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打击“山寨”是一场知识产权持久战

2009-05-08 9505 0

  很多企业是因为怕触“山寨地雷”,才意识到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片面地追求专利数量的产出,会造成国家投入大,“垃圾专利”也多。

  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在南京刚结束的CSIP(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知识产权全国巡回演讲上,社会各界达成共识:打击“山寨”是一场持久战。

法制基础日益健全

  打击“山寨”首先需要健全的法制基础。据记者了解,《专利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局加快了对《专利法实施条例》的修改工作。工商总局加快了《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进程,推动《商标代理条例》的立法进程。国家版权局加快了《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

企业怕触“山寨地雷”

  在今年的CSIP知识产权全国巡回演讲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参会的企业对知识产权问题的认识还不深入,很多企业是因为怕触“山寨地雷”,才意识到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一位电力企业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正在研究一项“变压器保护”的产品,企业原来的老总辞职后自主创业,新企业与原公司是同类企业。如果不及时申请专利,极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遭遇同类企业的“山寨”,进而威胁到企业自身的利益。

  还有不少小企业发出这样的感慨,“不申请专利也能照样赚钱,花钱申请专利是不是一笔冤枉钱?”

  某家被“山寨”的企业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企业原先也并不重视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因为核心技术一般是掌握在研发型企业手中,我们只是帮别人生产,最后贴别人的商标。但随着企业的扩大、发展,要创造自己的品牌,从去年便开始请专业人员从事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为自主研发的产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某国际工程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的企业对于知识产权都有一定的重视,但是有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出了问题才知道去找律师打官司,但是往往要拖好长一段时间。到时候可能别人早就不做这个产品了。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事先就给予企业一个咨询的平台,先打预防针。”

“质”与“量”并重

  知识产权需要长期战略布局。信息产业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助理谢学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提出,“国家在重大科技工程投入中,应该加大知识产权研究,并且是事先充分的研究,不能仅关注经济效益。”

  谢学军告诉记者,目前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主要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营企业,以及一些粗放型企业。他们往往以“资金不足”为借口,其实是只关注眼前利益,忽视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存在的长远威胁,一定要到吃亏了,才会精于研究知识产权。这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对待知识产权的普遍态度。

  同时,谢学军还指出,由于我国在专利申请方面有很好的鼓励政策,在加强企业申请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当前我国大大小小的专利很多,但真正高质量的专利却很少。这种片面追求专利数量的产出,会造成国家投入大,“垃圾专利”也多。因此,怎样判断专利的威胁性,如何申请高质量的专利是下一步知识产权工作需努力的。谢学军指出,“企业不能为申请专利而申请,应该懂得申请专利的用途。将前期的知识产权研究和市场化预警机制相结合,从而达到为经济保驾护航的效果。”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公司高级合伙人杨立律师建议,“知识产权需从小培养。”

  杨立认为,对于知识产权的普及可以参考日本的做法,将知识产权教育进入课堂,让那些未来的企业家、管理者从小就贯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107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