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深夜,已经劳累一天的深圳设计师杜峰松并没有睡意,从来不关注电影节的他,反复变换着频道,搜索有关威尼斯电影节的消息,但让他很失望,没有一个电视台转播。
第二天一早,当贾樟柯《三峡好人》获金狮奖的消息传来时,杜峰松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给贾樟柯发了条短信:“好人必有好报”。此时的深圳,几乎没有人知道,让贾樟柯扬名威尼斯电影节的《东》和《三峡好人》全部宣传资料的设计,都出自杜峰松和他的团队之手。
一个电话的缘分
上午8点50分,这是杜峰松每天到公司的时间。8月15日的这个时候,杜峰松刚刚走进自己办公室,电话铃响了。“老杜,我是淡勃,赶快到北京来,你得帮我设计一个电影海报。”淡勃是贾樟柯这两部片子的出品人,同时也是杜峰松多年的知己,杜峰松说:“如果是一般的作品,淡勃是不会让我亲自出马的,所以我当时就答应下来,只知道是给贾樟柯入选威尼斯的片子《东》作设计,而且非常急,必须在一周的时间内从设计到成品全部搞定。”对于给电影设计海报等宣传品,杜峰松很少涉及,老朋友之托是一方面,况且他一直很欣赏贾樟柯电影,这也是杜峰松接下这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原因。
刚放下电话不久,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这次是贾樟柯。回想起当时通话的情景,杜峰松笑呵呵地说:“几乎没有什么寒喧,但可以感觉到贾樟柯作为一名导演,他对影片的海报和新闻书非常重视。他最关心的就是我是否了解他、看过他的电影,而我从他的《小武》一直到《世界》一部也没错过,或许这也是缘分吧。”
设计紧扣影片灵魂
安排好手头的业务,8月17日下午,杜峰松和他公司的设计师谭勇坐上了飞往北京的班机。一进入工作室,杜峰松就感受到紧张的气氛,由于威尼斯电影节马上就要开幕,而《东》和《三峡好人》都没有完成,正在进行最后的剪辑。与贾樟柯简单的会面后,杜峰松和谭勇来到一间小屋中,开始观看《东》。
对于现在的影迷来说,《东》仍然是一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片子,杜峰松告诉记者,这部片子是分成两部分的,第一部分记录的是中国奉节。2005年,画家刘小东前往三峡地区创作油画《温床》,十二名拆迁工人成为他写生的模特,这座有两千年历史的城市因三峡工程的建设而即将消失,画家也在与模特的相处中被现实征服。第二部分记录的是泰国曼谷。2006年,刘小东来到曼谷,请来当地十二位女性给她们写生,炎热的城市让女人们昏昏欲睡,唯有地上的水果鲜艳依旧。杜峰松说:“说实话,第一次看《东》我完全没有想过多关于设计上的东西,只是把自己作为一个观众,一个不带任何杂念的观众,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真正触摸到这部片子的本质和灵魂。”
第二天一大早,杜峰松退掉了为他们安排的宾馆,找了一家招待所住下来,杜峰松解释道,这样做就是为了工作方便,招待所惟一的优点就是离贾樟柯工作室最近,它甚至连上网的设施都没有。办完住宿手续后,杜峰松连忙跑到贾樟柯的工作室,重新再看一遍《东》,这一次,他却通过片中的镜头与导演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沟通。杜峰松说:“这不是一部关于画家刘小东的纪录片,它是以画家创作为脉络,反映的是刘小东画布外的世界,长江三峡边的12名搬迁工人的生活,泰国湄公河边12名女人的生活,生活在两条不同的河流的人们,他们同一种生活状态,从而表现出导演对河流文化的理解。”在当天下午与贾樟柯和刘小东交流时,他们也对杜峰松的领悟非常满意。
让贾樟柯吃惊的设计
于是杜峰松为《东》设计了两款风格迥然的海报。两款海报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影片核心思想,其中一款杜峰松以刘小东的画作与剧照重叠,数张图片均只选取身体的局部,充满了破碎混乱却又真实的美感。对于选择用作海报素材的剧照,杜峰松在只有70分钟的片子中截取了112张剧照,几乎每一分钟里就选择了两张,对此贾樟柯都非常吃惊。
另一款海报中,则以中国书法为源泉,将影片名字《东》以河流般弯曲迂回的形式呈现于平面,与影片“河流文化”的主题不谋而合。关于这个设计,杜峰松解释说:“东这个字就取自刘小东的签名,同时去掉了刘小东身上的所有身外之物,包括他的衣服、眼镜,背景则全部用皮肤代替,这种设计理念与《东》的实质,关注的是人本身是一致的。”
8月22日,当杜峰松把《东》的海报设计稿拿出来后,得到了制片方一致的认可,于是版样当天就发回了深圳,23日印刷,24日制片方在深圳验货并直接航空快递到威尼斯。尽管此时《东》的新闻书还没有最后完成,但杜峰松终于松了一口气。
以深圳速度赶制海报
8月26日,北京的制片方又突然打电话给杜峰松,电话中杜峰松得知,贾樟柯的另一部片子《三峡好人》,成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惊喜片,还有可能进入竞赛区,要立即准备好这部片子海报和新闻书。杜峰松告诉记者,当时时间非常紧张,贾樟柯9月2日要带着这些资料到威尼斯,从他们接到委托电话,到9月1日必须把成品交赴北京,包括设计、印刷和送货等诸多环节,满打满算也只有5天时间。这要在平常,他根本就不可能接这种单。杜峰松说:“说实话,在北京的那几天,我深深地被贾樟柯他们的工作精神打动了,尽管当时心里也没有把握,但不到最后一分钟我就绝不放弃,我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贾樟柯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由于没有样片,《三峡好人》的出品人之一周强,8月27日晚上特地从香港带回样片到杜峰松的公司,杜峰松则发动公司所有的设计师在看完片子后,8月28日凌晨开始创作。公司5名设计师开始从白天到晚上连轴转,凌晨2点后,只允许女设计师回去休息,男设计师则要熬到天亮。
8月29日,周强将这个设计初稿带回了北京。那时,贾樟柯正在赶《三峡好人》的后期,半夜1点多,杜峰松还与贾樟柯在网络上讨论方案,定下方案后通宵赶稿。8月30日凌晨,设计稿终于确认下来,于是马上交给印刷厂破例印刷,一天就完成了所有设计产品。8月31日下午,杜峰松带着印刷好的《三峡好人》的海报、新闻书赶到北京。
贾樟柯向他深深鞠躬
关于《三峡好人》海报设计的构思,杜峰松说:“在片子中,有一个很短暂的镜头:男主角拿着手中的十元钱,我知道十元钱的背面正好是三峡,于是,关于这部片子海报的创意就定了下来,海报和新闻书的底花跟十元钱的底花相同。用钱底花来暗喻中国经济改革的大背景,而通过改革的巨变,也影响着三峡人的生存状况。”
9月2日凌晨当杜峰松与贾樟柯告别时,已经累得在工作室地板上睡过去的贾樟柯,连忙爬起来,看着手中印刷好的海报和新闻书,他深深地向杜峰松鞠了个躬,感谢地说道:“谢谢你,这下我们就完备了。”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杜峰松感慨地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项任务,是我这些年设计生活中从没有经历过的,但如果没有深圳成熟的设计产业链,包括菲林公司、印刷企业的配合,那么所有的一切只能停留在设计师的电脑里,而这一切都说明,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绝不是浪得虚名。”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项任务,是我这些年设计生活中从没有经历过的,但如果没有深圳成熟的设计产业链,包括菲林公司、印刷企业的配合,那么所有的一切只能停留在设计师的电脑里,而这一切都说明,深圳作为设计之都,绝不是浪得虚名。——杜峰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