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卖烧饼的摊贩与来买烧饼的顾客,双方心里都没谱,永远不知道在貌似火热的“创意与设计”炉灶里面,下一次会摸到哪张烧饼。(姚远 插图) |
上周日与友人一起陪同国内某艺术学院院长去深圳某知名工业设计公司参观。因为当天员工放假,偌大的大楼里没有了平日的喧闹。跟随朋友的指引,我们从5楼浏览到1楼,一路下来,其硬件规模、业务客户范围、组织规划,着实让这位院长折服,并感慨不已……
我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类似这家有着12年历史的本土设计公司只是少数。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珠三角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的深圳,以来料加工贸易为主,工业设计公司屈指可数,即使到90年代中期也才30多家。但很快,伴随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给众多制造型企业与相关研发资源配套不可或缺的一环,工业设计公司数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目前共有超过400家左右的工业设计公司。
然而,实际从事工业设计相关业务的公司却远远不止这个数字。在深圳,还有不少从事工业设计业务的公司并不以“工业设计”冠名,他们或以“科技公司”与“方案公司”的面目,从事着包括工业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模具开发与制造等产品开发全流程业务,或者通过买卖、发包设计、专利与方案直接获取利益。强大的集群经济综合效应,使深圳的工业设计产业链每年能为社会创造超过百亿元的产品附加值。
工业设计的主体是企业与设计公司,两类主体对设计的认知、各自设计管理与执行贯彻能力的水准高低,决定了设计外包的价格与业务量,也决定了两者之间对话高度。而对设计的认知差异,容易造成合作过程中的“同床异梦”,特别是设计公司传统单一的人员、组织、盈利模式,往往决定了大多数中小规模工业设计公司之间业务与价格的同质化恶性竞争,生存环境并不乐观。
大多数设计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还是建立在互相猜度与揣摩的基础之上。如同卖烧饼的摊贩与来买烧饼的顾客,双方心里都没谱,永远不知道在貌似火热的“创意与设计”炉灶里面,下一次会摸到哪张烧饼。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回忆妈妈的话:“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颗尝到的是什么滋味。”但设计不是烧饼或巧克力,更不是玩随机与概率的游戏,设计是商业,是手段。
这些年来,一些国外设计与策略咨询公司带着先进理念相继来中国市场试水,设计产业也从初级起步阶段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涌现出一批高速成长的设计公司。政府的重视与扶持、设计的产业化、社会与市场需求的改变,为这类设计公司的转型提供了机遇,开始从做单一工业产品造型设计业务服务转化为可提供创新策略咨询顾问、设计与模具制造开发、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动漫衍生产品、文化传播的多元提供商。
也正因为工业设计与品牌策略相结合比做纯粹的工业造型设计所获得的附加价值与社会影响要高得多,国内一些发展较好、上规模的设计公司,完成了从拉业务到有相对固定业务与稳定客户资源的设计企业集团的角色转化,尝试做设计以外、追求精神层面的事,甚至开始尝试自创品牌产品与服务等高端业务,将设计打造成长期策略与吸引战略投资的利器。这类设计企业在深圳乃至全国虽还不占多数,但已经代表了未来设计产业一个发展趋势。
文艺复兴运动是14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当时的意大利美第奇银行家族资助来自文学、艺术、哲学、政治、科学、宗教等不同领域富有创新精神人士,吸引各路人才能够齐聚佛罗伦萨,使不同学科、不同文化交叉形成了大碰撞与新思维,最终迎来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时代,造就了一批像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这样的史诗性人物。因此有学者一直认为,没有美第奇家族,就没有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生,这个推断虽过于偏颇,但没有美第奇家族就不会有今天所看到的文艺复兴的面貌却是大家的共识,人们把这种交叉思维产生的神奇结果称之为“美第奇效应”。
工业设计是系统战略工程,设计的产业化与设计公司的转型也需要时代催化出“美第奇效应”,酝酿利于工业设计、心理学、人类文化、工程、交互体验、品牌策划等不同领域、学科交叉的组织与环境,吸引各类专才与通才,给设计一个更广泛的舞台,还设计的本源。
在当下“美感经济”时代,企业需要上量的、符合主流方向的产品赚钱,当然,企业也需要有差异化的产品增加附加价值、为企业品牌增加美誉度。工业设计早已跨越“形式设计”阶段,更关注于消费者使用行为、产品易用性设计、美感体验与系统化设计。但不可否认,短视的设计价值观成就不了高标准的设计需求,从众与被动的设计需求更造就不出高水准的创意与设计产业发展水平。
如同低附加值的“中国制造”买不了高水准的“中国创造”,在这个创意时代的熔炉里,您要哪张“烧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