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图为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与水文学研究》一书(设计师:刘晓翔)。资料图
图说:图为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十二美人》一书(设计师:陆智昌)。资料图
图说:图为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一个一个人》一书(设计师:朱赢椿)。资料图
今天(19日)上午9时30分,倡导图书之美的2012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在上海图书馆揭晓, 20种图书荣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明年春天将代表中国赴德国莱比锡参评2013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称号。评选将中国最优秀的图书设计师推向了业界的最前台。
经过三轮无记名投票,《一个一个人》、《法国现代诗抄》、《荒漠生物土壤结皮生态与水文学研究》等20种图书最终脱颖而出,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科技、教育、历史、生活、儿童等方面。评委们认为,“中国最美的书”的评审标准重要依据包括:书籍装帧的整体性,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书籍设计对于书籍本身功能的提升,设计风格与适宜手感的和谐统一,以及作为设计重要元素的技术手段的运用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图书设计师朱赢椿、陆智昌、刘晓翔都各有两部作品荣获本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为使“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更具权威性和客观性,评委本人设计的作品不参加评选,原则上个人获奖作品不超过两种,此外,评委会还建立了评委轮换机制。本届评委会主任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担任,并特邀六位海内外资深设计家担任评委。根据评委轮换机制,来自德国的乌塔•史耐德女士、韩国的郑丙圭先生、中国台湾的王行恭先生、中国香港的韩秉华先生及中国北京的吕敬人先生和中国上海的袁银昌先生,组成了本年度的评委会。评委会主任方世忠总结认为,本届“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有三个特点,学术类、工具类设计有了赏心悦目的突破,为最美图书的设计种类开创了新亮点;其次,获奖图书崇尚简约流畅,设计形式为内容服务;此外,优秀的设计作品既强化民族文化的现代表现,又彰显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完美结合。
新加入评委阵容的乌塔•史耐德女士曾担任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曾连续11年担任“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的总负责人。她上午告诉记者,今年“中国最美的书”很具有竞争力,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中国最美的书没有一味跟风世界设计潮流,保留了独特的中国元素。她建议中国设计师更要注重板式设计的细节,注重图书的可读性,方便读者阅读。她也赞赏中国设计师在科技类、学术类图书上下了功夫。“受互联网冲击后,很多学术资料都有电子版,设计师可以为学术图书做出贡献,在德国出版界大约5年前就意识到了这点。”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03年开始每年举办“中国最美的书”评选,并将荣获“中国最美的书”称号的图书送往德国莱比锡,参加第二年举行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自2004年以来,先后有八批188种“中国最美的书”亮相德国莱比锡,其中11种图书荣获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手抄本,文字也是手抄风格,在设计排版方面十分成熟,很精炼,书脊用纸很好,重点内容文字较大,一般内容文字较小,层次分明;封面精致且大方,是一个盒子,恰似一个“丰碑”的形态,很有层次感,有强烈的三维感;政策性的文字表现地不单调不枯燥,可以把文献与文献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很能使人产生亲近感,是对政治性文件的革新,很有创新。
《穿墙术》(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绘图表现力强,以暖色调营造了很好的氛围;文字与绘图协调一致,位置编排合理,图片的视角一直在变化,富有节奏感;合和页构建了宽阔的阅读空间,人物如同舞台表演一样,生动形象;版权页与正文不放在一个合和页上会更好,封面的纸板稍嫌厚重。
《十二美人》(紫禁城出版社)
风格静谧而舒展,美人娴静的形貌与品性得到充分表现;同一页面上形成动静结合的设计感,而留白成为设计的中心;封面与封套有机地融为一体,相同的元素在多处形成呼应;两函而一匣的安排既阐释古典的主题,又代表了前卫的设计潮流;此书可称为书籍设计的杰作
词典书,与众不同,以阅读为主体。用大量文字,做了网格的分布,板块的分布非常清晰。整本书打破了以往词典类精密的派发,以轻松的排法设计,跟读者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里面的字体大,给读者一个视觉冲击。书口检索的设计很讲究,通过不同的色彩,顺序,长短,深浅来便于读者查阅内容。面对的读者多是冲冲的游客,打破旅游书冲忙,烦躁,紧密的设计,注重文学。文字的选择非常到位,楷体黑体细等线体融合在一起,把阅读层次明了的表现。楷体吻合台湾中国民族化的阅读习惯。比较实用的辞书类图书,改变了以往繁复的设计。在辞书类比较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