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以下简称深港双城双年展)组委会在深圳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第四届总策展人泰伦斯?瑞莱的策展方案。瑞莱先生于去年通过深港双城双年展全球策展方案的甄选,被选定为2011第四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的总策展人。
泰伦斯?瑞莱是自2005年第一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举办以来的首位非华人策展人
出现首位非华人总策展人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泰伦斯?瑞莱是自2005年第一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举办以来的首位非华人策展人。作为一名国际著名策展人和建筑师,瑞莱先生曾任迈阿密美术馆馆长和纽约现代艺术馆(MOMA)的主策展人,并主持了MOMA在2004年的扩建计划。
瑞莱当天也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宣布本届双年展的策展主题为“城市创造”。这一主题描绘了建筑与城市之间无止尽的互动关系,并激起对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生命力的深度讨论。同时,本届双年展将研讨中国和深圳的案例,并与“全球经验”相比较。本届双年展的LOGO(王序设计公司创作),用莫比乌斯环的形式把主题中的两句话串在一起,以视觉方式诠释了主题的中心思想。学术委员会成员之一的冯越强建筑师认为,“策划方案体现了前三届展览主题的延续及深化,更国际化、当下性、层面更高,同时让“城市\建筑”的母题探讨回到本质、持续性中来。”
双年展由十多个子展组成
瑞莱透露,其策展方案将由十多个子展组成,并提名美国南加州大学Roski艺术学院院长Rochelle Steiner、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实验室的总监Jeffery Johnson、12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唐克扬博士、香港大学建筑系执行主任Jonathan Solomon、深圳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深圳发展史的Mary Ann O"Donnell博士等全球著名城市问题研究学者、建筑师及艺术家出任策展团队成员;著名综合艺术策划人翁菱出任双年展总顾问,另邀十位来自全球顶尖学府及研究机构组成策展顾问团队。
记者从总策展人瑞莱发布的策展方案中看到,其策划的子展项目中,“城市小于60”项目将回顾中国的深圳、美国的拉斯维加斯、荷兰的阿尔梅勒、博茨瓦纳的哈博罗内、巴西的巴西利亚和印度的昌迪加尔等全球六座新兴城市的成败经验,并将邀请六位导演用影像来记录这些城市由规划图纸转变成实际城市的演变轨迹。
“八大中国城市规划”、“中国城市发展时间轴”和“中国八个区域规划”、“深圳城市文化发展时间轴”等研究项目,将深入的分析中国在区域性和地域性的城市化;“深圳建造”子展项将展出由国内外顶尖建筑师设计的五个深圳在建或即将建造的重要项目,它将揭示这些建筑师们的设计过程及其对深圳环境、建筑和城市发展上的影响。
针对深港两地的规划发展与融合,“对应城市”项目将挑选六组分别来自深港两地的团队对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展开前瞻性讨论与探索。此外,作为特别展“米丘-层次世界”项目将重新思考和探讨关于公共建筑的核心概念及人对空间真实需求的课题。
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LOGO
特设“大运故事专题展”
本届深港双城双年展除了推广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展览之外,还设立了“大运故事专题展(名称待定)”来展示深圳大运会的场馆建设成果、大型事件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场馆建筑设计方案背后的故事等内容,这一系列的活动表达了深圳转变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坚定决心和蓝图。
本届双年展为年轻建筑师、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一个参加的舞台。“街”项目将邀请国内外的十二名中青年建筑师用设计的语言来创作十二个不同的立面和他们自己的装置作品,这十二个立面合在一起将组成一条街道;而项目“在我的完美世界”将鼓励建筑师们用最有想象力的作品来挑战我们对城市和建筑的成见,通过网上征集的形式,它将为所有才华横溢的年轻设计师提供一个在深圳双年展展示作品的机会。
主会场设在市民广场展出装置作品
延续2009届双年展介入市民广场,让市民广场和城市生活、市民活动产生关联的实验,本届双年展将继续探索这一区域的空间潜力,将市民广场定为主会场。今年12月,市民广场将由来自纽约的建筑师John Bennett和Gustavo Bonevardi通过一系列的装置作品再次激活,另外五组超轻结构组成的“视频村”项目将置于连接市民广场和莲花山的轴线上。这些作品会给本届双年展带来不一样的维度,并昼夜为市民广场带来活力。
本届还将展示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获奖作品,如由巴林王国赞助、获得2010威尼斯双年展最佳参展国奖的展览“再生”,展品由三座曾矗立在该城市江边的捕鱼小屋组成,这些自发的海边建筑在近些年的地产开发重新改变海岸线之前曾是美好的社会活动空间。此装置和深圳的经历发生共振,由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市。
除了将深圳双年展推向国际化以外,本届双年展还将国际的声音带到深圳。新增的“深圳邀请展”将会邀请各国知名的文化机构,截至目前,来自奥地利、荷兰、瑞士、智利、芬兰、埃及等国家的代表对参与本届双年展表达了浓厚的兴趣。
香港展将于2012年1月开幕
此外,组委会在发布会上透露,双城双年展香港展部分的执行单位香港?深圳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筹委会已顺利获得香港政府支持,并将和深圳组委会联合打造双城双年展。基于瑞莱先生领导的策展概念,香港展部分将进行整合的互动扩展,目前香港展也在积极地筹备中,并定于2012年1月初开展。本届双年展将力争实现“两个城市、一个主题,一个展览”的目标。
泰伦斯·瑞莱:向威尼斯“百年老展”看齐
[Page: ]
拥有丰富的国际策展经验,他曾多次为世界权威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担任评委会主席及策展人。1991年,瑞莱受邀加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队伍,并于2001年被授予建筑及设计总策展人称号。2006年3月,瑞莱加入迈阿密美术馆并担任馆长职务。2010年,通过深港双城双年展全球策展方案的甄选,瑞莱被选定为2011第四届深港双城双年展的总策展人。
我能控制好“预算”
在国际视野中如何凸显本土特色?专业与大众如何平衡?深港双城怎样互动?28日下午,当2011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泰伦斯·瑞莱公布其策展方案时,诸多问题也同样浮出水面。深圳商报记者与泰伦斯·瑞莱的对话也就围绕着这些疑问展开来。
国际化程度逐届上升
《文化广场》:“国际化”一直是双年展主要的发展方向。本届双年展主要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点?
泰伦斯·瑞莱:所有人都希望深港双城双年展能越来越国际化。就像已有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一样,能逐届上升,达到现在有100多个国家参与的规模。
在我看来,本届双年展邀请了多个国家的加入,这是很大的进步。比如,邀请了荷兰、瑞士、智利、芬兰等6个国家搭建国家馆,并邀请这些国家大使馆进行国际文化交流。虽然与威尼斯双年展相比,规模要小得多,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不多不少,刚刚好。
《文化广场》:您曾经多次担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评委会主席及策展人,这次公布的展览方案也能看出些威尼斯双年展的影子。这种策展模式是否适合深港双年展?
泰伦斯·瑞莱:威尼斯双年展一般有个主展,旁边还有很多国家展。国家展有专门的策展人自主策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充的作用。这能体现展览的国际性和多元化,并让国际与本土内容共同呈现。这也正是深港双年展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并成为深港双年展努力的方向和要走的道路。
我能控制好“预算”
《文化广场》:除了诸多国际化的项目,在本土项目方面有何突破?
泰伦斯·瑞莱:我们将延续上届双年展介入市民广场的方式,进行市民广场与城市生活、市民活动产生关联的实验。充分利用大运契机,设立“大运故事专题展”来展示深圳大运会的场馆建设成果、大型事件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另外,我们还会请来目前最受关注的明星建筑师为低收入人群设计住宅,并采用11的比例将样板房建起来,让低收入群体进入参观交流,从而让展览与这座城市的居民产生共鸣。
《文化广场》:本届双年展预算虽已超过上届的1000万人民币。但从您阐述的策展项目内容来看,目前的预算还是有些吃紧的。
泰伦斯·瑞莱:其实,高品质的设计项目并非是高价的。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一直进行大型展览的策划工作。我不敢说自己非常完美,但还是很自信能控制好预算,相信团队能打造出高品质且在合理预算之内的展览。
双城互动“真正开始”
《文化广场》:从第二届开始,双年展开始主推“深港双城”概念。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两座城市在策展主题和活动方面的互动鲜为大众所知。本届双年展,在深港双城互动将有哪些突破?
泰伦斯·瑞莱: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很努力地与香港方面进行沟通,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届双年展,深港两地将采用同一主题“城市创造”。我觉得这只是一个开始,以后还将继续向两地“同一主策展人,同一展览画册”的目标发展。
《文化广场》:深港两地有哪些具体项目,能体现两座城市间的互动与交流?
泰伦斯·瑞莱:针对深港两地的规划发展与融合,并对应共同的策展主题“城市创造”。我们开展了一个名为“对应城市”的项目,在深圳香港各自挑选三个团队,对两城间共同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探索和研讨,研究这两座城市间共同面临的问题,从而让城市间产生互动和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