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长28%,22万分钟的中国动画年产量,几乎是日本动画年产量的2倍。拥有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最快的年增长率,正在加速前进的中国动漫,为什么鲜有叫得响的原创动漫角色?为什么出不了大师级人物?
“我国的动漫产业在发展初期,的确需要量的积累。有了数量优势之后,需要质量强势。”在日前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上,业内人士说,要让庞大“产量”变成竞争“能量”,不仅企业要改变“跑量”赢得奖励和资助的策略,政策扶植也应该向内容创意和“衍生产品开发潜力”倾斜,让动漫产业跳出单纯的“制造业”,回归靠创意赢得市场的文化产业。
跑偏了,不看“市场”在乎“时长”
“《变形金刚1》上映时,电视里播的是‘喜羊羊’,现在‘变形金刚3’快来了,电视里播的还是‘喜羊羊’。”一位80后动漫迷通过微博,“戏说”喜羊羊和灰太狼打闹快6年,“以不变应万变”登上收视王牌的宝座。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一羊独大”或许是因为本身有过人之处,但国产动画平均水准不够高的现实也是显而易见,这情形逼得“喜羊羊”不断“返场”。
去年,我国7000余家动漫企业生产原创电视动画共385部,时长超过22万分钟,比2009年增长了28%。相当于日本11万分钟年产量的2倍。不过,据说能与观众见面的不到一半。相反,已开播6年的“喜羊羊”,依旧还是很多动画频道和卫视频道主打的国产动画。有统计资料显示,《喜羊羊与灰太狼》去年在浙江卫视播出1031小时,在四川、广西、河北卫视分别播出352小时、193小时、346小时。仅这4家卫视,“喜羊羊”就播出超过11.5万分钟,相当于国产动画时长的一半。
专家分析,因为目前很多动漫扶植政策,在奖励动漫企业时,衡量的最重要指标是产量。于是,一些国产动画片不考虑“市场”,只在意产出动画片的“时长”,以数量换取政策资助和社会赞助。“跑量”导致动漫产业高速运转,却渐渐“跑偏”变成一台印刷机器。而大量粗糙的动画片,让电视播出机构宁可选择“喜羊羊”等Flash动画,或者1980年代上海美影厂的经典作品,最终导致老片播不停、新片看不见的窘境。
蓄能量,让动漫回归“创意优先”
“片面强调动画产量,是因为很多地方把动漫当做经济发展的推进剂,强调的是工业制造的属性,而非文化产业的属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看质量看数量的动漫竞争业态,导致很多地区统计动漫“产能”时,把粗放的玩具制造业和加工业也算在其中,忽视了动漫是“创意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文化产业特性。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也强调,有些做法忽视了动漫的发展规律,“动漫产业的发展受地域文化、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不是全国所有地区都可以拿来当做所谓‘支柱产业’。做动漫没有必要一哄而上。”
今后针对原创动漫的奖励和支持,将更多倾向对创意的肯定。修订版《上海动漫游戏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明确指出奖励将覆盖动漫产业全产业链,同时将鼓励动漫企业提升原创能力,对电视动画的相应补贴特设了两个条件。不仅强调播出平台和播出时间,必须是央视及省级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出;而且还强调动画的影响力,对收视率名列前茅的动画片予以追加奖励。最终鼓励企业生产出叫好又叫座的动漫作品,而非单纯的数量扩张。
“生产可以加班加点,但是创意绝对不是‘多’就能搞定的。鼓励企业重视质量重视创意,才能让国产动画找到积蓄能量的源头,做出品牌、多出大师。”一位民营动画企业的总经理告诉记者,“看‘时长’比的是加工能力,看‘市场’才能让动漫回归创意优先的文化产业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