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在一位朋友小孙儿的周岁生日Party上,有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嘉宾送上一只设计精巧的风扇,外形是活泼可爱的小兔子,风叶用软塑料片制作,电源线是UBS插口,用的是静电,整个造型充满童趣,又非常安全。这是国内某公司设计生产的,年初刚出口投放美国市场。送风扇的朋友说,这款风扇玩具在美国儿童用品市场上十分抢手,他排了两个小时队才买到。
都说“中国制造”设计粗糙,眼下又渐渐失去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有所下降。可眼前这只新颖别致的儿童风扇,却让笔者对“中国制造”充满期待——设计创新就能提升竞争力。
过去,中国货虽说便宜,但国外消费者对其总体印象是“灰头土脸”,设计老套,或一味模仿别人。有的产品从质量上来说,可与洋货较劲,但外观上往往不及洋货那么有视觉冲击力。在欧美市场,人们一边在享用价廉物美的中国货,一边又在抱怨中国货粗制滥造。
不错,中国如今已有了如联想、海尔这样远超百亿元规模的巨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相当的知名度以及市场份额,但消费者提起这些品牌来,虽然熟悉,却并没有特别亲近的感觉。它们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实力,但仍未获得与之相匹配的掌声和鲜花。在笔者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家的产品在设计上还缺少市场竞争力,与国际一流更有不小的距离。
在品牌竞争的时代,注重设计几乎已成了欧美跨国公司在市场胜出一筹的法宝。以眼下正风靡中国市场的 i Phone 4为例,在市场评论人士眼中,iPhone 4堪称无与伦比的工业设计杰作,苹果公司的设计理念、设计构思几乎做到了极致。而这个颠覆传统的工业设计,让 iPhone 4抢尽的市场风头,令其竞争对手眼红心热,也将工业设计提升到了又一个新高度。
iPhone 4的热销,给“中国制造”上了一堂生动的工业设计理念的辅导课。“中国制造”要想不被淘汰,更上一层楼,就得从工业设计创新入手,注入新的竞争元素。
工业设计是一种创新思维,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一款造型别致、富有人性化的产品,往往需要工程技术人员耗费巨大的心血,需要公司注入巨额费用。而“中国制造”多年来始终疏于设计创新,总想依赖模仿的捷径。这是浮躁心理在作祟。浮躁是全球化通病,但不能不说,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尤为突出。由于浮躁,企业的“池塘”越来越宽,却又越来越浅。
“中国制造”缺失设计创新的动力,还因为社会法制观念淡薄,知识产权得不到强有力的保护。设计开发一种新颖的产品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资金,而模仿可能是一夜之间一蹴而就的事,又不受到法律追究,何乐而不为?
可是“中国制造”要想在全球彻底改变形象,脱胎换骨,提升竞争力,非得在工业设计上下苦功不可。这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有着“千湖之国”称号的芬兰,本是个资源匮乏型国家,但如今的芬兰却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在危机感的逼迫下,富有创造精神的芬兰人在设计上别开生面,拿出一款又一款IT新颖产品,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赢得了他们的一片天地。有位芬兰学者的见解很能说明芬兰人的心态,“我们是个资源缺乏的国家,除了海洋和森林,别无长物,只有动脑子才能生存。”笔者以为,芬兰人的危机意识,正是我们所欠缺的。为了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我们理该有增强依托工业设计让“中国制造”升级的急迫感。
同样一件物品,在首尔如果贴上韩国制造标签的话,在韩国会值10000元,如果贴上日本制造标签的话,是14000元,若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会值14500元。同样的东西,价值会有趋向扩大的落差,这就是源自品牌的力量。“中国制造”品种多、产量高,但真正在国际上撑起门面的,依然寥若晨星。改变这种局面,唯有靠努力创造中国的设计品牌,提升中国品牌的亲和力、感召力、冲击力。
工业设计是创新还是模仿,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含金量,一味模仿,营造山寨,省力省钱,但市场风险大,走侵犯知识产权的钢丝,如履薄冰,稍不留神就会遭到知识产权诉讼当头棒喝。所以,有了核心知识产权,才谈得上创造中国的设计品牌。
为此,从国家层面来说,要放眼未来,尽早建立国家工业设计的创新基金,加强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鼓励设计创新。凡工业设计有创新元素、经专家评估有市场价值者,国家应予以资金扶持,同时给企业重奖,鼓励企业和个人就工业设计申请专利和登记著作权。并建立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信用公示制度和预警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此外,还需建立完善的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