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开放建筑:住宅设计新视角

2012-04-12 9778 0

  开放建筑设计理念与以往的建筑设计思想不同。它要求设计师改变角度去考虑建筑的设计与建造,更关注如何能让建筑寿命更长、更好地应对社会的变化,并使建筑与环境更友好。这需要设计师从一个全新的设计视角去审视建筑的方方面面。——美国波尔州立大学教授史蒂芬·肯德尔

  开放建筑理念,这个当今中国设计师并不十分熟悉的建筑理念正在为环境结构、住宅生产和建造方法提供着全新的思路。而由于在中国目前快速、大量建设的住宅中有最广泛的适应性,这一理念正在逐渐被中国建筑界所关注。

  日前,第18届国际开放建筑大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召开,会议就开放建筑的理念及如何具体实施等问题展开探究。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主任仲继寿表示,中国的住宅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提升住宅对不断变化的城市功能、居住功能的适应性,利用开放建筑的理念,将产业化、工业化设计及建造技术与量大面广的保障房建设任务相结合,对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设计新视角

  一个建筑作品的诞生需要设计时灵感的迸发,而能够适应人本理念使作品更贴合人性,则是建筑作品的灵魂所在。

  何为开放建筑理念?“开放建筑执行小组”负责人美国波尔州立大学教授史蒂芬·肯德尔认为:“开放建筑是一个术语,这个术语涉及到许多不同的观念和想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观念就是居住环境在修建完毕后并没有真的结束,还需要不停地去更改、调整以使其适应我们的需求。”他表示,这种改变的过程中,基本的原理是变化和调整需要不同层级、不同过程。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领域开发也有着新的趋势。与会专家认为,我国房地产开发项目规模正变得越来越大,而这种大型的项目建设不能作出错误的投资;另一方面,住房的使用者越来越希望居住环境可以定制化,以满足他们具体的需要和目的;另外,现阶段生产商、建造者和商业企业必须通过不停提高技术和设计等,来满足使用者们个性化的需要。

  针对以上三点变化,史蒂芬·肯德尔认为,大规模的项目建设会进一步加深个体化、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有适当的技术和方法来支持。现阶段,无论是在住宅、保健和医疗建筑,还是在商业建筑、办公室等各方面都出现了新的设计规划需求,而开放建筑理论就是要迎合这些要求。

  据笔者了解,开放建筑设计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初次进入中国,当时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鲍家生等专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如何提高住房的质量,以及在控制资金的情况下如何增加住宅灵活性,并保证质量等。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年轻的建筑师也都有所尝试。现阶段,国内的开放建筑大概有三、四十项,设计师都希望有意识地扩大空间的灵活性,让住户多一些选择。

  “国内的开放建筑是从高端项目开始的,一些高端住宅的住户希望能有一些选择,他们多花钱,希望得到的回报并不是更大的面积数,而是能更加贴合自己生活的设计。”香港大学教授贾倍思在谈及我国现阶段开放建筑具体应用时向笔者表示,在未来10年、20年间会有开放建筑型的住宅出现,贴合住户需要或成为一种方式,只是目前还欠缺实力。

[Page: ]

  建筑之殇

  “我认为,现在既有的大量建筑再过20年,对未来的中国将是个重大挑战。因为一个直观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现在建设的大量住宅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该何去何从。”贾倍思如是说。

  这并非一位专家的担忧,会议上其他专家也提出了相同的见解。“现今我们可以把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拆掉,因为那时候建造房子的成本很低。可20年后新的社会环境、消费阶层、生活方式等产生后,现在的建筑还能否满足需求?那时要想把今天的房子拆掉就非常困难,因为当今建筑的成本已经很高。我们现在的建筑建造时并未考虑未来的变化,只是考虑今天需要什么样。”一位与会专家这样说。

  针对建筑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史蒂芬·肯德尔认为,上述问题的根结在于是否真的需要一个建筑可以持续上百年不变。我们认为对建筑的投资是长效性的,如果人们的收入和需求会有变化,那建筑能否随之而改变就成为重要问题。

  如何解决建筑的持久性与社会发展的冲突,就显得至关重要。

  贾倍思表示,任何一次拆除建筑都是对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如果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社会都希望建造的建筑物能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而开放建筑理念恰恰迎合了这一点。这就像我们中国的祖先盖房子是为了后代的繁衍,而非为自己生活。他提出,我国现在提的还是“百年建筑”,如果抛开品质和质量,也许应该有更多思考。

  史蒂芬·肯德尔则认为,开放建筑的理论适用与否并不取决于高端需求或高收入人群的需求,而是决定于这个国家的投资策略和投资意向。毕竟有些建筑是要持续很长时间的,这种建筑就需要很强的可调节性。

  史蒂芬·肯德尔进一步解释道,“从政府宏观决策的角度来讲,如果我们基于现在的需求建造了建筑并使它适应现在的需求,那需求持续不变的话没问题,但一旦需求改变,就要把之前的建筑拆掉并重新再造,这样从可持续的角度来讲应该是不可取的。”

  或践行保障房

  现阶段,我国开放建筑的模式高端住宅运用较多,能否将其普及到普通住宅甚至我国现阶段最为重视的保障性住房领域,成为很多设计师关注的焦点。

  针对此问题,贾倍思认为,现在还没有找到保障性住房里灵活性操作的成功的方案。但早期的开放建筑反而是针对低收入阶层和小面积住房,通过灵活性来提高房屋品质。但他同时也表示:“这只是说的开放建筑现状的问题,以后一定会解决的。”

  仲继寿对此结论也表示赞同,“中国的住宅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提升住宅对城市功能、居住功能不断变化的适应性,利用开放建筑的理念,将产业化、工业化的设计及建造技术与量大面广的保障房建设任务相结合,对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他向笔者透露,中国国家住宅工程中心作为科技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组建的住宅行业的技术研发中心,已经担负着国内外先进技术的集成推广工作,而开放建筑就是其中一个重点。


11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