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大运火炬塔广场方案被指“过度设计”

2011-09-05 19903 0
  9月1日,大运会火炬广场设计概念讨论会上,施工方、设计方、建筑评论家、设计师及市民代表等表达自己对火炬广场的看法与期望。

  

“青春的接力”设计方案效果图。

  

“蝶变”设计方案效果图。

  大运结束,大运火炬塔则留在了深圳。如何对待大运留给深圳的这一永久遗产,“蝶变”和“青春的接力”这两个大运火炬塔纪念广场设计方案能否将公众生活与城市形象融为一炉?

  9月1日,在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促成的大运会火炬广场设计概念公示阶段讨论会上,施工方、设计方、建筑评论家、各方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市民代表等坐在一起,表达自己对于火炬广场的看法与期望:普通市民最为关注火炬广场未来的建设是否可以给自己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而建筑师、评论家则希望不要“过度设计”,尊重大运这一历史事件的原貌。实用性和便利性始终是讨论的焦点。

  两个方案均非定稿,市民可登陆网站提供意见

  “蝶变”方案寄寓意为深圳三十年的美丽蜕变,华丽转身,同时也是对年轻人追求幸福生活和浪漫色彩的体现。而具体的设计上,青春大道不再与春茧海之门中央连接,而是以双曲线的蝶形平面与其两翼相连,火炬塔纪念广场以“新茧”的形态延伸到海滨,呼应“春茧”的建筑表皮形态向地面延展为大地景观,并与蝴蝶翅膀上的华丽纹样暗合。

  而“青春的接力”,最明显的设计改动是将火炬塔迁移至南侧小山顶旁的一个圆形小高地广场,而从旧址到新址的道路则命名为“接力道”。同时,在“春茧”的东南角以直线形人行天桥与火炬塔大运纪念主广场相连,命名为“踏浪桥”,用“塔”和“桥”接力未来,值得一提的是,在概念方案中,还要在深圳湾内新建人工岛“U U欢乐岛屿”。

  对两个概念方案,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黄处长强调,方案并非是最终决定的设计方案,而是更加概念化和“务虚”的,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市民在9月10日前登陆市建筑工务署等网站了解并提供不同的意见,从而让设计方案更加贴近城市和市民的需要,以设计去解决市民的问题。

  方案被驳过度设计,应让市民自发创造空间功能

  针对两套概念方案,建筑评论家贺承军直言不讳,在他看来,这两个方案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了衣架买西装”,设计思路方面有问题。他建议,不要再大张旗鼓地建设巨大的广场,因为深圳湾本身已经有宏大的规划。加之,之前表演台拆除,改建天桥,现在继续设计火炬广场,有“好大喜功”的嫌疑,“塔不要动,也不要大型广场”,深圳未来还会有新的事件,没必要将大运绝对化。

  城市设计处的规划师曹婕也有相同观点,她认为,大运是深圳的一个城市事件,是一段共同记忆,的确值得纪念,但纪念的方式不全然要将概念“做大做强”。曹婕介绍,当初讨论大运火炬塔的方案时,设计师们非常希望可以用海的材料———鹅卵石铸成一个火炬塔,在每个鹅卵石上刻下为大运奉献的深圳人的名字,“深圳湾一带早已有一个具体的规划计划,大运火炬塔作为重要纪念,可以与深圳湾设计格局更好融合,而不是打破其原有的整体计划”。

  中外建建筑师巴勇则给出更多具体的建议:火炬广场的设计应该更加市民性、公园性和历史性。他认为市民的尺度和需求应该被重视,毕竟市民才是火炬广场主要的使用者,而非设计师,而火炬塔是深圳湾公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设置一些泛海滨活动,就像横滨海岸公园,防腐木铺满的广场,让人有“躺上去”的冲动,任何市民活动都可以,“没必要去刻意规定使用功能”。对于历史性,巴勇的解释是,不要刻意创造历史,应该尊重当初事件发生的原貌,而不要过度设计,让市民自发参与互动,自然会形成一些功能。

  奥博能总经理邓旻衢作为海龟设计师,将很多国外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认为城市始终是为人设计的,与其花太多心思在图案化和象征化的表达,不如去实际解决人如何在城市可以更好地活动与交流。他举例,芝加哥的公园广场更愿意以“直接”的形式让市民活动,让艺术和文化在这里进行,“广场和公园只是媒介”。同时,邓旻衢提醒设计者,概念方案中设计填海造陆的人工岛,对深圳湾处的生态更像是一种破坏,设计方案最好可以将真正的景观还原给市民,给他们的活动提供美好的微环境,“大人可以带着孩子在海边散步、休闲,而不需要堆砌太多教育性的信息”。这些人工的设计,最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同自然融为一体。

  公众参与活跃,聚焦交通便利、维护成本等实用元素

  不仅行业内的设计师、规划师十分关注大运火炬广场的设计,市民对于此次设计方案也十分关注。据黄处长介绍,很多市民向他们发来自己的“调查报告”,其中有现在拍摄的图片,有自己的分析和设计的建议。其实市民更为关注的是火炬广场在其生活上的实用性而非设计性和象征性。

  退休教师吴先生就是其中一位热心市民。他认为未来对这部分区域的规划,一定要考虑市民的出行方便。他发现春茧至火炬这一带,虽然绿化做得非常出色,但是在绿化带间没有人行道,要穿行就要走滨海大道辅道,车辆很多十分不安全,他呼吁能不能设计几条可以让市民穿行、亲近绿色植物的人行道,“不需要很长,只要可以连接,不要让我们绕那么远的路”。

  海岸城地产董事朱力为也提到,深圳湾这一带,交通不够便捷,地铁和巴士相对较远,如果自驾前往,未来的设计规划中就应该为这些市民提供一部分停车场。他还提出,在概念设计中,“春茧”前的“人造瀑布”似乎很难维持,这种动态的布景成本很高,基本在一两年内就会功能失效,成为“死景”,“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低成本、易维护”的方案更可取。

  火炬所属的深圳湾公园管理中心主任任洁也希望火炬塔广场的设计不要过度夸张突兀,她认为深圳湾公园是个简洁大方的地方,有13个不同的景区,火炬广场完全可以作为其中之一,只要因地制宜,老少咸宜便是最好的选择。她补充说,希望可以有一个火炬旁的维护站,“政府给我们的任务是要看护好火炬,不过24小时进行看护的工作人员十分辛苦,希望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

  目前,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仍在积极地搜集来自社会各界和市民的建议,他们在深圳市建筑公务署官方网站、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官方网站和深圳城市设计促进中心网站都有设计问卷,在其官方博客也进行问卷调查,有兴趣的市民不妨去谈出自己的建议,参与打造深圳人自己的火炬广场。


226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