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日期:2007年3月
完工时间:2007年11月
面积:2900平米
对于一个设计人来讲,一直做同一个企业的办公空间设计,表面看起来是件好事情但实际上很难有多大的突破。
游戏传统,试图在传统的固定模式中寻找一种新的突破,从而打破为传统而传统的复制。
当你不在状态而为找不到突破口的时候,不妨去玩玩游戏。就是把立体的变成平面然后再把这个平面变成立体,你会发现后面的立体和前面的立体居然有了本质的变化。影子是立体的平面处理,这种方法的不断重复和变化已经让你目不暇接创意不断。游戏真好,游戏传统更好。
当然,个人觉得只是”“假借”了传统,从表象上看根本没有传统的影子,还是很现代的构成关系。不过这个比较适合安利现代企业的特点,也许跟安利老板的喜好或者安利文化传统本身有关,能做到这个程度还是非常不易的。
设计从方法上看还是具有强烈的原创性和学习借鉴的,比如它的一些细节,玻璃门的处理,里面有虚实,而且是根据人的视觉和办公空间特定的功能需要延伸出来的,还有黑白灰色块的层次处理都恰到好处.尤其是非常熟练在空间的各个界面里的使用平面构成的方式进行装饰,这是一般做室内设计的人不太能掌握的技巧。个人觉得有部分地方倒显得形式了,玄关的造型,顶部的造型等,有点碎了。
天花是最让人无法接受的,那是大厦物业规定的不能更换。且灯具的安装方式也不能改变,因为地处长安街因此所有灯的排列方式要统一,就是从长安街上看到的灯光应该和所有面朝长安街的一面完全一样。
其实有一些设计还是没有坚持到底,这也是无奈之事。某种干预是的一些设计不尽人意。
设计的意义和灵魂就在于开拓,最难的也是开拓。设计毕竟是一种在不完美中求完美的艺术,它的原理也许是平衡或进一部的中庸,增一分过多,减一分又太少,恰当刚好。总得留有一些让人回味或遗憾的地方。
但是在室内空间上没有大多的着墨,规划上没有很出彩的地方,都把设计的重点都放在了去摆弄平面符号等这些地方了。从传统符号元素入手展开设计,从局部开始构思,不知这样的思路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老师在留日期间受了小日的影响呢?(日本的建筑设计着重传统的技巧与感觉,从局部开始构思)。从最初传统符号为出发点发展到最终的结果来看,两者是割裂的。没错,老师是想进入“东方”俱乐部去玩的,而且很想在那里面玩出点名堂来,很可惜的是你在去“东方”的途中又一不小心再次走进“西方”俱乐部里面去了。
我的感受是:作品生硬呆板,没有人气,为了片面的追求所谓的效果,整得死气沉沉,冷冷清清的,豪无生活气息可言,这是人生活的最佳场所吗?套句你在现代装饰杂志126期发表《温故能否知新》一文里的一句话,当徘徊于你设计的空间里,人们会更加热切的思念对中国藤椅的情怀,现代人追求的自然回归,也可说是人性的主体回归。基于这种需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极简”的那一套是否已经走向死亡?
只有一种功能却是最完全的功能(乌托邦式的伟大想法),我想适当合理的多样性,才是我们设计的目标和行动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