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王受之:香港中青代设计师的丰收

2007-08-30 19929 0


       香港是中国现代设计走得最前的城市,无论是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娱乐设计、时尚设计,都远远领先内地,从历史角度来看,香港设计对于催生国内现代设计,对于促进国内的现代设计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迄今为止,香港的设计在许多领域依然遥遥领先,这点是不可否定的。 

        就平面设计来说,香港大概在1960年代前后就已经有相当不俗的启动了。先驱应该包括从美国来香港的石汉瑞( Henry Steiner)、王无邪、何弢、锺培正、靳棣强、张树新、张树生、吴文炳、吕立勋等人。 

        我记得第一次见一大批香港设计师是在1984年,那年我第一次到香港理工学院的设计系讲课,那个时候理工设计叫做“太古设计学院”( Swire School of Design, Hong  Kong Polytechnic)。邀请我的是当时设计学院的领导麦克.法尔( Michael Farr),具体安排访问和讲学的是马修.透纳( Matthew Turner)。法尔先生前些年已经过世了,透纳听说现在在沙田一个职业学院里教书,因为他曾经回格拉斯哥读完博士学位,因此失去联系,最近,我在汕头大学里面的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助手告诉我:他们找到他了,并且邀请他参加我们举办的一个规模比较低大的国际设计教育研讨会,我叫助手代表我在我们的外宾厅安排一次晚餐,宴请他,也聊聊天,说真的,的确高兴。见到他,让我回忆起许多有关香港设计界的旧事来。

       我和香港设计师的的关系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现在认得的香港设计师就比较多了,差不多比较重要的那一批基本都认识的。1980年代,香港设计正处在黄金时代,新人辈出,而好多重要的设计师,比如石汉瑞、靳棣强都正处在设计的最佳状态的开始时期,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90年代后半期,大约有十来年的样子,他们那批人最杰出的作品,大部分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那次去香港,我认识了这批第一代设计师中的好几个,其中石汉瑞、靳棣强的作品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我去理工的时候,王无邪好像已经去了美国,据说在新泽西州居住,一直没有机会见到,很是遗憾。

       从时间顺序来看,石汉瑞应该属于最早的一个设计师了。石汉瑞当时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设计师,港英当局许多重要的项目都给他设计,好象香港马会的标志,汇丰银行的标志,渣打银行发行的港币等等。当时香港设计界处在上升期,他则已经是如日中天,在设计界很有权威地位。石汉瑞的成就是公认的,2004年11月份,香港浸会大学授予五个杰出人士荣誉博士头衔,其中一个就是石汉瑞。其它四个分别是北京的陈可冀教授,是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先驱,还有林怀民,则是享誉世界的现代舞团“云门舞集”创办人及艺术总监,还有一个是国际名导演吴宇森,前年在洛杉矶市中心的赫伯特.齐佩尔音乐中心出席深圳来的肖邦钢琴大奖获得者李云迪的演奏会,在门口就遇到他,成就很大,但是为人很低调的一个优秀的电影家;另外一个也是个西方人,是“快思逻辑之父”卢菲特˙泽德教授。

       石汉瑞1962年前后就开设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在事务所中工作的员工自然受他的影响,其中有梁福仪,后来自己开始设计事务所,是很典型受他影响而走上设计道路的一个例子。

        第一代设计家中的王无邪是从美国留学回香港工作的,他的贡献很大,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策划设计教育课程,特别是在基础设计课程方面,他可以说是具有奠基人的地位的。影响了好多的设计师,他自己是个画家,也出了不少设计教材。包括我自己在内,不少人受他的影响。而何弢则是从外国留学回香港的第一代现代建筑家,在香港大学校外部担任教授,他在港大开启设计课程,和王无邪一样具有奠基人的意义。何弢本人是香港设计师协会早期的领导,他好像是从1980年到1983年担任香港设计师协会的主席的。

        锺培正是从德国留学回香港工作的,他开设了恒美商业设计公司,属于香港最早的设计事务所之一,同时也在香港中文大学校外部教授设计课程,对香港设计贡献非常大。他的公司里面就有靳棣强,张树新、张树生、吴文炳这几个很重要的设计家,因此锺培正可以说是这些人的启蒙人。

        香港早期的设计学校是大一设计学院,当时的校长是吕立勋,他是靳棣强的同学,大一逐步成为了香港设计教育的重要摇篮之一,陈幼坚早年也在大一读过书,1970年开始自己开始设计事务所,这年从大一出来开设计业务的还有何中强、苏敏仪这些人。苏敏仪画得一手好水彩,设计上女性味道十足。

        陈幼坚于1950年在香港出生。他是国际上公认的设计大师,在过往33年的广告和设计生涯中,获得本地及海外设计奖逾五百项,包括“纽约艺术指导俱乐部大奖”(New York Art Directors Club Award),日本版面设计指导俱乐部大奖(Typodirectors Club Award)及1989年度香港艺术家联盟的设计家年奖。1990年,他展开了他的产品设计事业,推出一系列带浓烈怀旧色彩的T恤、纸及金属制品,于香港、日本、台湾、新加坡、德国、加拿大及法国等市场销售,都获得非常高的评价和市场的欢迎。 

        获香港及海外超过200个奖项的刘小康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他于1982年展开设计事业,现为靳与刘设计顾问合伙人。刘氏从1989年起已是香港设计师协会执行委员,十分关注本港及国际设计发展情况,现为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主席及香港设计总会秘书长。刘小康对纯艺术创作有着一份浓厚的热爱及坚持,曾获九四年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九四年市政局雕塑设计奖及九八年市政局艺术奖。

        陈幼坚和刘小康都是我的朋友,坊间关于他们的著作、报导、评论很多,在这里我就不重复介绍了。

        到1972年,石汉瑞公司的设计师韩秉华、锺培正公司的设计员黄海涛,还有理工设计毕业的余泰祖也开了自己的设计公司,其中黄海涛是王无邪在中大校外部教出来的第二届设计毕业生。这一年香港设计很热闹,开始自己公司的还有大一毕业的蔡启仁、黄健豪、苏澄源、郭立熹(主要画插图)、莫康孙、关慕洽(从美国回来的,学的是广告,在香港从事广告创意设计)等等。这批1970年代出来工作的人,就形成了香港设计的第二代主要力量,他们实力很强,并且眼界开阔,出道早,因此也有比较好的商业机会,大部分都非常成功,好像其中的陈幼坚、刘小康等等,现在都是香港设计界的中坚人物了。这个时候涌现的杰出设计师中还有自学成才的施养德,还有一个外国人,读音好像是Peter Censula,现在不知道如何了。

        1980年代有更多的设计师开始投入香港设计行业,其中,李永诠(理工毕业)、刘小康(理工毕业)、余志光(理工毕业,在靳棣强公司工作过)、易达华(香港工业学院毕业,在靳棣强公司工作过)、黄炳培(理工毕业)、何超宏(大概是大一毕业的)、等等。这批人更加具有冲击力,他们对国际设计的认识很深刻,并且有前面两代设计师打下的基础,因此发展起来更加迅速,加上国内经济开放,他们的设计机会也随即增多。

       李永铨是香港新一代设计家,以作品大胆见称,创作数量惊人。他近年得奖已超过450多项,曾一次过夺得纽约美术总监年奖共4个奖项,第一、二届全球华人设计大赛分别共获37及48奖项,为得奖之冠。他受日本政府聘请为日本的海都市设计市徽。李永铨的设计公司是目前香港比较重要的企业形象顾问公司,近年客户包括香港的两家铁路公司 ── 地铁公司及九广铁路,还有美心集团、港龙航空、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等等。我认识他好像是在1998年,那年韩秉华当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请我做那年香港设计大展的评委,得以认识他和其他一批很杰出的设计家,他的作品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另外一个重要的设计家是黄炳培,他又名“又一山人”,广告创作表现出色后,更投身电影制作。2002年,黄氏以合伙形式成立三二一声画制作有限公司;而他曾在香港多间国际广告公司任职,后应邀加入英国Bartle Bogle Hegarty(亚洲)广告公司,成为该公司首位华人在新加坡的地区创作总监。黄氏于1990至95年的地铁广告十分出色;他的平面设计及广告作品曾获香港、亚洲及国际三百多个奖项。另外,黄炳培对摄影及美术也十分热衷。


                          
       讲到香港设计,好像少不了会想起罗启妍,这个女设计家原来在英国剑桥及伦敦大学修读欧洲历史,并在美国哈佛工商学院修读高级管理课程。她后来转向首饰设计,她的的创意首饰享誉国际,设计品在美国的Neiman Marcus, Saks Fifth Avenue,英国的Harrods,日本的Wako, Mitsukoshi等名店均有发售。罗启妍现时的首饰系列包括Yin Style及 Yin Inspired,配饰有Kai-yin Lo Accessories。她同时是著名的中国文化推动者、收藏家、作者和历史学者。


       讲到首饰设计,另外一个很杰出的设计师是翁狄森,他于1970年在香港出生。分别在法国巴黎及加拿大渥太华大学修读艺术及工商课程,继而到美国纽约进修摄影及珠宝设计。专注珠宝设计及艺术创作前,他曾在电影、广告及设计等界别工作;而投身珠宝行业后,翁氏仍继续个人艺术创作,曾在香港举行七次个人展览,也在美国、日本、法国和香港等地参加多次联展。香港文化博物馆及法国均有收藏他的作品。


        另外一个杰出的设计家是张智强,他于1962年生于香港,1987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建筑系,1994年创办EDGE。他是首位于2000年获邀参加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香港代表,并于2002年再度获邀参展。张氏在香港和国际获得无数建筑和室内设计奖项,当中包括1996年香港青年建筑师奖;另外,他常在香港和世界各地演讲和授课,更是少数获选入Taschen出版社书刊《40 Architects Under 40》的亚洲建筑师。室内设计方面绝对有很大的影响力,设计、学术两栖,使得他的设计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

        新一代品牌设计家有黄美瑜,她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不久,即加入岛崎健次所开设的设计顾问公司。1993年,她成为首位香港女工业设计师成为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之资深会员及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之国际会员。她在1989年成立自己的设计顾问公司,并于1995年成立产品设计公司。她旗下于1995年推出的LIVING GEAR品牌创意家居用品及于1999年推出的TAPAS品牌创意礼品,至今种类逾百,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屡获国际殊荣,更于超过十个大型博物馆内展销。

       叶智荣是很出色的香港设计师,他于1987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主修产品设计;之前一年,他取得奖学金到美国加州Frog Design Inc.实习。毕业后,他旋即获荷兰飞利浦公司设计部聘用。工作两年后,他回港并于1990年创立叶智荣设计有限公司,至今不同类型的作品逾千,更以ALANYIP作为品牌而发行一系列时尚产品。他的设计得奖无数,不少书刊曾作介绍,及为博物馆永久收藏。叶智荣现为香港设计师协会主席(2002-2004)、香港设计中心董事局副主席及英国特许设计师协会资深会员。这个人修养好,讲话斯文,彬彬有礼,因为在经历丰富,因此设计功力很深。

        陈瑞麟也是产品设计师,是出名品牌TIMESTONE及TAPAS的首席设计师陈瑞麟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他被誉为香港原创设计品牌的先驱,获奖无数。1997年,他获得香港艺术界最高成就的艺术家年奖,产品目前畅销全球五十多个国家,更于超过十间博物馆内展销。陈氏亦获邀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重要设计项目。

        郑兆良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攻读纺织设计,并于巴黎帕尔森设计学院攻读欧洲服装史,后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取得艺术学士学位。1993年,郑氏参加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青年设计师大赛,凭Diva Bride系列夺得针织类别的最佳设计奖,同一系列也是1993年IGEDO展览的重点展品。同年八月,他在香港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Yenrabi Ltd。

        郑光伦于1958年生于香港。土生土长的他在1978年取得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高级文凭后,曾于两间香港著名设计公司任职。1983年,他转到灵狮广告公司担任美指,1989年给调职到德国汉堡灵狮公司,1990年重返香港灵狮广告公司任职创意总监。1994年,郑氏自立门户,创办香港智廊有限公司。1995至2001年间,他兼任龙吟榜副总编辑及美术设计指导,现职智廊创意总监。也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杰出的设计家。

        赵广超是个学者型的设计家,他曾留学法国贝桑松艺术学院及巴黎第一大学,主修造型艺术及美术与设计分析,为法国国家高级造型艺术表现文凭硕士。90年代,他返回香港后,即从事艺术及设计教育工作,曾于香港演艺学院及沙田工业学院执教,目前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客席导师、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设计系兼任导师,教授东西方艺术与设计文化。他也是木作坊中国传统家具研究及发展顾问,并且是东西方艺术与设计文化研究工作室负责人。香港设计总是有这种设计和学术双栖的人物,对于总体设计水平的提高的确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之外,我知道的还有曾德平,他从事设计、装置、表演、摄影、出版及艺评凡十五年,现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除教学外,他曾主办及参加逾五十个国际个人展及联展。他是另类空间Para/Site艺术空间创办人之一,旨在通过展览、出版、研究及研讨会等活动推广香港当代艺术。2002年,他与友人合作成立Habitus设计空间,致力推广香港设计。

       利志荣在香港出生,1989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获颁工业设计学士学位,并于1992年取得巴黎国家工业设计高级学院硕士名衔。1992至1994年间,他在巴黎Raison Pure 及Exatiss Concept工作,为L'Oréal、花王、三宅一生等化妆品牌担任设计工作。利志荣于1994年回港,一年后加入飞利浦设计。1998年,利氏成立Milk Design,并已获多个奖项。

        Milk Design旗下品牌feel good,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设计家。

        刘建文的作品也是我很喜欢的。他于1992年毕业于大一设计学院后,曾多次获奖。起初,他从事绘画工作,作品散见于香港各大画廊,后来改投橱窗设计及广告业。1997年,他为Anodize唱片专集设计封套时展示他的首个三维设计;1998年,他开始在《东Touch》周刊发表漫画作品Gardener,而漫画的人物相继成为「搪胶人形」,于日本、香港、伦敦及纽约画廊举办的Crazy Smiles, Gardenergala and Lazymuthafucka (Gardener vs LMF)活动中展出,非常有趣的设计风格。 

        香港有个有趣的设计集团,叫做ADO,这个集团会集了建筑师、视觉艺术家、结构工程师、媒体专才、雕塑家、室内设计师及平面设计师等,从事不同的项目、策划专业的创新意念。 ADO这个集团设计的项目种类繁多, 包括社会发展规划、大型商住发展、学校设计、古寺复修、图书馆设计、公共艺术、艺术展览、企业办公室、连锁店室内设计及形象顾问、特色独立屋等等。ADO拥有强大专业顾问团体作后盾, 其中包括法律、工程结构、城市规划、艺术专业团体、专上学术究机构等等。

        ADO屡获各种设计大奖,这种集中各种设计资源于一体的公司,在国内还很少见。

        从我知道的角度来看,香港平面设计方面值得关注的重要设计师还包括1985年前后涌现的区贤浩、张再励、邓昭莹(外国留学回港,曾经在石汉瑞公司工作过)、古正言、蔡楚坚,还有1990年代涌现的新人区德诚(正形设计学校、理工毕业)、吴秋全(正形毕业)、陆志昌(从事书籍设计,现在大概在北京工作),1995年后涌现的黄安(正形毕业)、何家超(正形毕业)、林伟雄(大一毕业)等等。因为篇幅有限,就无法在这里专门介绍了。

        香港平面设计从196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了,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于远东设计水平的总体提高,对于香港创意产业的巩固,的确作出了了非常特殊的贡献,我有幸和香港的好多设计家相识,并且成为好朋友,见证了香港设计的成长,看到新人辈出,的确是非常欣慰和开心的。


224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