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赛事 > 正文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与后殖民说再见”

2007-07-11 4471 0

        6月21日,第三届广州三年展开放日暨招待会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召开。这是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经过历时一年半的筹备工作,首次正式对外公布信息。

        这次在泰特现代美术馆的活动,公布了第三届广州三年展的策展团队以及展览时间。策展团队将由高士明(Gao Shiming)、萨拉·马哈拉吉(Sarat Maharaj)与张颂仁(Johnson Tsong-zung Chang)共同组成,展览时间为2008年9月至11月。



开放日现场,张颂仁与来宾交流



       开放日的活动从11时一直延续到18时,三年展筹委会和策展人团队与来访的200余位艺术家、策展人以及艺术媒体进行了积极、认真的交流,探讨艺术家的工作状况以及目前国际大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由于这次活动是在卡塞尔文献展与威尼斯双年展两大国际艺术盛事相继开幕之后举办,而这两大展事又带来了一种普遍的对于大展的失望心态,所以这次策展人被追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对于目前这两大展事的看法以及本届广州三年展的策略。对于这一追问,策展团队宣称:当前众多国际大展所体现出的问题,主要在于对国际策展实践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系列“泛政治话语”缺乏必要的反思,而本届三年展的策展工作将从对这些话语的反思开始。

        近五十年来,多元文化理论和新社会运动已经把社会与日常现实解构为一幅不同观念相互冲突的镶嵌画,而国际当代艺术实践也大多聚焦于种族、阶级、性别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在五十年后的今天,那些曾经作为革命力量的理念,已经在“政治正确性”的口号保证下转化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权力话语。而这些理念的核心,正是始终纠结在当代艺术-文化领域的形形色色的后殖民主义话语。半个世纪以来,后殖民主义不但构成了一个理论批评与策略的集合体,一个无所不包的话语场,而且已经构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三年展策展团对指出:在后殖民主义话语场中,文化多元主义、后殖民主义与身份政治共同建造的“他者政权”及其权力游戏,已经构成了一种“漫无边际的正确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一种差异的生产中确立起差异的伦理?如何在对他性的保持中预防“他者的暴政”?这是目前国际策展界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际艺术展览致力于构造“众语喧哗的话语现场”以及“价值协商空间”,过于强调文化政治,而忽视了创造力的展现以及当代艺术家对于可能世界的追求。“身份”、“多元”、“差异”等概念已经失去了分析、批判的锋芒,而转化成为国际化组织平台上的意识形态表达,并因而构成了对于当代艺术创造的一种新的限制,同时也构成了对新的文化和生活问题的遮蔽。所以,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的策展工作首先就要提醒大家注意“多元文化主义的界限”,并且勇于“跟后殖民说再见”(Farewell to the Postcolonial)。本届三年展抛出的第一个话语“跟后殖民说再见”,在今天这个讲求“政治正确性”的文化氛围中,显得颇具冒险性。这就要求三年展的策展实践刷新理论界面,从目前主导性的、泛政治-社会学的话语意识形态中出走,与艺术家紧密联系,共同研究、合作,从现实的经验与想象中共同孵化出艺术创造的新的话题与气象。而这种冒险性使本届三年展更加值得期待。正如泰特现代美术馆主策展人Wagstaff Sheena女士(在此次开放日现场)所说的:“中国特定的历史和文化经验使这一议题的提出成为可能,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来自中国的回应”。




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策划人之一汉斯.奥布瑞斯特与泰特现代美术馆主策展人在开放日活动中


        与开放日同时,本次三年展的招待会于21日中午在泰特现代美术馆东厅举办,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璜生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广州三年展的文化定位与策略。王璜生指出,广州三年展始终致力于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经验出发,构建一座文化批判与视觉创造的国际平台,而本届展览将力图从视觉、智性、文化三个方面对于国际当代艺术领域做出贡献。策展团队介绍了本届三年展的策展构想,与来宾们交换了意见。

        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专门邀请了邓永锵先生担任筹备委员会副主席。邓永锵是著名文化、政治活动家,现担任英国皇家学院信托人、泰特美术馆亚洲典藏部董事会主席等一系列重要职务。出席招待会的人员包括:英国皇家学院美术馆馆长Norman Rosenthal爵士、伦敦Serpentine美术馆馆长Julia Paton-Jones先生、泰特现代美术馆主策展人Wagstaff Sheena女士、皇家美术学院策展部主任Mark Nash教授、皇家美术学院董事David Ciclitira先生、著名国际策展人(及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策展人)Hans Ulrich Obrist先生以及著名政治评论家、文化活动家Bianca Jagger女士等二十余位国际知名人士。

        另,Art Review、Art News、Asian Art News、Art In等国际艺术媒体参加了本次活动。


48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