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文化如此“混搭”让人难以接受

2008-07-01 19697 0


张纪中新版《西游记》效果图

        以拍摄金庸剧蜚声娱乐圈的著名导演张纪中,近日在英国伦敦大学演讲时,公布了由他担任制片人的新版《西游记》的首张效果图,并得到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认为“画面创意独特,堪与《魔戒》媲美”。但这张效果图在网上流传的时候,很多中国网民并不买账,认为它“阴森、恐怖”。同时,张纪中对媒体所称的,“我要让全世界的人看到,我们的猴侠、猪侠完全可以媲美全球都知道的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因为我们中国历来是一个侠之大国!”也引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自传出张纪中要重拍《西游记》的消息后,反对的声音就一直不绝于耳。这次,网民对效果图的不认同,又一次让人感觉到,网民的要求和张纪中的努力方向,正在南辕北辙。这种状况似曾相识,以往拍摄金庸剧的时候,同样是任凭那边板砖横飞,这边兀自仙乐飘飘。就眼下新版《西游记》所透露出来的各种信息看,拍出一部超越经典老版《西游记》的可能性不容乐观。

        《西游记》要拍成电视剧里的大片,观众对此当然内心有着一定的期待,谁不愿意看到大场面、大叙事,顺便满足一下“我们中国导演也能拍大片”的虚荣心?张纪中这次以为终于押宝押到了观众心里去了,所以不惜投入重金,并拟邀请好莱坞制作特技。但事情并非想像的那样简单,当网民知道熟悉的《西游记》将要如此被“魔幻”后,他们这时偏偏不乐意了。

        这次,张纪中完全有理由说中国观众不好伺候了。但其实简单想一想,网民反对《西游记》这么拍不无道理。这些年来,国外魔幻大片频频到中国上映,赢得了大批观众,一些拥趸对片中故事渊源、人物脉络谈论起来如数家珍。但再熟悉,也比不过对《西游记》熟啊。国外电影对我们而言只是娱乐,而《西游记》却无形地渗透进我们的精神和生活,正因为对西方魔幻和东方神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两者之间的界限有着明确的认识,所以,网民才会对这种张冠李戴、将两种文化混为一谈产生排斥心理。虽然现在服饰流行“混搭”风格,但这种文化上的“混搭”却让人难以接受。

[Page: ]


张纪中新版《西游记》效果图

        电视剧风格上追求“魔幻”,但在人物上又要求孙悟空媲美蜘蛛侠等“科幻”形象,张纪中心目中的《西游记》也许早就乱成了一锅糨糊。《蜘蛛侠》、《蝙蝠侠》、《钢铁侠》在电影类型上,和《魔戒》、《哈利·波特》等作品相比,有着很大区别。以《魔戒》原著为例,它是英国作家托尔金,为弥补自己国家没有创世神话的遗憾而创作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天地初开之时的洪荒世界。而西方的一系列“侠”电影,其故事背景却多加诸于现实社会甚至建立于对未来的想像中,映衬着现代人对于物质化世界的焦虑以及对人类美好品德流失的担忧。所以,让孙悟空往“科幻”上靠,让“猴哥”变成“猴侠”,肯定是行不通的。用西方魔幻风格来包装孙悟空,貌似可行,但一个和我们心目中的形象产生严重错位的孙悟空,也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

        一直以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孙悟空的属性一直被定义为“大英雄”和“真英雄”,他为中国人所称道的,不仅是他自立为“齐天大圣”的豪气,“大闹天宫”的“痞气”,更有他追随唐僧一路不畏艰险的决心和降妖除魔的能力,此外,他因具备忠诚、勇敢、坚定、聪明等优良品格,也被引用为模范,当作学习的榜样,很多中国男孩从小就喜欢和模仿孙悟空,便是传统家庭教育的结果。


张纪中新版《西游记》效果图

       孙悟空由最初的和天庭抗议,到走上合作之路,经历刻骨的磨难渐渐成熟,终于“建功立业”——这是完全符合儒家英雄史观的,直到现在,仍有积极的励志意义。网络时代周星驰《大话西游》的流行,又使得他和现代青年人建立了某种隐秘的联系。仅以孙悟空而言,就有如此多的内涵可以挖掘,更何况还有理想主义者唐僧、现实主义者猪八戒、存在主义者沙和尚等诸多人物可供塑造,完全可以根据现代观众的需要放开手脚去创作——当然前提还得是基于中国人的文化审美。

        想制造一个号召力强的中国神话人物形象,并让其担当起“文化使者”的重任,还是别忙着去征服全世界的观众,先把国内的观众征服了再说。好莱坞的经验是值得借鉴,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创意,可我们的影视创作者却往往忽略了其核心内容,匆忙扒一件好莱坞的衣服穿上就以为自己和世界接轨了。如果盲目模仿拍出一部和中国人心目中大相径庭的新版《西游记》,别说国内接受不了,就算到了国外,老外依然会看不懂。虽然那个面目狰狞的猴子以及恐怖阴森的气氛比较符合他们对《西游记》的想像,但这个故事究竟说的是啥,恐怕他们也是一头雾水。


223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