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设计赛事 > 正文

中国设计从“包豪斯”学什么?——“90年:包豪斯道路”展亮相京城

2010-01-20 11530 0



包豪斯大楼外观
 

1月12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主办的“90年: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文献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包豪斯与中国设计界的关系非常独特,因为它已不是包豪斯在中国的简单移植,而是演变成中国设计界在20世纪追求提高生活质量和设计水平的自觉努力。”中国文联副主席、清华美院名誉院长冯远在开幕式上说。

该展览共分“包豪斯的真相”“乌尔姆的继承和批判”“包豪斯在美国”“中国与包豪斯”“在东亚: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五部分,基本梳理了包豪斯的发展脉络及其对全球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包豪斯”的精髓是什么?

“包豪斯”是德文Bauhaus的音译,原是1919年在德国威玛成立的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的名称。该校创办人及首任校长,是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庇乌斯;德国另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任“包豪斯”第三任校长。该校于1925年搬到德骚,后于1933年迁至柏林,同年遭纳粹法西斯查封而被迫解散。虽然“包豪斯”仅存世短短14年,但其理论与学说却对整个世界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认为,包豪斯的基本理念有三个要点:一是把工匠老师傅与精英性的现代艺术家结合在一起;二是把设计(即实用美术)与工业化大生产结合在一起;三是提出把实用美术从贵族的手中解放出来,为更广大的劳动阶级服务。

“包豪斯把原来的工艺美术概念转换成了现代设计概念,即把原来以师徒传授方式培养的,以手工劳动为特色、以小作坊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模式,转变成了以大工业生产、流水线产品制作的现代设计概念。”潘公凯认为,包豪斯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革命性的,它改变了整个现代设计和现代建筑设计的面貌。

包豪斯提倡简洁,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设计产品,这样更便于流水线生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柳冠中表示:“包豪斯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理念,所以它必须简练,符合当时大生产的工艺水平,使得它的成果必须跟技术、工艺和大众需求以及当时的生活水平紧密结合。”

在潘公凯看来,目前国内的金融区、商用和住宅楼盘大多还是沿用包豪斯的设计理念。但包豪斯在建筑设计方面也遭到了一些批判,如房屋尺度过大、能耗过大、过于理性的布局使得城市失去活力等。“虽然也有缺点和偏颇,但包豪斯建构起来的理念,在现代设计史上是谁都跨不过、抹不掉的里程碑。”潘公凯说。

[Page: ]



北京798 艺术区内,包豪斯风格的厂房稍作修饰,即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
 

包豪斯的中国轨迹

就包豪斯早期在中国的传播而言,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早期赴海外求学的中国学生。他们在回国后主要从事美术创作和工艺美术实践,如陈之佛、庞薰琴、雷圭元和郑可等。

上世纪40年代是世界设计的黄金期,也是包豪斯的全盛时代,当时中国正处在极度贫困和混乱的内战中,直到80年代推行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之后,设计行业才逐步得到发展。

此后,中国的设计艺术学科体系逐渐改变了“工艺美术”一统天下的局面,包豪斯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成果开始被关注并被介绍到艺术院校中。这也被看作是现代中国设计艺术发展的新开端。

与此同时,中国的设计艺术领域在实践中开始运用包豪斯的理念,并更多地运用国外的其他现代设计手段,造成了一种蓬勃而混杂的局面:一些设计艺术家和建筑师将“装饰”与“设计”对立起来,把“无装饰”与“反装饰”当做“现代设计”并打上了包豪斯的旗号。这分明是对包豪斯理念的断章取义。

北京大学博士生祝帅认为,中国的包豪斯研究真正进入综合批判、创新和反思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自觉思考中国艺术和设计教育问题,是21世纪之后的事情,这也体现了艺术、设计、人文和建筑等领域学者的合力。

要学真正的包豪斯

“‘包豪斯’在中国,很多时候像一块已经很遥远的圣地,在需要的时候,被稔熟而又漫不经心地提一下,然后又轻轻地放过一边,‘包豪斯’一词充斥在各类设计专业考试的名词解释中,没人会说自己不知道‘包豪斯’……”“90年:包豪斯道路”展览前言中如是写道。

对于当下的设计和设计教育来说,“包豪斯”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斯蒂芬·利特尔所著的《流派:艺术卷》一书中,并没有把包豪斯仅仅定位为一所建筑和设计学校,也没有把它描述成某种主义或者学派,而是称之为一场浩浩荡荡的“运动”。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潘公凯称,中国目前有1000多所高校设有设计专业,其中800多所得到了教育部的评估认可,每个学校的设计专业学生平均超过2000人,但是人才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实力的增强。“中国的现代设计在近10年中的发展是爆炸性的,但在制造业生产链条当中,设计所占的是中间最低的一段。总体看,中国的设计仍然处在初级阶段。”

同时,中国设计经常面对“使用西方语汇就被视作抄袭,而使用东方传统语汇则被视作卖弄中国概念”的困境。创新力不足让人们对中国设计常常失望。

柳冠中表示,虽然中国的设计师经常自诩创作风格来自包豪斯,但很多人恰恰在违背包豪斯精神,只是在搞形式游戏。“国内的设计被空洞化了、表面化了、边缘化了,最可怕的是艺术化了,只追求好看。”柳冠中认为,包豪斯不是形式游戏,它在解决本质问题,在思考艺术和设计的规律和本质。

柳冠中指出,将设计关在美术的圈子里,美其名曰为“大美术”,但两者却根本不同。“设计是综合的艺术,它需要美术、技术和对人的研究的支撑,但国内对人的研究还基本没有开始,艺术家眼中只有自我。很多设计者一味求新、求奇、求怪,这样根本不可能学到包豪斯。”

柳冠中表示,目前设计界流行的“三大构成”绝不是包豪斯的本质,而我们却把它奉为经典。“包豪斯不是形式游戏。这个展览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人们真正看看包豪斯是什么,他们说了些什么,干了些什么。”


13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