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条被染成墨色的鱼,提醒人们对水源污染的关注;以一个“蜈蚣”被碾成“蚯蚓”的笑话,警示人们务必注意交通安全;涂抹出简单几笔水彩,勾勒出一颗纯净无瑕的少年爱心……昨天下午,这些向公众揭晓的深圳市第三届公益广告大赛获奖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对那精彩创意的赞叹,也不只是被那充满视觉张力的形象所吸引,更多的是这些公益广告中蕴含着的社会话题带来的思考,是那些温暖故事中传递出的人间真情。
“创意点亮梦想,公益让爱飞翔”,第三届公益广告大赛的这句主题语醒目、响亮,耐人寻味。凭着一种由衷的责任感,并以爱心的名义,来自五湖四海的专业广告创意师、设计师、媒体工作者和民间创意人士纷纷拿出他们的心血结晶,1万多件作品雪片般向深圳飞来。深圳本土的创意力量更是贡献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将一批灵感轻盈却主题厚重的佳作呈现在人们眼前。
正值深圳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之际,这些缤纷多彩的公益广告在深圳集中绽放,体现出丰厚的创意底蕴和人文内涵,成为 “设计之都”的有力注解,为深圳这座创意之城添上了一抹闪亮的色彩。
从视觉冲击到心灵冲击
一支手枪出现在屏幕上,扳机扣动,砰然巨响,从枪管发射出的“子弹”却是一支支烟卷,这些“烟卷子弹”没有打向前方,却反弹回来,击中了发射者的心窝……如此具有震撼力的视频画面,是获本届公益广告大赛影视类二等奖的作品《吸烟命中自己》。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图像如此直观,简洁易懂,却冲击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灵。
当记者漫步在第三届公益广告大赛获奖作品的展厅中,欣赏每一幅作品时,获得的不仅是美的享受、创意带来的讶异,更多的是心灵的冲击。与人们通常在媒体所见的商业广告相比,这些公益广告作品虽然并没有艳丽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却大多以精巧的构思见长,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充分展现出“头脑风暴”的惊人创造力,使那些公益观念在潜移默化中铭刻在观众的心间。
获得平面类一等奖的作品《和·谐》作者杨永波是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一名学生。这位从小生长在壮乡的小伙子熟练运用了广西的少数民族艺术素材,将铜鼓乐器的鼓面花纹和民间工艺品“羽人”的纹样融会其中,犹如一幅美妙的插画,所传达的却是和谐共融的理念。杨永波对记者说:“所有的视觉元素都是为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我所撷取的这些传统文化标识充满了和谐的美感,能够被人们轻松接受。我让它们在作品中与大家的心灵展开无声的交流。我想这就是这幅作品成功的秘密吧。”
在获平面类二等奖的作品《注意安全》中,鲜亮的黄色交通标志线被作者巧妙地剪裁成为面包、香肠等食物形状,以如此清晰的方式提醒人们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它的作者同样是来自北京一所大学的在校学生。对这幅作品深有感触的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邬俏璇说:“其实公益广告就在我们身边。这些无比熟悉的图形,经过创意的改造,便形成一种公众化的观念,无形当中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这些一点一滴的影响积累起来,就会改变整个社会的精神风貌。”
多元主题凸显爱心关怀
在参加深圳市第三届公益广告大赛的万余幅作品中,不仅艺术形式五花八门,创意金点子层出不穷,而且所表现的题材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除了传统的爱心题材、环保题材、廉政建设题材之外,2008年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涉及抗震救灾、迎奥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题材被创意者自觉引入到公益广告中。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公德、诚信守法等内容也成为大家表现的对象。爱心与关怀,成为参赛作品的最重要主题。
一个小女孩以清脆的童声向妈妈表示,她要把自己的长发捐给天下那些由于患白血病化疗而失去头发的同龄人……这则短短30秒的广播公益广告,虽然没有可见可触的形象,言语格外朴素,却让听到它的许多人眼眶中噙满了泪花,也赢得了评委们的赞许,荣获广播类二等奖。担任评委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装潢艺术设计系主任马泉对记者分析说:“情感诉求类的公益广告贵在真挚,并不需要太复杂的艺术处理。往往最简单的方式,却能达到最具震撼力的效果。”
出自深圳本土设计师刘江平之手的《污水》系列公益广告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这些作品乍看上去还以为是一幅幅水墨画。然而只要定睛欣赏,就会理解作者在一笔一画中蕴藏着的深意。那一条条水墨画成的鱼,一点都没有优游自在的感觉,而是似乎在痛苦中挣扎,紧紧缠绕它们的,是同样呈现出黑色的污水。
获奖作品《塑书悲帖》同样呈现出黑色色调。但构成画面主体的却是一个个黑色的塑料袋,作者郑中、芦琦将这些无法降解的污染物进行了巧妙的排列,看上去似乎是飘逸的书法艺术。这种具有荒诞意味的构图方式流露出作者心中的悲痛之情。
深圳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齐凤阁评价说,这两幅黑色基调的作品是他所看到的最具情感冲击力的环保公益广告之一,作者用单一的色彩,却表现出了无比丰富的内容,那些墨色的涂抹,犹如当头棒喝,让人们埋头自省,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大自然。本次大赛评委、中国商务广告协会副会长张小平表示,公益广告传递的不仅仅是漂亮的画面,更传递着一份爱、一份责任。公益题材广告不是简单的艺术品,而是重在传达一种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人间和谐的理念。
公益广告形成创意风尚
在此次大赛的获奖作品中,获影视类一等奖的系列公益广告《野生救援系列》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是因为它由一个国际性民间组织野生救援协会选送,更因为它调动了成龙、姚明、张怡宁、刘欢等文体巨星。这些大牌明星们“放下身段”,倾情出演,从各自不同的身份出发,提醒人们从不吃野生动物开始实践自己的环保信念。
野生救援协会领奖代表孙莉对本报记者透露说,这些明星都是完全无偿参演公益广告的,他们以参与公益广告为荣,而且身体力行地付出了行动。姚明自从拍摄此广告后便拒绝再吃鱼翅,为公众做出了榜样。“如今公益广告已经形成了一种创意风尚”,孙莉颇有感触地说。
在获奖作品展区,展出了一批由深圳近20所学校小学生创作的公益画作品。这些作品通过儿童纯真的视角,将孩子眼里的美好家园、幸福生活展现了出来,为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公益的种子。在现场,许多观众在留言本上留下了自己的公益感言。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从台商、公务员、教师、工人、设计师到交通警察,但都在这些公益广告的感召下,表达着自己对社会公益话题的关注。
“一条蜈蚣在马路上大摇大摆地走,有人提醒它:‘小心被车碾掉你的脚’。蜈蚣不以为然,因为它有很多脚。结果旁边有人说:‘等你变成蚯蚓,后悔都来不及了’。”这样一条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是获得本次比赛广播类一等奖的《交通安全之蜈蚣篇》。作者杨光表示,这条广告的创意来自于互联网,重新进行了声音的包装。广告播出后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许多听众打电话到电台要求反复重播,并畅谈自己对交通安全的见解。杨光说:“公益广告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这样的大赛充分利用了深圳设计之都的区位优势,让公益广告的影响在这座城市蔚然成风,这其实就是城市文明的象征。”
靳埭强:公益广告是“卖”一种精神
主雅客来勤。自深圳“申都”成功以来,靳埭强已经是第二次来深圳了,上一次他的身份是2011深圳大运会海报的评审,而这一次他则是作为本届公益广告大赛平面组评审组长而来。他告诉记者,本次大赛水平“令人惊喜”,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投入设计行业,中国的设计将会迎来新纪元。
站在本次大赛平面类一等奖作品、由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杨永波设计的海报《和·谐》系列之前,靳埭强压抑不住兴奋的情绪:“在终审选出的四件作品中,这件是全票通过成为冠军的,除了它的形式感强以外,更因为作者每一笔都亲手绘制,令人能挖掘其中细节,这种无声交流的过程是令人感动的,在电脑技术主导一切的今天,这种精致尤为稀缺。”
靳埭强去年便是第二届深圳公益广告大赛的评审,并对作品留下了深刻印象。而这一届则由于其国际少见的惊人数量、突破陈规的设计质量,让他感觉“震惊”。他表示,公益广告不带任何功利目的,从这次大赛中看到许多在校学生参与,关心社会和地球生态,而且创意突出,可以看到中国未来的设计希望。
“现在创意是每座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而设计是创意的载体,也是推动经济的重要手段。深圳在国内较早发展创意产业,而且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设计人才。政府的重视、开明,企业注重创意的氛围,加上设计师的努力,深圳能成为‘设计之都’当之无愧。”靳埭强说。他认为,深港很早就建立起了良好合作关系,深圳方面表现出来很强的吸收能力,同时尊重专家意见,所以许多香港设计师都很看好深圳的发展。
香港的公益广告水准很高,但靳埭强却告诉记者香港并没有专门的公益广告大赛。“但是很多设计师都愿意去做,因为这体现了一种公民责任感。”如果说商业广告卖的是一种商品,那么公益广告“卖”的就是一种精神。“公益广告体现的内涵是很感人的,因为里面体现了对社会的关怀。它的受众面比一般商业广告都广,所以许多设计师和广告人都愿意去做。此外,因为公益广告不需要受客户条件限制,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对设计师来说也是很好的练功。”
文隽:拍好的公益广告比拍电影还难
资深电影人、香港电影金像奖前主席文隽阅人无数,却对本次大赛影视组一等奖作品《野生救援系列》毫不悭吝赞美之词。他认为,明星代言公益广告不少,但通常只会使用他们的面孔,而该作品却切合明星的内涵:比如张怡宁的手之于鲨鱼的鱼翅,成龙的功夫之于老虎的血肉,珠联璧合,丝丝入扣。此外,广播类作品一等奖《交通安全:蜈蚣篇》也获得他的高度褒奖,认为它“一个简单的笑话,用北方话说起来特别逗,让人在口口相传中达到很好的传播效应。”这两者恰恰切合了成功的公益广告要旨:公益主题要直指心灵,同时形成民众自发的传播效果。
“好的公益广告,就像好的电影,要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它的难度却比拍电影还高,因为它要在半分钟内讲述一个故事,还要令人懂得道理,并且过目不忘。”文隽认为,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大家对于公益广告表现手法的运用和处理非常熟练,今年很多作品采用一些艺术表现手法,去引发受众的共鸣,进步很大。“我估计再过一两年这个进步会更大,公益广告的收效会更大。”他认为,本次大赛获奖作品立意好、质量高、地域覆盖面广,体现了大赛整体水平和实力,评选结果充分说明本次大赛具备了全国性比赛的规模和素质。香港的公益广告大多属于定点制作,而像深圳这样的大型比赛无疑更有利于挖掘设计人才。
对于深圳申都成功,文隽表示祝贺。他认为,深圳是中国南方门户,设计行业发展全国居先,这里有全国最早的设计协会,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同时深圳有开明的政府,有了“设计”这个定位后,将更积极地与香港合作。“香港的设计比深圳早十几年,有大量成熟的案例提供深圳学习,从产业的扶持管理到人才教育等,届时深港两地将共同进步。”他还对深圳的未来产生憧憬:“现在深圳这座城市已经很美了,但是我相信随着这一称号的到来深圳的市容会每年都发生变化,会增加更多设计元素,我对此非常期待。”
作品召唤市民参与公益事业
本次大赛由深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文化局联合主办,深圳广电集团承办,报业集团协办。大赛自7月启动以来,共征集到来自1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平面类作品10104件,广播、影视类作品342件,创意文案30件。作品题材广泛、创意丰富,涉及迎奥运、抗震救灾、纪念改革开放30年、关爱弱势群体、社会公德、诚信守法、环境保护、廉政建设等多项内容。
已连续两年担任大赛评委的国际设计大师靳埭强表示,从今年的作品看,本次大赛的整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平面类的作品,极富创意。大赛终评评委、香港电影金像奖前主席文隽是第一次担任公益广告的评委,参赛者的创作水平让他感到十分欣喜:“要把宏大的主题浓缩在30秒或者1分钟之内难度非常大,而这些作品将公益理念很好地融合在影像表现技巧中,影视线条流畅,画面温馨感人。”
“爱心传递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奉献自己的爱心,将自己对社会、对民族的责任像传递火炬一样永远延续下去。”颁奖仪式上,十七大代表、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王绮红为《孩子,我们和你在一起》、《关爱白血病儿童》等二等奖作品开奖。她希望关爱的概念要传递到人的内心,所有民众都应该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来。颁奖典礼结束后,“深圳市第三届公益广告大赛优秀作品展”正式向市民开放。据悉,该展览将延续至2009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