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出生于北京
198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1984-1994在法国学习工作
1994-1997任职于香港福斯特事务所
1997-1999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998-2001任职于京澳凯芬斯设计公司
2001-2002任职与维思平事务所
2002-任职齐欣建筑设计事务所总建筑师
代表作品:
似合院
甲方: 新奥集团
时间: 2007 -2008
据说06年的多哈亚运会启用了许多当地的文化元素,使之极富特色。这一做法启发了北京的相关领导,决定在奥体公园中七个延续的下沉空间里,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段,表达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于是,首规委便召集了若干在京的建筑师,要求大家献计献策,并希望通过这一活动弥补中国建筑师对奥运项目参与不够的缺憾。
[Page: ]
[Page: ]
玉鸟流苏
甲方: 浙江万科南都房地产有限公司
时间: 2004 - 2008
地点: 杭州
玉鸟流苏应当算是个旅游项目,内容基本是吃喝玩乐,是良渚文化村的一部分,紧挨着杭宁高速。这里原来就有个村庄,地势起伏。参与设计的四个事务所有张雷工作室、大舍、维思平和我们。张雷和我们的设计盖好了一半,其它的还在施工。
在我们这个设计团队介入之前,一个加拿大的景观设计公司做了规划,样式完全是北美的:一群孤独的房屋散布在田野中,找不着街道,找不着广场。我们的介入先从对这一规划的批判开始,大家一致认为不仅要呈现自然村落的形态,还要掌握好公共空间的收放。大舍为各家的工作做了分工,大家又一起商讨出一系列 “游戏规则”,诸如檐口高度为8米,屋顶的倾角为30度,色彩以黑白灰为主,局部也可用木材等。
[Page: ]
江苏软件园
甲方: 南京新城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 2006 - 2008
地点: 南京
江苏软件园由诸多小办公楼及其配套公建组成,由张雷工作室、大舍和我们三家共同设计。项目处在南京的江宁新区,甲方是南京的新城股份公司,策划是北京的华高莱斯,总图规划由张雷完成。“分地”的原则为各家任务基本相当,用“抓阄”的形式确定各家的具体地块。在分配中,张雷为每家留下了一块“高地”,建筑应因地制宜。关于建筑形态,华高莱斯与甲方制定了“新中式”的方向,提出“将院落进行到底”。有趣的是,当三家将各自的模型拼到一起时,所有人都为其整体感之强而感叹。其原因不仅是甲方与设计团队在设计前有过充分的交流,更是因为负责总体规划的张雷在一开始就编制了一套行之有效设计导则。
[Page: ]
[Page: ]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
时间: 2002 - 2005
地点: 东莞松山湖
管委会办公小区是整座园区的行政中心,位于松山湖的北岸,呈半岛形。地块除去西南两个临水的界面外,北临一条过境快速路,东接城市礼宾林荫道。林荫道是一条贯穿南北的景观轴线,在地块以北串联着若干文化建筑,并在地块东翼形成末端,端部为供市民休闲所用的广场。跨林荫道地段以东正在规划一组会议中心及五星级酒店。
地块本身已经过平整,与周边起伏的丘陵地形形成对比。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建筑面积并不很多,内容相对单纯(基本为办公),因此在规划中如何处理好小区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便成为我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
[Page: ]
[Page: ]
国家会计学院
九八年冬春交替的一个日子里,一群人坐在京澳凯芬斯设计公司的会议室里,谈论起“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培训基地”(后更名为“国家会计学院” )的规划设计问题。接下来的两三个星期内我们做了一轮规划方案,并最终得到了朱熔基总理的认可。于是,我们便非常荣幸地开始了这所学院的设计工作。
说是“会计”学院,这里实际是培训国家高级金融管理人才的地方,按董晓朝副院长的话讲,叫作“经济建设时期的黄浦军校”。学院规模为一千五百名在校学员,培训期为三个星期至三个月,占地面积二百亩,建筑面积七万平方米,建筑限高1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