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艺博院馆藏的古代画作中,北宋文同的《墨竹图》轴应是年代最为久远、最为珍罕的。史传文同传世之作只有4件,皆为竹图,分别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广州艺博院。
广州艺博院副院长陈滢认为,文同作品为稀世之宝,其作品可以“无价”称之。据了解,只有在2005年拍卖市场中曾出现一件文同题款的手卷《晚霭图》,参考价20000元~40000元,最终以99000元成交。
《墨竹图》轴画面清淡空灵
该《墨竹图》轴画面清淡空灵,一株秀竹斜垂而下,生意盎然。
陈滢副院长点评表示,画面以书法般挥洒点画的技法,运用墨的浓淡、笔的轻重塑造形象;以水墨在绢上渗漏的偶然性造成墨色的层次,浓淡参差,轻重错落,枝叶的向背、折旋各具姿态。虽是一幅单色画,却有色彩的幻觉。将文人士大夫所感知的“虚心有节”、“洒然清风”和“飘逸淡泊”的韵律展现出来。
更重要的是,这件作品流传有序,在乾隆年间为广东顺德温汝遂所藏,广东的大鉴藏家吴荣光于1802年以4幅宋元山水与其相易而得。其后吴更二度展示给时任广东学政的翁方纲鉴赏,翁对此画进行了考证。《墨竹图》上有翁方纲的题跋和吴荣光的题字,有康有为题写的“湖州墨戏”四个大字和题赞诗一首。
文同(1018~1079年)是北宋著名文人画家,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世称石室先生、文湖州,苏轼从表兄,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他善诗文、长书法,绘画以墨竹著称。
文同的墨竹画开创了中国花鸟画象征主义的先河, 成为中国文人画竹的宗师,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人画与书法关系最密切
文人画一般指文人逸士的画作,其特点是综合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表现画家的多方面文化修养,特别与书法关系最为密切。主要以山水、花鸟、梅兰竹菊为题材。
“文人画家”由明代董其昌提出,并对其历史传承关系作了初步阐述:“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家黄子久、王叔明、倪云林、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
吴荣光(1773-1843年)字伯荣,又字殿垣,号荷屋,晚号石云山人。广东南海人。工书画,精金石,对碑帖考鉴造诣极深,他集编家藏真迹及拓本刻成《筠清馆法帖》六卷,有著作《帖镜》、《辛丑销夏记》、《石云山人诗稿》等。
温汝遂,字遂之,以字行,自号竹梦生,广东顺德龙山人。其与黄丹书、黎简、张锦芳、谢兰生等为诗画交。他专心画竹,精心临摹苏东坡、梅道人、李息斋等竹卷,得其神韵,尤其能得梅道人的形和神。
翁方纲(1733~1818年)是清代诗人。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人。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学士。翁方纲精于考据、金石、书法之学。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是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也是“华亭派”的代表人物。其好书画,并以画名垂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