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设计师中,特别是产品设计师,往往受男性主导的设计潮流影响,女性的特征被压抑,自己往往还不觉得。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几个重要的工业产品设计师中,女性占很大比例,但是她们设计的产品,还是很理性、很阳刚,在1930年代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代社会女性地位大幅度提高,在产品设计中,除了时装之外,女性设计师的影响还是不大,就有点令人感到遗憾了。因此,对少数几个能够脱颖而出的女性设计师,比如芬兰的梅嘉.伊索拉(Maija Isola),我就特别的尊敬和钦佩。
伊索拉的作品虽然在美国见过,但是在她的国家见的感觉还是很不同的。我去年去芬兰办事,抽时间去了那里的赫尔辛基设计博物馆。那个区有好多设计事务所、设计展览中心、画廊、还有各种跟设计有关的商店,比如卖各类的五金制品、餐具、刀具、家具的商店,整个区域间有很浓厚的设计氛围。
那天刚好有芬兰染织设计艺术大师的展览。伊索拉是一个在芬兰属于国宝级的设计大师,享誉国际设计界。伊索拉在巴黎工作过一段时间,逐渐形成自己的强烈的设计个性,她主要设计各种纺织品,以及服装、服饰。图案强烈奔放,这些图案被广泛运用在芬兰的许许多多的产品设计上,好像商标、包装、公共设施上。她的作品非常有震撼力,特别是她的印染设计,图案形象鲜明,色彩斑斓,热烈、奔放、雅拙、有力。在博物馆里我看她的设计图案原稿,高约七、八米,宽约一、二米。每幅作品都以其强烈、跳跃的色彩和符号,强烈得好像波罗的海夏天的骄阳和蔚蓝色的海水一样,耀眼夺目,好像晚年马蒂斯的绘画一样奔放。我上个月刚刚去法国南部的尼斯,参观了马蒂斯故居博物馆,看见他那些随意用剪刀剪纸而成的图案,与伊索拉有异曲同工之妙。
梅嘉.伊索拉是世界闻名的纺织品设计大师,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染织大师。她的设计色彩绚丽,在赫尔辛基国际机场的礼品店里,好远就看见她那种奔放、自由、童稚、强烈的作品,做成围巾、桌布、衣服、提包,好看得不得了。在芬兰设计中心中有一个部分就是展览她多年来的各种设计作品。
伊斯兰1927年生于芬兰的里西玛基( Rihimaki),比我母亲还小一岁,1946-1949在赫尔辛基艺术与设计大学学习染织,1949年,她到挪威旅行,偶然看了一个非洲手工艺展览,被非洲手工艺的色彩奔放所震撼,因此开始构思采用强烈的色彩、生动的图案和具有童稚感觉的动机来设计纺织品。
她在赫尔辛基设计学院毕业之后,到芬兰最大的印染公司普林特克斯(Printex)担任设计师,当时公司的设计主任是著名的阿米.拉提亚( Armi Ratia,1912-1979)。在那个公司,伊索拉设计了许多采用绘画方式的花布,非常受欢迎,也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1951年开始,她开始同时为普林特克斯公司的姊妹公司玛丽梅科公司(Marimekko)设计纺织品,她给本来很简单的棉布带来了生命,她设计的花布是那样的活泼、轻快、浪漫,人见人爱。1954年和1957年,在美国和加拿大分别举办了《斯堪迪纳维亚设计展》,她的作品都展出了,这样,她的设计也就开始为北美的大众所了解和喜爱。之后,在巴黎国际博览会、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都展出了自己的作品,知名度更加高。从50年代末期开始,她设计的纺织品开始在美国销售,很受市场欢迎。她的设计主要采用花卉作为图案,后来又开始利用两个不同的动机发展自己设计的风格,一个是斯洛伐克的民族图案,第二个是芬兰的卡累利亚地峡的民间图案,这两个新的参考资源,给她的风格注入了新的特色,更加生动,也更加具有传统的韵味。有几何图形、花卉图案,都生动无比,那种好像无序中的有序,的确很让人动心。我看小卖部里,好像大家都在买她的设计,我也买了几件她设计的作品带回美国送朋友,在设计界很拿得出手。
女性在色彩、在图案上,有自己的感受,但是大部分女性设计师往往长期受男性为主的设计界的约束,失去了自己原创的思维,逐步向男性化方向靠拢,其实是有些扭曲的,伊索拉的设计,给我们一个启示,设计可以是自由的、女性是可以有自己的随意发展空间,并且最终是可以影响世界的。
伊索拉是在2001年去世的,实在太早了,记得当时在设计刊物上看见这个消息,相当难受,虽然我没有见过她,但是几十年以来不断看她的作品,感觉她是个老朋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