍性,比如形态、色彩以及人文意义上的和谐性,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它折射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社会乃至教育的关系。为什么同样是中华文化渊源的日本,这种差异却几乎不存在呢?
因此,我不能苟同“蹩脚的设计要靠市场来淘汰”那种简单的说法,很多优秀的设计师被蹩脚的设计师打败的例子还少吗?你找到了北又能怎么样?那些根本不思找北的广告人、设计师不断地制造着视听垃圾不是活得还更滋润吗?中国这个市场具有提升审美素养的功能吗?
每每出国回来最大的感受是视觉美感度的差异,这种落差相信每一个对美丑敏感的人都会有大致相同的认同,除了未经人为破坏的自然风光之外,凡是涉及到需要规划、设计的人为景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无论是建筑还是商业文化的表现,这种差异明显地就显现出来了。请不要跟我说文化不同,风格不同,我要强调的是审美意义的普遍性,比如形态、色彩以及人文意义上的和谐性,因此。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哪里,它折射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社会乃至教育的关系。为什么同样是中华文化渊源的日本,这种差异却几乎不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