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年的记者生涯,五年的木工房创业经历,在现在能沉淀下来的是什么?人到中年,尚在途中苦苦挣扎,却从未停止观察思考。我在经销商,卖场,家具厂,客户之间游走,熟悉了整个链条,形成了自己的认识。
“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已入藕花深处,权当自言自语。
【声明】:如果文中涉及人物及图片引起当事人的反感,还请反馈,以便修改博文。
每一个领域,都应该存在两个强势的品牌。洋牌子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国产的蒙牛、伊利和过去的娃哈哈、乐百氏,现在济南的普利斯、百脉泉。这样的例子太多,而家具没有,起码你说不出第一名到底是谁,谁也没有强势到那个地步。如果没有,就说明一个领域是一个混乱的局面。一个千万亿的市场,一个和每个人都有深切关系的市场,这个领域有太多的名牌,却和地沟油一样,找不到一个让人放心的品牌。达芬奇丑闻和百强事件,让人明白了,天价和品牌,都不是解决之道,无法解决一个最基本的放心问题。
家具业病了,虽然他永远不会死去,但会一直病态的存在。
有这样一把椅子,放在一个豪华的卖场,它占据了一个平方的面积,每天的场租费用是5.5元,加上其他的费用,至少是6元钱,还不包括利润和店员。一个月,它的费用就是180元,一年,是2190元。这是这把椅子必须要承受的传统渠道成本。我想,就是一坨屎放在这里,十年后也变成了金子的价格。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家具市场和服装市场一样,要极低的折扣进货,然后乘以几,然后打折销售。这个倍数的渠道模式,决定了要从第一个环节严格的控制成本,才能在最终的销售价格上具备残酷的竞争力,因为卖场,是琳琅满目的家具超市。价格,是最重要的杠杆,为了控制最终的价格,为了接近心理价位和实际承受能力,所以制造商会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也必须大幅度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带来的销售的压力,产能的过剩,造就一个残酷的家具市场。这就是为什么豪华的卖场,缺乏好的家具,而好的家具,却因为外观的相似,品质无法全面展现,甚至,贴皮的家具展示效果胜于实木家具,而消费者“以貌取货”,结果就是——优汰劣胜。这就是万恶的传统渠道,他让厂家苟延残喘,让代理商不停地撤柜,消费者也买不到最起码的真材实料的家具。中国人多,你方唱罢我登场,你撤柜,我上,你关厂,我上,就像海浪一样,总是死在同一片沙滩上。
人们需要一个放心的家具品牌,它不是那么昂贵,它诚实可靠,它没有陷阱。当然,也需要新的设计思路。其实有这样一个简单概念,就会获得大部分客户的青睐。而为什么家具行业没有人能做到。每一个家庭都需要家具,环保、美观和耐久是他们最基本的需求,却为什么难以如愿?每一个普通家庭购买家具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Page: ]
它该走向哪里?我们必须要谈——
人文环境和经济环境
家具业的病态,恰恰是社会病态的折现。就像清代的家具那些繁琐的雕花和女人的小脚。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劳动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除了被很二的经济政策捐献给了西方,剩下的大部分在更二的外汇政策中化为乌有,再剩下的,在现有的社会资源分配体制下,被昂贵的公仆们和垄断企业的一支笔拿走,这还不够,还有他们的家族和小舅子,也在暗箱中悄悄中饱私囊。所以,奢侈和贫穷并举,中产阶级在股市和房市中举步维艰。
【以上图片为格律诗制作】
这是一个大款时代,公款时代,很贵的时代,却无法造就贵族。这是一个创造笑话的土地,一群向往高官和明星的人群。
中国的穿越剧,总是穿越到古代,因为,很少有人去设想未来或者想象不出未来。中国人总在吃老本,新文化、新理念,总是那么匮乏。美国大片,总是穿越到未来,是因为,是因为他们没有历史,更是他们总在幻想未来。美国最畅销的杂志是《国家地理》,最受欢迎的频道是discovery探索频道,而我们还热衷于看一群伴舞的疯子和一个唱口水歌的歌星在极其耗电的豪华舞台上歌舞升平。回归自然,不是口号。
[Page: ]
中国人成就了世界唯一的红木市场。不是这边风景独好,而是这里病的不轻。
中国人很多,市场很大,但真正的消费能力很弱,还都要面子,所以廉价的板材加上木皮,造就了一个既能让你够得着,又能满足你面子的家具市场。我们都已经住进了楼房,进入了冷漠的时代,家里的客厅已经迎来不了几个客人。但为了那几个客人的美言,面子一定要足,“你这套家具不便宜”,是主人最乐意听到的话。
而今,需要从设计概念、生产环节、物流形式、品牌树立、销售推广、销售渠道都需要有着巨大改变才能获得新的天地。这不是潮流,是趋势。传统的东西,需要太多的改变。我相信这个时代已经开始了——
[Page: ]
未来的主体和设计概念的改变
传统的设计渠道,是缺乏设计的设计,一流企业抄国外,二流企业抄南方。抄袭,是永恒的话题,所以即便你变得狭隘,图片水印和“同行莫入”,只是显示了你的小肚鸡肠,却阻止不了抄袭的步伐。独立设计成果无法得到保障,也缺乏创新的土壤,所以整体的守旧和落后,是真实的现状。最重要的是,这样的环境,设计者是得不到尊重的,他们只是一个转手的工具。在老板的眼里,不过是一件拿工资的设备而已。
时代走到了今天,消费的主体即将得到改变,除了生产和组织销售,更大的是从源头开始的改变。
设计概念的改变,需要从未来主体70后、80后入手了。70后的厚重稳固,80后的简约时尚,以及他们的共同点——喜欢纯实木和软包。他们是10年以内的未来群体。思维的改变,需要从这两个群体入手。
红木家具会迎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也是因为时代,更是因为未来的群体,绝非红木的匮乏。投资热,没有不冷却的,游资来得快,去的更快,再也难以蛊惑人心。支撑点的缺失,会让那些红木家具在角落沉睡下去,再次成为古董。
【上图为张晨设计】
只有明确了受众群体,才会知道设计什么样的家具。所以,设计家具,要明显针对年龄群体。
[Page: ]
很欣慰,中国已经出现了一批高素质家具或者木工行业创业人群,他们也许很明确,也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们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传统的模式,虽然他们都是实木群体,都是小众群体,都没有成气候,他们的出现,已经指明了道路。
重庆的心巢木艺,杭州赵雷的木智工坊,北京“规矩”设计的女生张晨,北京神秘的梵几,甚至那个一个也没有卖出的佛耳,也引起了我的关注,我相信他不会停下脚步。
我也曾留意学院派,后来发现院系只是设置了几个应景的专业,几个不知所云的教授,一个豪华的闲置的木工房,和一批只关心毕业作品的大学生,抄抄写写,并未有特别的东西,毕业作品甚至都需要找我们来做,缺乏热爱是他们的共同点,难堪重任。新专业,旧体制,无思想。
重庆的心巢创业者是大学老师,我们有过交流,他们和我类似走的是实体定制路线,同样的还有湖南株洲的春之声,一条坎坷的路,很难坚持,定制的瓶颈十分明显,无法快速复制产品,推广和产能都存在矛盾,随着匠人的断代缺乏,定制即便面临了巨大的市场,也是日渐萎缩的状态,随着推广的成熟,如果坚持下来,迟早都会走向高端定制。相信他们深有体会,但我不推崇定制,虽然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设计的路线,我们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小商业模式,赵雷的木智工坊是最具代表性的,出身建筑设计的他用一年的时间就做到了我想了几年却没有做到的事情。当我整天在各种工具和木材中迷惑的时候,他没有沉沦在木工技术当中,而是快速模仿和设计出了属于自己的产品,通过别人的手来形成可以迅速复制的产品,然后利用圈子和网络推广,形成了自己的受众,通过电子商务模式完成了小规模的销售。
设计型的代表,应该是刚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女生张晨。我只看到了几件她的作品,美术设计出身的她,作品有风格,有艺术,更实用,但她对商业模式的理解也许还不够,她才刚刚开始。不管她是出于爱好还是偏重商业,也许她做的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情。她的开始在我眼里更重要,因为设计才是整个风向改变的源头。只有好的独立设计,明确的定位群体,才会让别的事情变得简单。
还有梵几,他更偏向艺术,对他们我知之甚少,只看到他们的作品,我却能理解他们的理念,他们相比之下更成熟,也应该是团体行为,从设计到制作、宣传、销售,已经较为规范,他们的商业模式也许不会完全依赖电子商务模式,应该是较为高端的路线,定制和小规模复制并举。
其实,还有很多这个领域的创业者,他们尚未进入你的视野,就已经倒下了,因为他们都是创业者,而不是投资者,所以在现代丛林的规则下,依然是一种淘汰制,不管你是先天不良还是后天发育不全,都会被很快淘汰,甚至无声无息。
他们都有共同的特质:高素质人群和圈子。他们来自清华,来自中央美院,来自不同高校。
产品特质:实木为基础,强调设计感,以及简洁的造型,完全区别于现有市场产品。
宣传包装:清新图片和小资情调,构图完全和国际接轨。
希望已经出现,所以我预言,在十年之内,中国会崛起一批全新概念的家具小品牌,至少会出现二十家能站住脚跟的独立小众型工作社、工作站、工厂店、木工房。
他们会带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环保理念,新的营销策略和宣传手段,他们必将获得新主体的青睐。也许,在家具的主流面前,他们的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但这肯定是一个未来,也给创业者们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