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深圳设计正创造一种价值观

2009-10-13 9857 0

 
①王粤飞、邢一顺、郭东、王冠群、李新义作品《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吉祥物(平面艺术设计)》;




  ②罗峥作品《水墨印象(服饰设计)》;
 


 
  ③邢一顺作品《蛋生(环保材料)》;

 

  ④吕军、陈伟贤、杨凯作品《深圳大芬美术馆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为期两天的2009(深圳)国际设计论坛昨日闭幕。来自加拿大、德国、阿根廷、日本、中国等国家的11位嘉宾带来了他们的精彩演讲。专家学者们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设计价值”,同时也为深圳“设计之都”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深圳用了30年创造出了价值,现在正是要创造价值观了,这正是深圳这个‘设计之都’的新任务。”学术主持严扬引用这样一句话圆满结束了本次论坛。

   如果说,过去的30年中,视觉设计总体来说是在创造价值的话。那么从大运会开始,从深圳开始,深圳的设计师团队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开始努力实践怎样透过设计创造价值观。

                                                                                                                                              ——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赵健

 深圳推进世界设计多样性

    深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六大“设计之都”之一,它拥有着旗帜鲜明的特点。深圳创意中心主任王小明说,与国内外其他的创意城市相比,深圳具有人口年轻、文化多元、思想活跃、行动快捷的特点,因此,中国现代设计理念也最早在深圳萌生。如今深圳的设计师正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智慧的心灵、敏锐的视角为遍布全球的合作伙伴创造出时尚、前卫、高效的设计作品。

   远道而来的专家代表们也对深圳设计毫不陌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项目官员卡贝丝说,深圳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已处于创意前沿,设计艺术尤其如此。如今,深圳已成为拥有众多顶尖设计师和设计公司的城市。她指出,深圳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第六个创意城市,也是最年轻的一个“设计之都”,深圳加入到创意城市网络中以后,为文化的多样性作出了贡献。

  “我原以为深圳跟布宜诺斯艾利斯差别很大。可来到深圳后,在这个城市逛了一圈后发现,我们其实有很多相似点。同样是移民城市,有着多元的文化,充满了创意元素的城市,以及很有品质的设计产品。”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安娜蓓拉·蓉狄娜笑着说。来自德国柏林的逖尔曼欣喜地对记者说,他们已经在深圳寻觅到了优秀的合作伙伴——朗图公司。

   经过30年的发展,深圳的设计价值已经显现在了世界的眼前。当“设计之都”的头衔在去年底降临到了深圳之时,人们都在关注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洪认为,深圳正开始寻找城市新定位和目标,“设计之都”的定位与此不谋而合。他认为,深圳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他经过了市场经济、政治制度到文化创新这三个阶段。如今,深圳能否以自身的制度典范、新文化和经济典范辐射到全国乃至世界,这才是它新价值的体现,也是设计之都和设计行业的任务。

  创意如何成为有价值资产

   深圳设计师倪阳提出了一个疑问式的观点:创意=资产?他认为,珠三角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处于“世界工厂”的位置,为全世界制造了很多商品,然而却带来了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创造的是资产却并不是在创造价值。倪阳认为,创意要形成良性资产需要多个层面的因素,包括了法律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公共政策上对创意产业的人才引导、扶持、鼓励和监督,因为有一些创意也可以产生负面的作用。

   其中还包括市政规划、城市设计上对创意的一种孵化,比如说创意园区的建立,公司层面对创意人才的充分尊重和科学的激励、管理、培养,只有这些都做到了才有可能使创意成为一种真正的资产、真正的财富。

  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严扬引用了“6+1产业链”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觉得,西方的品牌之所以掌握产业链的“6”,这其中实际上是用了100年或者是200年的历史文化去积累和沉淀。再看邻国日本,日本实际上是从战后一直到现在,也是用了70多年的时间去积累自己的品牌。那么中国想要掌握产业链中的6个环节,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

   “全球化和新经济发展下,设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设计周期更短了,而设计师也同时扮演着生产者的角色。”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安德烈·德鲁西说。他指出,这样的变化需要设计师们去适应。设计是一种沟通环境、沟通文化、沟通未来的的元素,帮助我们去表达身份。他指出,设计师也应该转变身份,需要沟通和整合的能力,从而创造出新的价值。因此,“人”的因素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光要懂得怎么样去设计,而且必须要掌握这种怎么样去寻求伙伴,去分享设计的活动和工作。

  设计行业有待均衡发展

   在第11届全国美展艺术设计展上,深圳设计师群体作品——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视觉形象系统获得了金奖提名。这一套作品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赵健的演讲是从这套系统开始的。他认为,这套标识不单单是设计作品,它完成了一个目标:利用大运会在深圳召开的机会,来经营和包装深圳的城市形象。

   赵健给了这套标识极高的评价,他认为,这一套形象设计将能成为中国今后关于视觉形象设计的转折点,这个转折是出现在中国的“设计之都”的深圳,不是偶然的。深圳的设计师团队为这个形象的确立、完善、延展作了相当多的努力。这个形象最后的确立除了主创设计师本身的创意之外,还是深圳设计人合作的结果。

   “如果说,过去的30年中,视觉设计总体来说是在创造价值的话。那么从大运会开始,从深圳开始,深圳的设计师团队不仅能创造价值,而且开始努力实践怎样透过设计创造价值观。”赵健说。价值是一个量的积累、一个系统的完善,而创造价值观是要对原有的价值、原有的惯性来作一个因时、因地、因行业的正面转换,这个价值观的转换是人跟自然、人跟环境相处方式的转换。

  站在这个节点,专家、学者、设计师们都在反观过去,汲取前进的动力。赵健认为,30年的深圳是从超速的快马加鞭逐渐向慢下来、细下去、深进去,不断转换的30年。深圳的30年是从把触角从南方小城向全国辐射,向海外延伸出去的30年。

  他同时也谈到了深圳设计行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深圳,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门类做得如火如荼,深圳最早把平面设计精英们组织起来,也最早将设计师的角色与设计经营、设计企业的角色融为一体。而在服装设计和工业设计上,由于产品本身批量化的特点,这两个设计领域的设计发展落后于制造业,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也很困难。赵健认为,这正是中国的深圳下一步要迎头赶上的重要课题。

  中国需要节约型环保设计

  论坛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张绮曼倡议“为中国而设计”。已举办了三届“为中国而设计”全国环境设计论坛一直在发出号召,让中国设计师们真正为几千万西部农民世代居住的生土窑洞进行改造设计,以改善他们的居住环境质量。

  这个观点得到了很多设计师的响应。目前,已有四个院校环艺专业的部分师生开始在做生土窑洞民居。张绮曼介绍称,窑洞民居的建筑材料是取材黄土,一旦窑洞废弃,黄土又可还原给大地。这种民居因此具有环保、生态、低耗能、低成本、适宜居住的特点,是绿色环保住宅。

  这种窑洞民居虽不能在全国推广,但它展示了一种设计的理念——生态设计和环保设计。张绮曼认为,在城市化浪潮进程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正困扰着人们,设计于是更需要去思考这些问题,设计师们肩负着这样一份责任。

  鸟巢、水立方、中央电视台等这些大投资建筑设计在中国土地拔地而起时,也受到了很多的质疑。有人说,中国社会是否有必要花大笔的钱,请外国的设计师来做这些怪诞的设计?对此,张绮曼认为,这些建筑带给了中国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对中国设计的发展应该是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她对有些建筑设计作品耗费的资金庞大持反对态度。“设计需要考虑到中国的国情,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一直提倡要做一个节约型的国家,那么设计也同样需要节约型的设计。”张绮曼说。


11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