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主展馆奠基仪式,在永定河畔园博园中举行。主展馆占地3.2公顷,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将于2012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试运营。主展馆外形宛如一朵盛开的月季花,作为园博会三大标志性建筑之一,“月季花”将与卢沟晓月隔水辉映,为永定河再添新景。
状如月季 水岸绽放
主展馆的外观设计,被形容为“宛如一朵花姿绰约、四季倾城的月季花,盛开在碧水丛林间。”
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到,主展馆外形状如一朵月季花,在周围的碧水绿地中盛开,伴随着花瓣层层绽放,整个建筑螺旋上升,最终合抱于花蕊。设计中渐次绽开的构造和起伏变化的天际线,富有动感,充满张力。
同时,建筑表皮统一的纯色设计,更加突出了建筑自身的张力和雕塑感,而大小不一的窗洞,配以多彩艳丽的玻璃,在室内室外形成了丰富的光影变化,仿佛随风飘动的花瓣,营造出浪漫梦幻的感觉。
主展馆还将水系和绿化引入建筑之中,形成相互穿插的效果。建筑屋面的绿化,仿佛从建筑中生长出来一般;而螺旋形的屋面逐渐降低,最终与入口广场连为一体,又好像建筑在绿地中生长。
主展馆位于园区南端,主入口的东南侧,南临京周公路新线,北侧为国际展园区,东面是园区生态湿地。本届园博会主题是“绿色交响、盛世园林”,园博园选址在永定河西岸,整个园区是一块呈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地带,总体布局为“一谷、二区、三带、六园”。其中的“二区”,指的就是主展馆和中国国家园林博物馆,它们和永定塔一起,构成园博园三大标志性建筑。
功能齐备 参观便捷
作为园区主建筑,园博会期间,主展馆是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和服务中心。展示国内外造园艺术以及园林绿化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展示各类园林艺术作品、奇石、插花、盆景等;举办园林行业高层论坛、学术研究、技术与商贸交流会议;同时为观众提供功能性服务。
主展馆分为展示展览区、观众服务区、商贸交流区与展演区、新闻媒体中心、存储区、行政办公区以及安全保障、机电设备区等。各个区域既相对独立,又通过通廊、平台等相互联系。
整个建筑的核心,是跨度75米的主展厅,采用空间桁架结构,没有柱子,空间开阔,既可以满足特殊天气时举办大型室内活动的需要,又可以在展览期间,根据不同需要灵活划分。二层的奇石、插花、盆景、书画、花卉等主题展厅,围绕主展厅螺旋状展开,便于参观;主展厅的外隔墙还布置了贯穿一、二层的楼梯、电梯、卫生间和储藏间等辅助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
主展馆入口与园区主入口遥相呼应,人流进入园区后,将顺利地被引入主展馆内。入口门厅西侧,是票务处、寄存处等观众服务功能区;门厅东侧,是观众互动参与区及多媒体影视区。出口门厅的东北侧,一层是餐厅,二层、三层为行政办公区。建筑东侧,是相对独立的新闻媒体中心,布置有新闻发布厅、媒体中心等。安全保障、机电设备用房等,则在螺旋曲线的端点。新闻媒体中心、行政办公及机电设备用房等,都有独立的出入口,可以避免与参观人流交叉影响。
为满足不同爱好游客的参观需要,主展馆设计了灵活的参观路线。进入主门厅后,观众可以直接进入主展厅游览,也可以来到观众互动区,观看多媒体影片后再进入主展厅。主展厅参观结束后,观众可以直接通过一层出口结束参观,也可以沿着环绕主展厅的坡道而上,进入二层展区。二层展区的终点,既可以直通室外展场,也可以回到一层出口。
三个方案 “月季”胜出
据介绍,自2010年10月21日,主展馆设计方案公开征集起,共有3家设计单位与设计师参与征集,分别是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国际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埃森曼先生。
其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方案,借鉴了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有关人工建筑与自然景物的处理方式,以太湖石为形态表达的主题,自然地削切与散布,形成最终的建筑体。以石为载体,展现新时代园林、花卉的艺术之美,并力求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深邃的哲学理念。
埃森曼的方案,以一棵生长的植物作为设计的出发点,用一个三角状的主体结构作为“根”,支撑着整个球茎和交通流线管,这些“管”是这朵奇异花朵的“茎”。整个建筑立意新颖、造型独特。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月季花”方案,以北京市花月季为建筑形态,通过建筑与空间的对话,表达对生命源起的追寻与思考。在设计技术上,贯彻了“绿色低碳”理念。采用了多项节能环保技术,如在建筑立面造型的处理上,采用了退晕处理(即色彩由深到浅渐变),对玻璃幕墙起到遮阳效果,减少空调能耗。同时,对建筑屋面进行绿化,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能起到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
经过专家多次论证和市政府评审,最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主题为“生命之源”的月季花方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