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书籍装帧设计师30年为书裁衣:每张书衣都有灵魂

2013-05-20 8934 0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为图书设计封面、版式等常被看成“为他人作嫁衣裳”,因为普通读者很少留意到。甚至在早些年,美术编辑在图书上连署名也没有。当代著名书籍装帧设计专家宁成春就是这样,30多年来默默为上万本图书做书衣的图书设计。在为书裁衣的同时,他也为他所工作的三联书店奠定了图书设计的基本格调:朴素、雅致、厚重,书卷气浓郁。

  图书设计要先了解内容

  文博会期间,宁成春应邀在尚书吧举行展览,展出《城记》、《古代的中国与日本》、《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等上百册书。18日下午,宁成春在福田区图书馆讲座,围绕“书衣的心灵——我与三联书籍风格”为一主题,为读者讲述书籍背后的策划、编辑、设计、印制的有趣故事,分享图书设计的理念和经历。

  宁成春强调,图书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他表示,在自己30多年的书籍设计生涯中,都力求做到了解每本书的内容之后再设计。不仅自己这样做,他还要求美编室员工都这样做。宁成春直言,现在很多年轻的书籍设计者过于强调自己的个性,有时连书籍讲什么都不知道,是很不可取的,“每一张书衣都是有灵魂的”。

  要多动手才能出新意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是研究陈寅恪的人无法绕开的一本书。宁成春在设计时很花心思:封面主色调定为“黑色”,暗指书中讲述陈寅恪最后20年过得很“凄苦”;封面上方的文字则是宁成春结合陈寅恪最后20年里经历战争和政治运动,生活颠沛流离,将全书的目录打散,用不同的字号、横竖排相结合的方式置于封面上方,形成分离的印象。

  此外,上世纪9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三联版《金庸全集》封面设计也出自宁成春之手。据他回忆,当时要设计全套36本书的封面,时间紧急,不得已之下,他读完一本小说了解金庸的写作内容和风格后,让读完全书的儿子给他讲述每本书的梗概,最后决定根据每本书发生的时间,选取当时朝代的一幅山水画的局部作为封面,虚化处理。

  谈及电脑对图书设计的影响时,宁成春认为,以前图书封面的字体都是图书设计者本人写作,字体、大小等都暗含设计者对图书的理解。但现在的设计者大都通过电脑选字,显得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他建议图书设计者要多动手。

  人物简介

  宁成春,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书籍设计家。上世纪60年代,宁成春在高校接受绘画专业知识;在国内出版社工作后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两次去日本学习图书设计,回国后为国内图书设计带来新理念;同时他又师从老一辈知名出版人范用学习图书设计,是图书设计史上承前启后又兼具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


100
评论区(0)
正在加载评论...
相关推荐