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的首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活动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圆满闭幕。
据了解,本届学术月的主题为“国际设计教育与设计创新”,自10月19日正式启动,在为期36天的“学术月”期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丹•博雅斯基、美国设计战略咨询、策划专家高登•布鲁斯、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前任校长约里奥•索特马教授、美国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西蒙•考林斯等八位国际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大师来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一系列世界最高水准的学术讲座,与清华学子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带来了国际最先进的设计教育理念与经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记李当岐指出:“八位世界顶级大师带来的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盛宴,让我们获益良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生活方式趋同化越来越严重的现象,面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生存的危机,时代对原创性、独具中国文化特色设计的呼唤越来越强烈。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中民族文化存活最好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使中国文化倍受世界的关注。在民族经济的伟大复兴中,我们如何顺应时代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呼唤,用作为社会文化结晶的艺术与设计作品,来宏扬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是摆在中国艺术与设计教育界和我院师生面前的重任。而我们要想承担得起这样的重任,就必须要持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水平,要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大师交流,要学习与借鉴他们的思想,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具有全球化视野的人。学术月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立足世界艺术与设计学术前沿的思想交流平台,意义相当重大。”
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的宗旨,是搭建一个立足世界艺术与设计学术前沿的思想交流平台。信息革命推动的全球化洪流,在加速国际同化、流行现象复杂化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形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艺术与设计学术界也涌现出许多极有价值的前沿思想和创新思维,这些前沿思想和创新思维在本届学术月活动中得到了集中展现——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前院长丹•博雅斯基针对如何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进行了深入阐述,告诉我们在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学校内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时,该如何参与和选择,如何用设计来创造更好的未来。
美国设计战略咨询、策划专家高登•布鲁斯以在IBM、三星、联想、长虹等公司从事设计的经验为线索,提出设计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设计应与调研相结合的理念。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前任校长约里奥•索特马教授介绍了芬兰的设计发展战略,设计创新思维的范式转换以及对未来设计教育的看法。索特马教授提出的“设计要融入创新体系”的理念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琼•拉普里教授授提出了“通过镜子看世界”的观点,同时指出艺术与设计工作者面临的三大挑战:一、数字世界;二、宏观的世界;三、消费生存的方式。
美国帕森斯艺术设计学院院长西蒙•考林斯则强调,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设计技能,更要让学生树立在现有基础上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并注重多元文化的影响。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媒体艺术设计学院院长丹•费恩带来了“灵感来自于大自然,要充分把握来自于外界事物的影响和启发,同时也更要留意自身与周围事物的联系”这样发人深省的观点。
日本著名设计师、设计教育家平野拓夫则以几个实际设计案例介绍了日本设计界最新的发展理念,包括设计管理,设计战略在企业营造品牌中的作用,以及节能环保理念和可再生能源在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据了解,在成功举办首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之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将在每年的10月至11月期间定期举办“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活动,每届以不同的主题开展深入而最具前沿性的探讨,推动和引领国内外艺术和设计领域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郑曙旸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的宗旨,是搭建一个立足世界艺术与设计学术前沿的思想交流平台。我们意识到:学校的改革战略需要立足于国家发展的大背景;学院定位要服从于人才培养的国际化道路;学科则要以基础理论研究作为建设的导向。而在信息时代,高等教育全球化的速度远高于其他领域,艺术与设计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学术方向的定位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因此,需要密切关注世界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通过一流水平的艺术与设计思想交流,来不断调整我们的发展策略。
首届“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的成功举办,对提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起到了卓有成效的推动作用。有理由相信,随着一系列国际学术活动的深入开展,随着“清华国际艺术•设计学术月”发展成为一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活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终将实现“发展成为具有国际一流艺术设计学科、国内领先水平造型艺术学科的世界著名美术学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