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建筑“短命”背后的“中国式规划”

2010-02-27 3339 0

  2月6日,由于规划与设计问题,江西南昌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在“浪费公众财富”的质疑声中,被爆破成约4万吨的废墟。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型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都超过50年,而我国“短命”建筑不在少数:2007年,沈阳五里河体育场才用18年就完了;今年,福建一所投资1500万元的小学,只有2年就面临被拆迁的命运。

  是什么造成如此多的“短命”建筑?我们的城市规划出了什么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对491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50.1%的人表示不满意,41.8%的人表示“一般”,仅8.0%的人表示满意。

  城市建筑总“短命”原因何在

  在北京工作的于波前不久回家乡过年,她最大的感触就是过去一年家乡变化太大了,“很多地方都在拆建,听说在争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我很高兴看到家乡面貌焕然一新。但是我印象里有些房子建成也就十来年,为什么都要拆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东泉认为,建筑“短命”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施工质量存在问题,使得建筑寿命不能达到设计年限;二是建筑设计落后,人们审美水平提高后,发现以前的建筑造型与自然环境、街区等不能很好协调;三是土地升值过快,原来的建筑性质不能充分体现土地价值,拆掉重建更合算。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吕斌,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城市建筑没达到使用年限就拆除有国情和时代的原因。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地方确实有一批设计不太好、偷工减料的房子,但大都还可以改造和修复,“现在普遍选择拆除,多是为了追求GDP增长。一些省、市甚至建完就拆、拆完再建,弄水泥,炼钢筋,GDP一下就上去了。”

  城市建筑总“短命”原因有哪些?调查显示,83.5%的人选择“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71.8%的人认为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接下来还有:豆腐渣工程(39.6%)、商家急功近利(36.3%)、审批拆除程序有问题(36.2%)、建筑设计有问题(28.8%)等。

  “城市建筑‘短命’是经济利益驱动下各种利益博弈的结果。”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临安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速度比较快,土地投机获得的利润比较大。比如海南三亚要建成国际化旅游城市,一些开发商看到商机,就把盖好的房子拆掉,宁可向原来的业主赔款,重新规划后再盖新房还能赚钱。

  “老房子周边的道路、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比较完善,拆后再建的收益比开发新楼盘要多。”刘临安表示,虽然局部获利了,但从整体上看浪费了社会资源。

  拆除使用期不长的建筑会造成什么影响?88.2%的人认为会浪费社会财富;80.0%的人认为会劳民伤财;47.0%的人表示会造成环境污染;37.5%的人表示城市的稳定形态和韵味无法保证;33.2%的人说会打乱了城市总体规划。仅7.1%的人认为总体上有利于城市发展。

  谁来追究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为

  当前城市规划都存在哪些问题?本次调查揭示,“缺乏前瞻性和总体性”成为最大问题(74.5%);其次是“开发商暗箱操作”(51.5%)。接下来依次为:行政干预过多(49.6%)、高密度高强度无序开发(44.0%)、违规建筑较多(41.1%)、对文物古迹保护力度不够(30.4%)等。

  吕斌认为,其实很多行政主管部门是很有理性的,关键是个别领导的主观意志太强。所以谁来决定规划是关键,大的决策很重要,比如城市的CBD是不是要扩建,扩建会不会影响历史文化,市场到底有没有需求,“规划后主要领导要负责,不能建完了就不管了,下一个领导来了就拆。”

  调查中一名民意中国网网友留言,城市建设迫切要求决策者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但不少城市的设计者恰恰暴露出这方面的短板,他们要么被美好蓝图所蛊惑,要么被商家的逐利冲动所裹挟。

  吕斌则提醒,要理性看待规划的前瞻性。规划有前瞻性是好事,但到了一些地方领导那里可能就变样了,不需要那么多高楼大厦却非要盖,不需要那么宽的马路却非要修。“要盖一百年不落后的房子,当时的一两代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都说巴黎一百年不过时,但是路修那么宽,一开始肯定没有那么多行车需要。城市规划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合理的空间秩序。”

  刘临安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开发过于注重经济效益,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东西。经济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甚至是以居民健康为代价。“去年内地有个城市号称GDP超过香港,但那个城市的总体质量能和香港比吗?不改变官员的考核体系,城市规划短视的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

  应该如何解决城市规划问题?调查中,79.9%的人希望建立问责机制,追究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为;69.2%的人建议改变官员以GDP为主导的政绩考核体系;63.9%的人认为要事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60.5%的人建议拆迁或重建决策透明化;56.4%的人认为要健全审批和监督机制。

  “我们政府作为城市规划的主体是有优势的,有公共利益的立场。”吕斌说,城市规划要讲究可持续发展,不能光算经济账,还要考虑社会效益,从环境、生态、文化等方面多维度地考虑问题。在决策之前一定要慎重,多听听公众和专家的声音,综合分析利弊。这样做事看起来可能慢一点,但总体效率会更高。

[Page: ]

  2月6日,由于规划与设计问题,南昌一个使用不到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在“浪费公众财富”的质疑声中,被爆破成约4万吨的废墟,由此引发公众对“短命建筑”的反思。近日,一项对491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调查显示,85.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50.1%的人表示不满意,仅8.0%的人表示满意。(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根据建设部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目前的经济寿命大约为30年,也就是不到技术寿命的三分之一,各个城市普遍出现“大工地”现象,形成了规划——建筑——规划变——建筑变这一恶性循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规划短视,造成规划的频繁改变,使得土地性质和用途也发生变化,从而催生了建筑“短寿”现象。

  如此一来,难怪只有仅8.0%的人对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表示满意。这样的调查结果无论对公众来说,还是对城市管理者而言,都是一种难言的尴尬和无奈。事实上,很多地方规划的随意性强。一些地方领导盲目追求政绩,追求短期利益和表面形象,只求在任期内能完成几个像样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以及由此带来的GDP的蹿升,不讲综合效益。同时,一些大型建筑在规划建设时,缺乏专业的论证,全凭少数决策者拍脑袋,待下届领导上任,看着不顺眼就一声令下拆除。如此说建就建、想拆就拆,使城市建设陷人反复拆建的恶性循环之中。也正因为如此,83.5%的人认为“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是建筑总“短命”的原因。

  那么,仅8.0%民众满意“中国式规划”,是对官员们的冤枉吗?官员们会对此进行反思吗?会脸红吗?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规划界早就有这样的说法,“城市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其结果是造成一些编制得不错、有利于老百姓利益的规划因不符合领导的意志而成为废纸一张。当前,某些领导为了谋取私利,好大喜功,盲目干预开发过程以及城市布局,修建一些不能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利益的政绩工程,使得“长官意志”高于公众意志,结果背离了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目标。还有的规划被指责为有权有势的社会阶层服务,而忽略了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可以说,仅8.0%民众满意“中国式规划”是对城市管理者的无情嘲讽。更应明确的是,由规划浪费引发的拆拆建建,使老百姓和纳税人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也给政府带来了高昂的行政成本,影响到了政府信用和公信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两院院士周干峙在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曾明确指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行政干预过多,二是被开发商暗地操纵。如果官员们不加以反思和改进,在笔者看来,对社会来说,建筑总“短命”背后的“中国式规划”就会成为我们梦魇般的存在。

  19世纪英国的建筑理论家拉斯金曾说:评论建筑物好坏,要听小老百姓的愿望。我们可以认为,评论城市规划的好坏,更要听小老百姓的愿望。永远将普通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既是城市规划理念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归宿。城市规划不能以政府利益最大化为诉求,更不能成为官员利益最大化的表演场所。要知道,普通公众是城市公共利益的享有者,基于程序民主理论,既然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城市建设不应将普通市民排斥在外。因此,仅8.0%民众满意“中国式规划”就是不满的表达和对权力者的嘲弄,官员应该对如此低的满意率感到脸红和负责,否则,就辜负了民众的期盼。

[Page: ]


组图:南昌地标性建筑五湖酒店被爆破 化为废墟


2月6日,南昌曾经的地标性建筑五湖大酒店被爆破。下午15时50分,爆破瞬间。 (本文图片均由大江网记者时雨摄)
2月6日,南昌曾经的地标性建筑五湖大酒店被爆破。下午15时50分,爆破瞬间。 (本文图片均由大江网记者时雨摄)

五湖大酒店被爆破
五湖大酒店被爆破

楼体开始坍塌
楼体开始坍塌

  “轰隆”一声响 南昌地标性建筑化为废墟(组图)

   2月6日下午15时50分,随着一道电光闪过,紧接着“轰隆”一声巨响,高85.7米,面积为2.81万平方米,三面临湖的南昌五湖大酒店——这个南昌曾经的地标性建筑淹没在浓浓灰尘中,化为废墟。

[Page: ]



江西南昌拆四星酒店建五星 被指建也GDP拆也GDP

起爆
起爆

爆破中
爆破中

爆破后
爆破后

  拆“四星”建“五星” 如此折腾为哪般

  “轰、轰、轰”伴随三声巨响,2月6日,江西省南昌市22层高的五湖大酒店瞬间倒塌成一堆约20米高的废墟,距离爆破点200米处观测点如同三级地震,有轻微震感。《武汉晚报》报道说:据称,五湖大酒店拆除后,将斥资5亿元人民币在原址重建—座五星级酒店,新酒店拥有一栋25层主楼及一栋6层裙楼。由于这家四星级酒店服役才13年,所以这“星级一爆”引来颇多质疑之声。

  反对

  有钱也别“富折腾”

  从前有个词语叫“穷折腾”,现在“不差钱了”,一些地方又开始“富折腾”。一座“四星级”的大酒店,曾是当地标志性建筑,才服役13年就“寿终正寝”,怪可惜的。据说,酒店被拆除有4大原因:一是酒店没有大型停车场,不符合五星级要求;二是消防设施落后;三是酒店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四是大楼结构不合理。

  显而易见,上述原因均属于规划与设计方面的因素。这就怪了,五湖大酒店毕竟是标志性建筑,而且身居“风水宝地”,为何当初的规划设计弊病百出?才13年的工夫就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了?究竟是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太快,还是规划设计太短见?要知道,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型建筑的使用寿命一般都超过50年,而南昌五湖大酒店从建成至报废才13年。如果接下来的规划设计还是如此“短见”,谁又能保证今后的五星级宾馆不“短命”呢?联想起近期频出的“短命小学”、“短命社区”,这些“短命工程”无疑都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笔者想说的是,即使有钱了,也不能“富折腾”。李继彦

  想拆就拆几时休

  去年1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政府和建筑物的所有者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建筑物维护管理,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在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物,政府不能“想拆就拆”。可悲的是,法律依然没有管住“星级一爆”的“手”,真让人不知道“想拆就拆”几时休?

  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到100年。一座22层服役仅仅13年的高楼大厦“想拆就拆”,转瞬间变为废墟,白白浪费了多少建筑资源和社会财富,难怪早就有专家感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筑最浪费国”。从我国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看,一座大楼爆破拆除重建必须经过立项、规划、设计、消防、安全、环保等多道关口,应当说管住“想拆就拆”并不难。为何“星级一爆”自始至终一路绿灯?说到底,还是地方领导片面追求政绩、短期利益和表面形象,压根儿就不想管、不愿管,甚至本身就是“想拆就拆”的始作俑者。纪卓瑶

  规划短视病的缩影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乡规划不能因为地方领导的变更而变更,更不能因为个别领导的意见擅自修改。经过规划部门批准建设的大酒店,因为要满足投资商的要求,建成13年就被拆除,无疑与《城乡规划法》精神背道而驰。建成仅13年的大酒店说拆就拆,如此之短的建筑生命周期造成了建筑资源浪费和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如此拍脑袋决策思维,不仅凸显决策者的权力随意性,更是戳到了城市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其实,南昌建成13年的酒店被拆除不过是规划短视病的一个现实缩影。由于政绩评价体系不完善,领导变更频繁,有人认为前任领导制定的规划方案,不能显示政绩;有人唯投资商马首是瞻,随意更改城市规划者不在少数。于是乎,城市规划陷入了“领导一句话就变”的规划怪圈。虽然舆论诟病不断,但由于违规成本太低,短视规划病一直没有得到根治。胡艺

  观察

  拆也GDP 建也GDP

  酒店想拆除重建、升级是企业行为,但是城市规划变更却涉及社会利益,如果产生环境污染,还影响到公众生活,那么这件事就不只是企业行为,也不应只由少数官员以政府的名义来决定,而应当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让规划决策融入民意成分。虽说《城乡规划法》中规定,“城乡规划要论证、听证,充分考虑专家和公众意见”,但实事求是地说,目前的城乡规划编制与变更,基本是权力主导型。权力主导的情况下,一是规划的科学严谨性很难保证,所以各地都存在“朝建夕拆”的问题,比如福州准备拆迁一所刚刚斥资1500多万翻新、使用不到两年的祥坂小学。二是规划为形象和政绩服务,为了满足政绩需要而不顾公众利益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早有论者指出,一拆一建的过程实际就是打造GDP数字的过程:拆也GDP,建也GDP。再有,有些情况下,规划变更还涉及到国有土地的再次出让、坐地生财的问题。因此,每每令专家不可思议、公众十分吃惊的炸倒重建,地方官员却乐此不疲。

  好好的一座仅使用了13年、价值千万以上、“修得相当牢靠”的四星大酒店,瞬间被炸倒,所炸出的不仅是一块重建五星大酒店的地皮;这一炸,还炸出了一组GDP数字以及一组与“不可持续”、“土地生财”、“捷径式发展”等概念有关的政绩与利益效应。地方政府力排众“疑”,执意炸掉一座好好的酒店也好。从前的“四星级”规划今天看来已经不起检验也好,说到底是权力主导规划的产物。这种模式下,未来的“五星级”什么时候炸掉,也是一个不可预见的问题。马涤明

  公众为何如此敏感

  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专家和老百姓都这么说。一个只用了13年的建筑轰然倒下,这确实有些可惜,说是社会财富的浪费也不为过。然而我们也只能是说说而已,因为曾经的五湖大酒店已经灰飞烟灭,而酒店的经营方凯美只是一家企业。

  拆四星建五星,在公众眼中,这或许是“败家子”行为。然而对于企业来讲,拆什么建什么,其实都属于企业的自主行为。只要合法合规,外人就无权干涉。对于利益至上的企业来说,做出拆四星建五星的举动很显然是经过了利益得失的考量。既然那个四星级酒店已经没有改造价值,那新建一个又有什么不可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拆四星建五星也未必是坏事儿。拆四星级酒店贡献的是GDP,建五星级酒店贡献的更是GDP。如果这座五星级酒店顺利落成,成为南昌的一个新地标,那岂不是一举多得?

  公众为何会对一家企业拆四星建五星如此敏感?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被拆怕了,建怕了,浪费怕了。拆了建,建了拆,这几乎成了国内城市建设的一个通病。在××工程的大旗之下,似乎没有什么不能拆,没有什么不敢拆。至于浪费还是不浪费的问题,一概抛之脑后。2007年,沈阳的五里河体育场以16亿身价结束了18年的生命;而2010年,福建台江区一所投资1500万新建的小学为了给政府规划的CBD让路,只有2年就面临被拆迁的命运。究竟算没算过浪费账我们不得而知。关东客

  声音

  浪费的是社会财富

  经历了13年的折旧,一栋22层的四星级酒店价值仍至少在千万以上,将其拆除尽管是企业行为,但被浪费的依然是社会财富。

  ——潘阳(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院长)

  “地标”夭折患了什么病

  在无数的短命建筑中,五湖大酒店不是最短命的,祥坂小学也不是。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提升城市规划水平这一技术能力外,其他要素还包括环保和节约意识的普及、公共决策的公开化和科学化以及监督和问责机制的建立。


35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