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理论文摘 > 正文

50年 米兰与设计仍热恋--从米兰到上海看“智”造

2011-05-11 14606 0

  今年是米兰家具展的50岁生日,主题却一点儿都不怀旧,还叫“50years young”。我历史悠久,不过更加历久弥新。对于设计来说其实也就是这样,只有永远年轻,生气勃勃,设计才能造就一个个看似悠久的经典。

  新米兰展览馆基本像一个大游戏乐园。看展的时候有乐队往来穿梭,扛着各种设计过的乐器,或精细别致,或巨大无比,先抓眼球,再抓耳朵。累了,想歇了,要去草坪上躺会儿,你还是能发觉身边每个元素都充满设计的元素。各种材质、颜色、粗细比例,协调地搭配在一起,还会把生活中各种意象幻化成设计设计感强烈的线条。

  米兰家具展,从来都不止是一个展览会,而是一个设计城市的风貌展示。全世界各地,最漂亮最风格的家具,这是你看到的表象。这个城市的设计环境、设计氛围、对设计如对金钱一样的热爱,这是内涵。其实你要不是做家居行业的,不是每年4月才会飞过来拍上几千张照片,学习流行趋势,而是随意挑个时间来到米兰,仍然是能看到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对设计的情有独钟,简直全城热恋一样追捧着设计。基本从通心粉到法拉利,从一把勺子到一座城市,意大利设计师有无数的领域可以大施拳脚。虽然,中国有更多的房子,更多的空间,比欧洲大十数倍的体谅,可以做室内,做建筑。但中国的设计是有明确目的的,而且基本是商业。

  但意大利,可以为了生活而设计。

  当然意大利的设计也很像商业靠拢,全球奢侈品品牌里,意大利出品的大概能占到三分之二。这是商业设计实力最明显的表现。二战结束后,意大利人开始崇尚设计。这个国家是文艺复兴的辉煌起点,出过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耳濡目染的艺术细胞肯定不错。但关键不是这些,不是民族血统上多优良的基因(所谓“血液里都流淌着设计”,就算生物学上,这也不是显性遗传,成不了一个民族的基因细胞),而是大批意大利企业看准设计,能给产品带来的增值潜力,重金在全球招募顶级设计师。师开阔了本土设计师的视野,让后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机会,而企业的不断需求又让他们得到实践机会”。换句话说,意大利设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意大利企业愿意为设计埋单。

  而三十年的熏陶,虽然是商业目的的起步,却让意大利这个民族有了对设计的后天情感。设计是审美哲学的具象化表现,是人类情感的扩大器,一个充满设计的环境,就像一个充满绿色植物的环境,氧气必然丰富、让人呼吸舒畅;一个遍布美女的环境,男人必然睾丸酮分泌,心情大好一样,定然会让人潜意识里的审美细胞勃发。而一个时刻调动思维审美的人,他对世界是充满好奇和赞赏的。没有独立人格,精神世界卑微的人,是不会有审美的神圣体验感的。

  我们现在,算经历着意大利的初期,开始逐渐认识到,庞大而不强大的制造业,基本只能依靠尚且存在的成本优势,用仿制取代设计,用成本抵抗文化,是决定行不通的。商业对设计的渴求,开始越来越多。我们下一步,则是要让设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武林高手练功,一开始剑法怎么用,一招一招摆。练熟了,技艺上身了,随心而发。设计成为了我们审美习惯中的必然,而不是一个商业忽悠的噱头,我们民族的审美生活方式,就会比现在优雅漂亮很多。

  生活方式,有些和经济金钱有关,但绝不是全部。前苏联刚解体时,俄罗斯人民何止不富裕,差不多就是日子难熬。但一到周末,父母照样会把孩子打扮一番,穿上小西服,小裙子,盛装去听歌剧、看巴黎。这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炫耀阶级不同的工具。我们的公园、我们的街边,需要更多的美学意象,需要让我们的孩子更多接触到这个世界美妙的一面。这一面不仅是几何书里的线条,更应该是设计的优美线条。审美如同设计一样,绝非血液负责遗传,那么没有足够的审美对象,我们怎么让下一代酝酿出足够的审美情调?而一个不追寻美的民族,绝不会是一个充满创造力、能改变世界的民族。


165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